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說過:“企業走下坡路的第一個信號,是對那些合格的,能干的和有志向的人才,失去吸引力。”
企業靠什么人推動,在不斷成長?顯然對于企業來說,老板是企業的發動機,很難想象一個企業,被某個銷售人員,推動著前進。最著名的發動機就是微軟的鮑爾默了,他能在微軟的年會上,跳著迪斯科,上臺來,連跳5分鐘,差點心臟病發作,真是個合格的發動機呀(有網絡視頻為證)。小企業人少,老板這個發動機,可以帶動員工。但在大企業,老板發動機的馬力再大,也很難帶動大企業的每個員工,努力工作。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大企業,都有很多閑人,或養著很多懶人,這在小企業是不可想象的。
在大企業,老板的能量,通過好幾層管理層,傳達到員工時,必然有嚴重衰減,輻射不到企業的各個角落,輻射不到每個員工身上。在物理學上,火爐的熱能輻射,和距離成平方成反比。所以對大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造就“發動機”樣的管理層,最高境界是造就“發動機”樣的員工。老板最希望企業里,每個人像他一樣干活,瘋狗一樣工作。
德魯克這里說的“”合格的、能干的、有志向的人才”,就是企業里的“發動機”??梢韵胂?,要是這些人離開了,或沒有動力了,這些“野鴨”飛了,企業還有什么未來?我們很多企業,為能有“最佳雇主稱號”,而努力,也是有道理的。這樣的頭銜,可以吸引優秀的人才加盟,企業就變得更優秀,再吸引優秀的人才,企業形成了正循環。
所以企業是不是建立一個人才監控機制?就像對大江大河的水位,進行監控,來預測洪水的情況一樣?把那些優秀人才,那些“發動機”,都建立檔案,作為考核管理層的依據,哪個管理者,留不住這些“發動機”,他是不是也不用干了?給這個制度起個名字,叫做“TOP100”,這個名單要經過總經理過目,列入公司的人力資源體系。
管理者倡導的所謂以人為本,不是以每個員工為本,而是以這些“發動機”為本,他們是企業前進的動力。就像籃球隊里,可以沒有教練,但不能沒有喬丹,在老板的眼里是這樣的。我們看到太多的普通的管理者,我們也看到太多的優秀的,甚至是被埋沒的骨干。你可以比較容易地招聘到,一般的管理者,但比較難招聘到,優秀的骨干。你這個管理者,連你核心的骨干都留不住,或他離職的時,對你有意見,那你就沒有盡到管理者的本分,你也不用干了。很多員工加盟一家公司是因為公司,離開公司是因為上司,管理層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這些有“有志向的人,他們把企業當成學習的場所,當成一個旅店,他們在這里努力工作,為的是實現他們個人的目標,比如說積累經驗、積累人脈、積累資金。他們在實現個人目標的過程中,也為企業做出了貢獻,雙贏。
郝志強說:“你們公司有無建立,優秀人才的預警機制?要是沒有的話,你們公司剩下最后一個人才時,老板才發現那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