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事情上,如果他們能夠對很多身邊的人好過對自己,他會更容易獲得成功。當然,是很多而不是全部,畢竟人不是圣人。如果先人后己是不求回報的,他會更加成功
文|本刊記者 嚴學鋒
公益基金為第一大股東、核心創(chuàng)始人是第二大股東,乍一看,這樣的股權結構很是讓外人奇怪。“我母親培養(yǎng)子女先人后己的精神,好的東西就得讓給兄弟姐妹,讓給其他人。”環(huán)球市場集團創(chuàng)始人、CEO凌風對《董事會》表示,這正是股權如此計劃 的直接原因。
從1995年白手起家主攻高端電子商務,到如今位居國內高端B2B第一品牌,2011年利潤一千多萬美元,凌風將這一切總結為,在相當程度上得益于先人后己、注重使命的企業(yè)價值觀。
“企業(yè)家只是代社會管理財富”
公益信托基金會未來世界國際有限公司、凌風分別持股環(huán)球市場集團27%和22.8%。未來世界基金由凌風、胡偉權等環(huán)球市場集團創(chuàng)業(yè)團隊成員捐贈成立,主要專注于愛心傳遞助學及生命科學助學研究。凌風擁有該基金的投票權,但不擁有其收益。
成立基金會前,環(huán)球市場集團的管理團隊零散地做公益,2002年底,大家覺得需要建立一個專門機構持續(xù)、系統(tǒng)地去做公益,未來世界基金由此而來。10年間,該基金幫助了數千名貧困學生,如玉樹地震發(fā)生后通過與紅十字基金會合作,建立了500萬元的助學計劃。用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的話來說,相較于單純的捐贈而言,未來世界基金的這種慈善形式更加系統(tǒng)且長久,具有實際性意義。
“公司做到一定的規(guī)模,很少的股權都可以讓滿足我們的生活要求了,再多也可能只是數字。”凌風笑言,成立公益基金很自然,沒有經過復雜的討論和研究。“這個決定很自然,就像你和一幫朋友特別喜歡打網球,有人提議打球,就去了,就這種感覺。錢太多有時反倒是負擔。而且說到底,企業(yè)家只是代社會管理財富而已。”據悉,喜歡遍游世界的凌風在廣州過著租房生活,現在的座駕并非名牌豪車。
“21世紀是個合作的世紀”
在凌風看來,自己做公益和從小的家庭教育有根本關系,母親培養(yǎng)子女先人后己的精神,把好的讓給兄弟姐妹、其他人。他說,“我可以說繼承了母親的做法,培養(yǎng)子女先人后己,把好東西讓給別人,這樣孝從小就養(yǎng)成一種習慣,根深蒂固。未來我的孩子如果做管理,把好的東西讓給同事,那他就比較容易做個好領導,身邊人都喜歡。”
在其影響下,先人后己已成為環(huán)球市場集團的文化基因。一個例證是,2012年1月的一天,凌風帶領一群同事吃飯,餐畢,發(fā)現雞腿沒人動,大伙都將雞腿這種“最好的食物”讓給了別人吃。
大學畢業(yè)當年即創(chuàng)業(yè)的凌風,通過培養(yǎng)學生軍,打造了群體品牌GMC。2008年,公司獲得Jafco等風投機構3000萬美元注資,同時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TradeEasy.com;公司最近6年的營收年均增長率高達50-100%。經常有大學生追問凌風該如何成功,“我的回答是,首先,我離成功還很遠,而在很多事情上,如果他們能夠對很多身邊的人好過對自己,他會更容易獲得成功。當然,是對很多人而不是全部,畢竟人不是圣人。如果先人后己是不求回報的,他會更加成功。”凌風說,做好事是因為自己開心,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而不是因為可以上天堂等等。
“有了先人后己精神,就會更加講究團隊合作,顧及顧客和其他人,而不是只想著自己和自己的公司。21世紀是個合作的世紀,首先要有合作的基礎,老想著自己,誰跟你合作?”凌風說,“先人后己之后是一種群策群力。雖然我是CEO,但絕大部分決策都不是我決定的,不同的事情由不同的團隊去討論,最終達成結果。”
在先人后己企業(yè)文化打造中,凌風自稱吹鼓手、身體力行,例如他拿出個人部分持股實行員工股權激勵。目前,環(huán)球市場集團逾半數員工持股,共持股3.2%。另外,公司向員工發(fā)出了占比總股本8%的期權。“不是說持股51%才是老板,0.1%的也是。激勵讓員工有主人翁感覺,這很重要,他是為自己工作。”
同樣的例子還發(fā)生在2008年收購treadeasy.com上。當時,凌風和該公司大股東在收購價格上有分歧,其CEO希望促進收購,表示收購后自己不拿薪酬。“他對這個行業(yè)有感情,喜歡我們公司的團隊、文化,覺得大家志同道合,可以干一番事業(yè)。我看不下去,不能不給薪酬,他至今還在我們公司,而且干得非常出色。”
