即然政府給不了更好的救援力量,中小型企業該如何才能走出這個困境,這是個值得深討又深討的問題。筆者經過考察,調查分析發現,其實溫州很多中小型企業存在的問題,不是產品問題,不是管理問題,不是資金問題,更重要的是通路問題。
在當今消費個性時代,信息在變,顧客在變,市場在變,這就需要企業有一個更健康的生存空間。如何營造這個空間的平臺,企業必須具備一個很好的通路,才更具有核心的競爭能力。
古人語:痛則通,不痛則不通。以前我尚不能體會此中深含,這次經歷了情感風波后,讓我深深體會到。雖然簡短幾字,但對世界上萬事萬物道理卻相通,不只是情感、中醫,其實對企業也是。企業在面臨倒閉的命運,當然會很痛,要改變這種慘痛局面,必須有一個很好的通路才能解決問題。以前可以沒有這個商業觀念,是因為不痛;而面對當今商業的運作模式和格局發生變化之后,通路的問題明顯凸現出來。
怎樣打開一條行之有效的通路,這就需要企業下苦功夫。要學會調查分析,要善于資源整合,尋求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把醒酒藥買鋪貨給煙酒店,業績很難上去,因為買酒之前的消費者是理性的,誰也不想在買酒前承認自已會喝醉酒。中國有位策劃師很聰明,經過調查分析后整合資源,把醒酒藥鋪貨給藥店、酒吧和商務會所,在經營上捆綁他們,結果業績上去了,廠家的貨暢銷了,商家有利可圖了,消費者酒也醒了,大家都開心,這叫“因地制宜,各取所需”。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很常見的扁平化通路做法。現在這個社會,科技發達,信息發達,市場競爭更激烈,消費者頭腦越來越不簡單,消費的觀念更新很迅速,講究的品味消費、服務消費、喜好消費、價值消費、團購消費,越演越有個性化,這就需要企業打造一條更有立體空間的健康通路。
“帶金銷售”已跟不上時代腳步,依賴于高成本運營的終端門店難以維持經營現狀,通過經銷商讓利機制也難以適合成本竟爭,高價的媒體投入讓企業背負著巨額債款,“電商”運營時代已經來臨,渠道不斷走向扁平化和縱深化,目錄營銷直接代替媒介宣傳,電視購物風生水起,如何選擇一個更為先進的商業運作模式,勢在必行。
萬事萬物在變,社會在變;因此,溫州中小企業的經營觀念更需要轉化,不只在產品結構調整上,人事管理考核上,資金有效支配上,更需要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直接尋找一個更快速、更便捷、更寬廣的健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