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論創建之初,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企業內部的各種生產要素,其目的是提高工人在工廠中的生產效率。
20世紀50年代,世界進入后工業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興產業層出不窮,顧客需求多樣化,世界經濟趨向一體化,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許多企業都意識到:內部效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總體性謀劃,戰略就相當于企業的發展方向,只有在戰略決策正確的情況下,提高效率才有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管理活動的中心提升到戰略層次,由追求短期業績目標轉向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由提高專業化職能管理水平轉向全局性戰略管理,形成了戰略和戰略管理的思想。
與此同時,傳統的以企業內部價值消耗為基礎的成本管理體系,在實施戰略管理的背景下,不能順應管理環境的變化,不能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
因此,管理學者將成本管理會計與企業戰略管理思想有機地融合起來,從而形成了戰略成本管理理論,并迅速在企業界中得到廣泛的認可和應用。
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戰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SCM)是在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的同時進行的成本管理。它是指管理會計人員從戰略的高度,圍繞本企業、顧客和競爭對手組成的“戰略三角”進行成本形成和成本結構分析,既提供與企業具有戰略相關性的外向型信息,又對本企業的內部信息進行戰略審視,為戰略管理提供信息服務。
戰略成本管理理論的思想精髓概括起來有三點:
成本效益思想(Cost Benefit)
實施戰略成本管理的目的不僅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建立和保持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成本工作效績考核應通過投入與產出關系進行評價,并非一味地節省支出。片面強調降低成本,勢必挫傷企業為未來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來高昂卻必要的費用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企業長期戰略目標的實現和核心競爭力的培養。
成本外延思想(Cost Broaden)
通過將企業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綜合起來,戰略成本管理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成本分析,而且包括競爭對手成本分析和企業所處行業的成本分析,從而全方位、多角度地突破了單個企業本身的成本管理。
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
戰略成本管理重在成本避免,立足預防,控制成本的源頭,從而將降低成本的視野由生產制造領域擴展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包括生產者成本(開發設計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營銷成本)和消費者成本(使用成本、維護成本、保養成本、處置成本),使得成本控制得以防患于未然,早期回避可以盡可能地避免發生的成本。
價值鏈分析的作用和基本框架
價值鏈(Value Chain)的概念是1985年由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在其所著的《競爭優勢》一書中首先提出的。
根據波特的觀點,每一個企業都是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對產品起輔助作用的種種價值活動的集合體。顯然,波特偏重于以單個企業的觀點來分析企業的經營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價值鏈理論也得到了發展,新的價值鏈觀點認為每一種產品(或服務)從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要經歷無數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活動,這些活動的載體稱為作業。每一作業都要消耗一定的資源,同時形成一定的價值添加,轉移到下一作業,直至最后通過顧客的認知實現企業的收入,這種價值傳遞系統成為價值鏈。
價值鏈一般按行業構成,任何一個企業僅僅是某行業價值鏈中的一個部分、一個鏈節,同時,企業內部也可分解為多個單元價值鏈,企業價值貫穿于企業內部自身價值創造作業和企業外部價值轉移作業的二維空間。
價值鏈分析是一種戰略性的分析工具,最早被用于企業競爭優勢評估和戰略管理。從戰略成本管理的層面上看,企業成本的發生與其價值活動有著共生的關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夠分攤到每一項價值活動之中,價值鏈分析可以衍生出企業的發展戰略,并且該戰略將會對企業的成本管理方式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價值鏈分析為企業成本分析提供了一種基本工具,符合戰略成本管理思想,擴大了對成本的理解范圍,有利于更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優勢,成為戰略成本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價值鏈分析的基本框架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內部價值鏈分析。通過對企業內部價值鏈的分析,可以確認企業的價值活動有哪些,處于什么樣的分布狀態,以及在整個行業價值鏈中的位置,并將本企業價值活動的所耗成本與其對產品價值的貢獻進行比較,確定其發生的合理性,優化作業鏈,盡可能消除不增值作業,提高增值作業的運行效率,減少資源的占用和消耗,增強企業競爭力。
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在行業中往往存在生產同類產品的競爭者,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和本企業價值鏈在行業價值鏈中處于平行位置。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分析,了解競爭對手的成本,與企業自身成本相比較,便可獲得企業相對成本的地位,據以確定揚長避短的競爭策略爭取成本優勢。
行業價值鏈分析。在戰略成本管理中,往往突破企業自身價值鏈,把企業置身于行業價值鏈中,從戰略高度了解企業與供應商、銷售商之間的依存關系,使企業與其上下游建立戰略聯盟共同降低成本;同時,在對整個行業價值形成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企業可全面了解各作業活動的成本、收入及資產報酬率,辨別各項活動的競爭力,指導企業在現有市場中實行外包、購并、整合等策略,實現價值鏈的重構,從根本上降低成本,培養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