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論做人還是做企業,誠信和口碑都是最重要的基石。只求目的,不問手段也許能掙到“快錢”,但同時也在透支信用,扼殺企業未來做大做強的機會。
2、對于年輕人,我有句老生常談的話:要成功,必須有理想和追求,但又要腳踏實地;每個階段都要給自己設定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不要好高騖遠。如果一開始就定位太高的話,往往因不切實際而不能達至成功,因為你的思想決定了你的心態和行動。
3、重視螺絲釘。現代中國人的觀念里,往往對細枝末節的東西重視不夠。古代的匠人建造木樓和高塔,不用一根釘子,還能留傳百世。當今電子產品的設計也要提倡這種工匠精神,外觀設計要時尚,工藝也要精湛,最好看不到螺絲釘。
4、美國是個創業氛圍很濃厚的國度,創業者不少特質值得國人學習:1)敢于夢想,對未來大膽設想,一旦驗證就全情投入。2)創業可以產業運作,互為支撐。如產業鏈較全面,創業團隊可以專注一點,不用分散精力。3)高度面向市場,一切以數據說話。要么有利潤,要么有客戶,十分客觀,進展一目了然。
5、喬布斯先生的辭世在中國引發了一場關于創新的辯論和思考。創新是一場持久戰,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要學習在全球范圍內協同各方優勢,通過創新實現共贏;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在于創新能力的積累和培養,這個過程需要持續投入,也需要有利于創新的機制和土壤。
6、中國目前是全球工廠,要想建立全球品牌和渠道,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分布在全球各地經銷商的力量,我們的通路才可能會被打開,我們的規模才能夠不斷壯大。也只有在全球通路被打開的時候,我們才能更好地發揮品牌的力量,讓創新生活全球共享。
7、我認同稻盛和夫觀點:中國企業必須摒棄拜金主義。中國經濟正處于激烈變化前夜,拜金主義盛行,很多企業經營者不擇手段拼命賺錢,不走正道,以為人格理念修煉不著邊際。面對嚴峻形勢,企業必須摒棄拜金主義,獲利沒錯,但不要損人利己,且要高度重視員工。
8、有人說喬布斯致力于生產消費者想用的產品,似乎總能把握行業下一步的方向。喬布斯卻說:我不知道消費者想要什么,我只是在搞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并確保其他人都需要這個東西。所以了解消費者,首先要了解自己。在消費電子領域,消費者已經有很多選擇。以市場為導向,學會“只生產必要的東西”很重要。
9、中國已經走到了千年不遇的拐點。特別是變革
沒有回頭路的情況之下,國家下一步走向哪里,值得每個國人深思。我引用稻盛和夫的一句話就是“恪守良知”,特別是既得利益群體,要內求其心,拷問自己的良知,肯為民族奉獻犧牲。每個時代都需要民族英雄。
10、現在社會物質條件豐裕,對年輕人而言,立志反而難了。不像在艱苦的時代,窮則思變,自然有改變世界的欲望。另外如曾國藩所說,關鍵在于師友夾逼,身邊多是很有志向的朋友,那么人就容易立志了。多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你的人生就會變得朝氣蓬勃。
11、管理者要真的謙虛。在現實中,管理者有不同的風格,有的溫文爾雅,有的咄咄逼人,但都能達到他們的目標。許多人認為,管理者不應該謙虛,或者過于謙虛。實際上,我們對謙虛的理解仍然有偏頗,謙虛不是去否定自己,而是尊重別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謙虛。管理者要時刻空掉自己,向能者學習。
12、商業關系不應該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關系,而是競合關系。索尼與愛立信、飛利浦與LG、東芝跟TCL合作等等,公司之間可以根據自身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和產業重組。中國文化講究地盤,但地盤文化不應用在商業上。早年家電賣場經常爆發價格戰、促銷戰甚至暴力沖突。在講究公平競爭的時代,這種現象早該結束了。
13、找到失敗的真正原因,比指責和埋怨更重要。怨天尤人、捶胸頓足,承受不了失敗的結果,也找不到失敗的原因,更找不到失敗中潛藏的變化和機會,才是完完全全的失敗。找出原因并成功改善,意料之外的失敗就能變成情理之中的成功。正是在這些成功和失敗的摔打之中,企業才逐漸變得強大。
14、管理者應該學會觀察孩子。我們容易被眼前的事情束縛,實際上學會觀察孩子,是很重要的功課。當你的小家伙興致盎然地開始在網上沖浪,熟練地用父母的名字貨到付款時,你就知道互聯網時代來了,電子商務成熟了。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作為管理者,不了解我們的未來,又如何前進呢?
15、分享創業中的體會。創業之路通常有三個階段:第一是跑腿,一定要有勇氣走出去,賣東西最怕自己膽怯,膽量很重要。第二是動手,電子制造業強調工業能力,就是講求效率、速度、成本和質量控制,要心靈手巧。第三是動腦,想辦法討市場喜歡,就要在跑腿、動手的基礎上多琢磨。
16、過去十年,中國企業摸著石頭過河,走了國際化發展之路,未來如何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值得思考。我個人覺得,第一要抓住傳統制造業升級換代的機會;第二,要通過產業創新,形成新型支柱產業;第三,通過商業模式的突破和服務經濟的高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