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國際金融危機見底與否的糾結始終同全球貿易的起落相伴,這也成為眾多中國外貿企業揮之不去的陰影。身處變幻不居、警訊頻傳的國際貿易環境,不論是曾經相對穩定的發達經濟體,還是各有特點的新興市場,其風險評價多存變數。后危機時代,加強信用和風險管理已成中國外經貿企業應對全球通脹、開展國際化經營的必修課。
在日前于廣東佛山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國際信用和風險管理大會上,眾多業內專家及企業界人士圍繞“全球通脹下的信用和風險管理”主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與會嘉賓普遍認同這樣的判斷,即世界經濟復蘇步伐仍然緩慢,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仍未消除,中國企業在國際經營中所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然意識到加強企業信用管理的重要性,紛紛著手建立健全內部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并有效利用外部的信用工具和信用服務,以更好地了解境外進口方及合作伙伴的資信情況,規避和防范信用風險。
國際貿易投資風險顯著上升
與會的出口貿易險專家分析稱,持續經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經轉化為全球經濟危機,這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放緩,部分發達經濟體陷入衰退;大量企業破產;失業率保持在高位;消費者信心不足,市場需求疲弱;信貸緊縮,貿易融資困難。
此外,歐債危機對全球貿易的影響尚需觀察: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削減了民眾福利和對部分行業的補貼;問題銀行的正常經營遭受重大沖擊,從而使得企業融資更加困難;企業與民眾的投資消費預期將有所減弱,國民經濟活力下降;房地產業、建筑業等周期性產業將更易受到直接沖擊。“國際貿易中發達經濟體的風險特點是商業風險顯著上升,主要表現為進口商拖欠貨款、拒收貨物和破產。”中國信保出口貿易險專家張娟如是指出。
信用風險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近期中東北非局勢動蕩,對相關國家的經貿投資環境的造成極大的破壞。如爆發內戰的利比亞經濟活動幾乎中斷,發生大規模動亂的敘利亞和也門國內經濟活動亦遭到嚴重沖擊,埃及國內經濟活動迄今尚未完全回復正常,且外匯管制仍較為嚴厲,進口付匯較為困難。
與之相映,歐美等發達經濟體企業融資市場出現很大困難,私營ECA(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紛紛大幅撤銷信用限額,穩定業務組合的風險質量,剔除非盈利業務,提高費率、通過降低賠付比率和增加免賠額改變保單結構、強化賠前追償管理等。
在這方面,企業的感受至為深刻。TCL通訊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惠州財審中心的胡利華總監介紹說,TCL通訊在開展跨國經營過程中,自始即高度重視風險管理,海外統一采用SAP資訊系統,結算銀行統一、會計核算統一,每筆業務從合同的簽訂、信用的授予到價格的制定、費用的支出,都由全球財務中心進行全程監控。尤其是在制定新興市場戰略時,都會先行征詢中國信保的專業意見,獲取關于國家風險、貿易模式、信用額度、風險防范等方面的信息。通過與中國信保的全面合作,進一步評估客戶的風險情況,對所有適于授信客戶都投保了應收賬款信用保險。對于個別不適于授信的客戶,堅持采用預付款或信用證的方式進行交易,以確保風險可控。
據了解,中國信保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尤其為新興市場國家買方提供了較為積極和寬裕的額度授信支持,業務覆蓋俄羅斯、印度、東盟國家以及巴阿墨等拉美國家和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
海外投資更應強化風險防控
“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服務與美的開展國際化經營的步調一致,這也為美的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得力的”盾牌“和”利劍“。”美的日用家電集團國際營銷事業部信用管理經理陳泳欣說。
如今,美的集團已在海外建立起多家營銷機構和生產基地。其在白俄羅斯與當地企業成立的合資公司持股比例達55%,且資金皆由公司自身承擔。正是在中國信保海外投資股權保險的支持下,美的成功建立起以白俄羅斯為跳板進入中東歐家電市場的基地。
目前,我國海外投資主要投向新興市場,而這些國家大多面臨政治環境部穩定、經濟環境以及匯率波動較大、市場體系部完善等問題,國家風險常常成為阻礙投資重要因素。此時,中國信保的海外投資保險及相關一系列服務可以最大程度地幫助企業規避風險,成為有效開拓國際市場的“軍師”。
作為此次大會主辦方之一,中國信保公司對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領域的風險評估和管理極具權威性。據介紹,自2005年以來,中國信保連續六年公開發布《國家風險分析報告》,以中國視角對世界各主權國家風險態勢作出最新專業判斷,為我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翔實的全球風險地圖和安全經營指南。
信用險服務助解企業融資難
中國信保,不僅僅是一家政策性信用保險機構,還是綜合型金融服務平臺,更是國際化咨詢的良師益助。
有統計顯示,2002年至2011年7月,中國信保累計支持我國企業國內外貿易和投資逾6000億美元,為上萬家出口企業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險服務,為數百個中長期項目提供了保險支持,包括高科技出口項目、大型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出口項目、大型對外工程承包項目等。同時,中國信保還帶動100多家銀行為出口企業融資超過7500億元。目前,出口信用保險提供保障的出口國家和地區達228個,基本覆蓋了全球貿易市場。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公司是一家老牌國有貿易公司,近年來一直在積極謀求轉型。該公司董事長凌方才表示,從過去的中間商向供應鏈管理專家的定位之變,廣東省紡的轉型之路一路走來頗多故事。從棉花、棉紗到織布、印染,從紡織、服裝加工到銷售渠道建設,從海外接單到組織生產,全供應鏈化之下也是一個信用管理和風險防控的流程。其間,同樣離不開信用保險產品創新和全程服務。有了信用險的護航,公司可以有效防范海外買家風險,得益于供應鏈融資的有力支持,盤活了中下游企業的資金供給,實現了全鏈條的效率提升。
中國信保完整的信用風險保障服務,極大緩解了外貿企業“有單不敢接”和“有單無力接”的困難,助力企業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機制,強化“走出去”的競爭優勢,確保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