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英國一直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在英國私營經濟部門中,中小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和創造營業額都占據了半壁江山。英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有六大措施:一是設立專門機構管理和扶持中小企業;二是制定頒布法律,保護中小企業利益;三是資助中小企業吸納就業;四是鼓勵人們到落后地區發展中小企業;五是幫助中小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六是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一、英國中小企業發展與現狀
英國中小企業的定義和類型。在英國,雇工為0-49人的企業為小企業,雇工為50-249人的企業為中型企業,雇工為250人及250人以上的企業為大企業。英國中小企業組織形式分為三種類型:自我雇傭的個體企業、合伙制企業和公司型企業。截至2008年底,英國大約有 310萬戶個體企業,占比64%;大約有44.4萬戶合伙制企業,占比9.16%;大約有130萬戶公司型企業,占比26.84%。根據英國政府的企業創新與技能部最新數據,截止2008年底,英國私營企業部門中的小企業數量占比99.3%,雇工人數占比48.2%,全年營業額占比35.7%;中型企業數量占比0.6%,雇工人數占比11.5%,全年營業額占比13.3%;大型企業數量占比僅為0.1%,雇工人數占比40.2%,全年營業額占比51.0%。換句話說,英國中小企業數量占全部私營企業數量的99.9%,就業人數占全部私營企業部門就業人數的59.8%,營業額占全部私營企業部門營業額的49.0%。由此看出,在英國私營經濟部門中,中小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和創造營業額都占據了半壁江山。
2008年底,英國大約有483.4萬戶私營企業,比2007年底增加了5.1萬戶,增長了5.1%。這些企業提供了大約2282萬個就業崗位,共創造了大約3.24萬億英鎊的營業額。中小企業共計482.8萬戶,雇用人數1363.9萬,全年營業額1.6萬億英鎊,比2007年增加了880億英鎊,增長了5.8%。其中,個體企業361.4萬戶,雇用人數394.2萬,營業額2295.6億英鎊;雇工1-9人的私營企業361.4萬戶,雇用人數394.2萬,營業額4449.5億英鎊;雇工10-49人的私營企業16.8萬戶,雇用人數325.1萬,營業額4722.7億英鎊;雇工50-249人的私營企業2.7萬戶,雇用人數263.3萬,營業額4318億英鎊;雇工250人及250人以上私營企業0.6萬戶,雇用人數917.9萬,營業額1.65萬億英鎊。
英國中小企業的行業分布。2008年,英國很多行業的中小企業數量都有較快增長。其中,金融中介機構增長最快,增長了13.1%;農業及漁業部門增長了12.1%;制造業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6.5%;酒店和餐飲業下降了4.7%;批發、零售、維修部門下降了3.5%。2008年底,英國共有119.6萬家企業從事房地產、租賃和商務經營活動,占所有私營企業部門的24.7%;這些企業雇用了大約448.2萬人,占私營企業部門就業的19.6%;營業額478億英鎊,占私營企業部門營業額的14.7%。批發、零售、維修業是最大雇主,56.3萬戶企業雇用了485.3萬人,占私營部門就業的21.3%。從不同行業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人數比例看,截至2008年底,英國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人數在全部私營企業部門中比例為48.2%。其中,金融中介就業人數比例為18.0%,農業、漁業和林業比例為92.6%,這表明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仍然是提供就業機會最多的領域。
二、英國中小企業主管部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英國經歷了三次企業并購浪潮,但是英國并未因此提高生產效率,反而因企業過度壟斷喪失了經濟活力。20世紀70年代初,英國在貿工部內設立中小企業局,開始重視中小企業發展。80年代撒切爾主政之后,中小企業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經濟中堅力量。30多年來,英國歷屆保守黨和工黨政府都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力圖為它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
最近幾年,英國政府部門設置頻繁調整。2007年6月,布朗上任首相之后,將貿工部更名為商業、企業和管理變革
部,并將教育和技能部拆分為二,一個是創新、大學和技能部,另一個是兒童、學校與家庭事務部。2009年6月,為了擺脫金融危機影響、增強英國經濟活力,英國政府又將商業、企業和管理變革
部與創新、大學和技能部合并,成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
目前,英國主管中小企業的政府部門是商業、創新和技能部門。該部主要職能:在整個政府中為企業界代言;打造對商業和消費者有利的經營環境;制定產業政策和技能學習
政策;評估英國經濟所需的技術變化并為之制定終身學習