據悉,這樣的企業(yè)文化理念讓西方企業(yè)界大家也備感興趣。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就主動要求做公司的顧問;而通用電氣前CEO韋爾奇亦曾乘坐私人飛機,參加公司的論壇,現已成為公司的合作伙伴。
“外行領導是災難”
2004年時,環(huán)球市場集團一度資金鏈緊張,部分從國外高薪招來的職業(yè)經理人選擇了離開。公司應對困難采取的辦法是:員工發(fā)80%的薪酬,高管不拿薪酬。最終,大部分人留了下來,這讓凌風很感動:只有價值觀一致,才能對公司前景有信心,才能一起克服困難,抵抗誘惑。
他告訴《董事會》,公司招的都是需要符合企業(yè)價值觀的人才。什么是企業(yè)價值觀?就是指引做事的原則, 公司的價值觀是激情、創(chuàng)新、激勵、客戶滿意和分享成功,在他看來,公司其中一個使命是讓中國制造成為優(yōu)質標志。而這,幫助他找到了獨特的盈利模式。
1995年,凌風承包廣交會采購目錄的編輯及推廣項目,他發(fā)現供應商和買家之間的溝通混亂,國內好東西賣不出去,國外買家找不到優(yōu)質合作伙伴。于是,他開始幫助出口企業(yè)尋找海外買家,1997年成立了中國最早的國際貿易網站。2004年,經過調研兩萬個國際買家,他推出全球首個針對國內制造商綜合出口實力的資格認證“環(huán)球優(yōu)質制造商”標準GMC——是否真正制造商,生產優(yōu)質產品的能力,工廠規(guī)模,專業(yè)外貿團隊及經驗,產品研發(fā)能力,社會環(huán)境責任,信譽/商譽及過往OEM/ODM經驗等體現綜合實力的八大標準——以此精準地篩選出國內高端供應商,幫助其贏得更多訂單機會。據悉,如今國內4200萬供應商中約13萬達標,它們占據了92.5%的出口份額,美的、TCL、格蘭仕、志高、堅美鋁材位列其中。
不得不提的是公司的董事會,這里更是價值觀和文化的集中體現之地。“我們管理層在董事會占多數席位,這一點很重要。好的風投在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確實能帶來很多幫助,但我建議盡量不要被風投控股。風投只能是顧問、參謀,一般不重視使命感、企業(yè)文化的建設,而是更在乎業(yè)績增長,但往往又不是很了解行業(yè)。”凌風覺得,“如果由外行來領導,會是災難。”
文|本刊記者 嚴學鋒
公益基金為第一大股東、核心創(chuàng)始人是第二大股東,乍一看,這樣的股權結構很是讓外人奇怪。“我母親培養(yǎng)子女先人后己的精神,好的東西就得讓給兄弟姐妹,讓給其他人。”環(huán)球市場集團創(chuàng)始人、CEO凌風對《董事會》表示,這正是股權如此計劃 的直接原因。
從1995年白手起家主攻高端電子商務,到如今位居國內高端B2B第一品牌,2011年利潤一千多萬美元,凌風將這一切總結為,在相當程度上得益于先人后己、注重使命的企業(yè)價值觀。
“企業(yè)家只是代社會管理財富”
公益信托基金會未來世界國際有限公司、凌風分別持股環(huán)球市場集團27%和22.8%。未來世界基金由凌風、胡偉權等環(huán)球市場集團創(chuàng)業(yè)團隊成員捐贈成立,主要專注于愛心傳遞助學及生命科學助學研究。凌風擁有該基金的投票權,但不擁有其收益。
成立基金會前,環(huán)球市場集團的管理團隊零散地做公益,2002年底,大家覺得需要建立一個專門機構持續(xù)、系統(tǒng)地去做公益,未來世界基金由此而來。10年間,該基金幫助了數千名貧困學生,如玉樹地震發(fā)生后通過與紅十字基金會合作,建立了500萬元的助學計劃。用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蔣正華的話來說,相較于單純的捐贈而言,未來世界基金的這種慈善形式更加系統(tǒng)且長久,具有實際性意義。
“公司做到一定的規(guī)模,很少的股權都可以讓滿足我們的生活要求了,再多也可能只是數字。”凌風笑言,成立公益基金很自然,沒有經過復雜的討論和研究。“這個決定很自然,就像你和一幫朋友特別喜歡打網球,有人提議打球,就去了,就這種感覺。錢太多有時反倒是負擔。而且說到底,企業(yè)家只是代社會管理財富而已。”據悉,喜歡遍游世界的凌風在廣州過著租房生活,現在的座駕并非名牌豪車。
“21世紀是個合作的世紀”
在凌風看來,自己做公益和從小的家庭教育有根本關系,母親培養(yǎng)子女先人后己的精神,把好的讓給兄弟姐妹、其他人。他說,“我可以說繼承了母親的做法,培養(yǎng)子女先人后己,把好東西讓給別人,這樣孝從小就養(yǎng)成一種習慣,根深蒂固。未來我的孩子如果做管理,把好的東西讓給同事,那他就比較容易做個好領導,身邊人都喜歡。”
