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場的未來走勢及潛在需求有更加準確的認識,才能在危機中找到生機,開辟新的市場。
在經濟危機的時候,要主動降低盈利目標,重新做一些小生意。
■王棣華
隨著金融危機在全世界蔓延,許多著名大企業倒閉,中小企業破產的不計其數。 面對危機,企業管理者不能坐以待斃,而應積極應對。
首先,要友善地對待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愛你的職工,他會百倍地愛你的企業;愛你的投資者,他會為企業堅持到底;愛你的客戶,他還會盡力訂購你的產品;愛你的債權人,他不會釜底抽薪;愛你所在的社區居民,他們會幫助你渡過難關。
其次,創造和諧的外部關系。經濟繁榮時期,許多企業外部關系不和諧也能夠生存得很好。但經濟危機到來后,率先倒閉的就是那些外部關系不和諧的企業。客戶離去,債權人逼債,一點小事也許就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那些外部關系和諧的企業,往往可以相互救濟、抱團取暖、共克艱難、渡過難關。
第三,獨辟蹊徑,隨機經營。經濟危機到來后,如果企業還是按照過去的常規經營,往往會處處碰壁。這往往正是考驗企業管理者智慧的時候。只有那些能夠獨辟蹊徑、隨機經營的企業才能絕處逢生。如日本一家“老板無主意”商店,看上去老板沒有主意,其實老板在展示眾多業余發明家的專利和新產品,這些產品大商店根本沒有。這家商店反而受到各方面的歡迎,生意越來越好。另外一家百貨公司不是出售時髦的新產品,而是出租商品,把日本的商業從“出售時代”引向“出租時代”,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第四,適當多元化經營。經濟危機來臨時,許多單一化經營的企業往往成為“重災區”。而那些能夠堅持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這時卻有了回旋余地。因此,正常情況下堅持單一產品經營的企業,應當有適當多元化經營的準備。一旦危機到來,也能及時進行產品調整,從而分散經營風險。
第五,加大市場調研力度,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危機期間,一方面要利用市場蕭條修養生息,加強企業員工的技能學習 ;另一方面要加大市場調研力度,對市場的未來走勢及潛在需求有更加準確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在危機中找到生機,開辟新的市場。如,打火機、鏡子這類商品在市場繁榮期間是過剩產品,市場不景氣時更是積壓產品,但有的企業推出一些造型奇怪的打火機、鏡子類產品,很受年輕人的歡迎,價格比普通的貴出許多,反而很熱銷。
第六,降低盈利目標,回頭做一些小生意。那些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企業,往往不愿意做已經放棄了的小生意。其實,在經濟危機的時候,要主動降低盈利目標,重新做一些小生意。這樣“積少成多”,企業不但不死,最后往往因小生意而發財。如,造汽車的可以回過頭來做修汽車的生意;煉鋼鐵的可以做收廢品的生意。只有那些“拿得起,放得下”的企業才不會成為“恐龍”。
(作者為東北財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