政策;發展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體系;發展科研基地,促進科技產業化;擴展學徒制;鼓勵創新;維護有利于企業和技能的監管環境;與地方發展署合作促進各地方的經濟增長;與歐盟合作制定影響歐盟共同市場開放度和英國公司競爭力的歐盟監管制度和政策;促進英國出口和對英投資等。
三、采取六大措施鼓勵中小企業發展
措施之一:設立專門機構管理和扶持中小企業。英國曾在貿工部設立中小企業管理局,現在由商業、創新和技能部具體負責協調政府部門間的中小企業政策;研究全國中小企業平衡發展問題;組織領導和計劃
對全國中小企業主學習
;領導并協調540家中小企業管理機構和67家主要郡和村鎮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在“全英工業聯合會”中成立“中小企業委員會”和“中小企業管理和發展工作組”,指導協調全英中小企業的發展工作。在全國12所大學設立“小企業人員學習
中心”,按企業性質劃分制訂各行業的學習
大綱。全國各地成立相應的中小企業管理和咨詢機構,組織數以萬計的由政府支薪的退休工程技術人員、專家為中小企業服務。
措施之二:制定頒布法律,保護中小企業利益。英國中小企業政策措施大多是通過立法貫徹執行,以保證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目前,英國已出臺了11項有關中小企業的法案,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防止大企業過度并吞中小企業形成行業壟斷;二是保護小企業的發明專利;三是鼓勵與促進政府實驗室和大學的科研技術成果向中小企業轉讓;四是解決企業之間債務拖欠和任意違約的問題,以確保中小企業資金正常周轉:如1997年7月28日頒布的“改善付款狀況”藍皮書,同年12月11日頒布的“遲延支付商業債務法案”,根據這一法案,被拖欠債務的企業有權向遲延或拖欠一方提出償付利息的要求。
措施之三:資助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為鼓勵中小企業吸收社會剩余勞力,減輕失業壓力,從1997年7月開始,英國政府從已私有化公用事業單位征收“暴利稅”,用以資助中小企業招收18-26歲的失業青年,每招收一名工人,雇主可以獲得政府提供的每周75鎊的補貼。
措施之四:鼓勵人們到落后地區發展中小企業。英國政府對前往自然條件比較差、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等地區投資的中小企業提供贈款或地區發展補貼、免稅3年、產品進出口不受政策限制等優惠政策。
措施之五:幫助中小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包括:減輕稅收負擔;加強職工學習
。英國政府比較重視對中小企業的技術學習
問題。20世紀80年代后期,英國政府著手制訂全國統一學習
大綱。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董事長、總經理都接受過政府統一制訂的崗位管理學習
。管理學習
一般分為兩個層次,企業主由政府統一計劃
輪訓,職工則由企業組織計劃
。企業可以免稅聘請由政府支薪的技術專家、退休工程技術人員擔任教員、顧問,可以免費參加全國各地的定期學習
。由沃里克大學牽頭,英國共有12所大學設有專門的“中小企業人員學習
中心”。為幫助中小企業技術改造,產品更新換代,包括制定中長期技術改造規劃,撥款支持企業更新設備、學習
技術骨干和開發高新技術。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聯合。在英國,許多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建立了穩定協作關系,成為大企業的“衛星工廠”。鼓勵企業聯合。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擴大產品出口。增加小企業行政管理透明度,簡化辦事手續。建立信息網絡,提供信息服務。
措施之六: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一是制定“中小企業貸款擔保計劃”,通過政府擔保,中小企業可以從銀行獲得低于金融市場利率的長期貸款,差額由政府補貼。通過此計劃所獲貸款可用于除認購本公司股票以外發展企業的任何用途。計劃規定,面向新老企業的中期貸款,使用期為2-10年,一次可獲得優惠利率加0.5%的貸款10萬英鎊;如果是創辦2年以上的企業,則可一次最高貸款25萬英鎊。政府對創辦2年以上企業擔保85%,對其余企業擔保70%。
二是成立專門投資于中小企業的金融公司,以便對中小企業提供長期信貸支持,解決所謂“麥克米倫缺口”問題。金融公司經過評估,對任何富有活力的中小企業在各個不同階段都提供資金支持。資金可劃分為種子資金、啟動資金、發展資金,收購其他股東出讓股份資金,以及在經濟不景氣時提供的援救資金和結構調整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的項目主要是新產品或能開辟新市場的產品、高新技術開發、收購國內或國外公司、資本重組等。單項投資金額小至10萬英鎊,大到2500萬英鎊,甚至更多。三是注重利用另類投資市懲風險投資基金對小企業資金扶持。如設立由100多家小型金融公司組成的“風險投資協會”,專門從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四是幫助中小企業獲得國際基金資助,以增強企業產品出口能力。五是政府部門自身或會同主要銀行等投資機構,設立各項資助小企業發展的專項優惠貸款。如教育就業部的“小企業學習
貸款”,小企業可最多借貸12.5萬英鎊,用于本企業雇員學習
開支。其他還有“刺激”、“精明”、“事業開創”等各種政府基金或優惠貸款,分別對新創建小企業、小企業技術創新、自我創業人員,以及高新技術小企業給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