在其影響下,先人后己已成為環(huán)球市場集團的文化基因。一個例證是,2012年1月的一天,凌風帶領一群同事吃飯,餐畢,發(fā)現雞腿沒人動,大伙都將雞腿這種“最好的食物”讓給了別人吃。
大學畢業(yè)當年即創(chuàng)業(yè)的凌風,通過培養(yǎng)學生軍,打造了群體品牌GMC。2008年,公司獲得Jafco等風投機構3000萬美元注資,同時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TradeEasy.com;公司最近6年的營收年均增長率高達50-100%。經常有大學生追問凌風該如何成功,“我的回答是,首先,我離成功還很遠,而在很多事情上,如果他們能夠對很多身邊的人好過對自己,他會更容易獲得成功。當然,是對很多人而不是全部,畢竟人不是圣人。如果先人后己是不求回報的,他會更加成功。”凌風說,做好事是因為自己開心,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而不是因為可以上天堂等等。
“有了先人后己精神,就會更加講究團隊合作,顧及顧客和其他人,而不是只想著自己和自己的公司。21世紀是個合作的世紀,首先要有合作的基礎,老想著自己,誰跟你合作?”凌風說,“先人后己之后是一種群策群力。雖然我是CEO,但絕大部分決策都不是我決定的,不同的事情由不同的團隊去討論,最終達成結果。”
在先人后己企業(yè)文化打造中,凌風自稱吹鼓手、身體力行,例如他拿出個人部分持股實行員工股權激勵。目前,環(huán)球市場集團逾半數員工持股,共持股3.2%。另外,公司向員工發(fā)出了占比總股本8%的期權。“不是說持股51%才是老板,0.1%的也是。激勵讓員工有主人翁感覺,這很重要,他是為自己工作。”
同樣的例子還發(fā)生在2008年收購treadeasy.com上。當時,凌風和該公司大股東在收購價格上有分歧,其CEO希望促進收購,表示收購后自己不拿薪酬。“他對這個行業(yè)有感情,喜歡我們公司的團隊、文化,覺得大家志同道合,可以干一番事業(yè)。我看不下去,不能不給薪酬,他至今還在我們公司,而且干得非常出色。”
據悉,這樣的企業(yè)文化理念讓西方企業(yè)界大家也備感興趣。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就主動要求做公司的顧問;而通用電氣前CEO韋爾奇亦曾乘坐私人飛機,參加公司的論壇,現已成為公司的合作伙伴。
“外行領導是災難”
2004年時,環(huán)球市場集團一度資金鏈緊張,部分從國外高薪招來的職業(yè)經理人選擇了離開。公司應對困難采取的辦法是:員工發(fā)80%的薪酬,高管不拿薪酬。最終,大部分人留了下來,這讓凌風很感動:只有價值觀一致,才能對公司前景有信心,才能一起克服困難,抵抗誘惑。
他告訴《董事會》,公司招的都是需要符合企業(yè)價值觀的人才。什么是企業(yè)價值觀?就是指引做事的原則, 公司的價值觀是激情、創(chuàng)新、激勵、客戶滿意和分享成功,在他看來,公司其中一個使命是讓中國制造成為優(yōu)質標志。而這,幫助他找到了獨特的盈利模式。
1995年,凌風承包廣交會采購目錄的編輯及推廣項目,他發(fā)現供應商和買家之間的溝通混亂,國內好東西賣不出去,國外買家找不到優(yōu)質合作伙伴。于是,他開始幫助出口企業(yè)尋找海外買家,1997年成立了中國最早的國際貿易網站。2004年,經過調研兩萬個國際買家,他推出全球首個針對國內制造商綜合出口實力的資格認證“環(huán)球優(yōu)質制造商”標準GMC——是否真正制造商,生產優(yōu)質產品的能力,工廠規(guī)模,專業(yè)外貿團隊及經驗,產品研發(fā)能力,社會環(huán)境責任,信譽/商譽及過往OEM/ODM經驗等體現綜合實力的八大標準——以此精準地篩選出國內高端供應商,幫助其贏得更多訂單機會。據悉,如今國內4200萬供應商中約13萬達標,它們占據了92.5%的出口份額,美的、TCL、格蘭仕、志高、堅美鋁材位列其中。
不得不提的是公司的董事會,這里更是價值觀和文化的集中體現之地。“我們管理層在董事會占多數席位,這一點很重要。好的風投在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確實能帶來很多幫助,但我建議盡量不要被風投控股。風投只能是顧問、參謀,一般不重視使命感、企業(yè)文化的建設,而是更在乎業(yè)績增長,但往往又不是很了解行業(yè)。”凌風覺得,“如果由外行來領導,會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