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機構的創始人H. Smith Richardson曾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在成功地將Vick Chemical Co.從一家小藥店發展成為一家知名跨國公司后,Smith開始思考這樣一家家族企業的持續發展問題,尤其是看到它們常常由于接班人問題而遭遇失敗的時候。于是,他將大量的財富用于資助學者和行為科學家們來研究領導力和創新的課題。1970年,創新領導力中心成立,三十多年來,Richardson 家族一直是這個機構主要資助者。
創新領導力中心的命名和愿景與它的創始人的信念密切相關。Smith認為,很多企業最終的失敗,都要歸因于管理者沒有認識到新的環境的變化,并作出調整。組織所需要的領導力并不止于現在和短期的未來,而是一種視野更加廣闊和長遠的創新領導力。這樣的領導力不僅僅關注利潤、市場和戰略,更關注企業在社會中的位置。而這樣的領導力只能來自那些 Smith口中的具有“國際思維”(cross-country think-ing)的人。
在CCL,35年來,有一個問題一直都是研究的核心:管理者在其職業生涯中會經歷怎樣的學習、成長和轉變過程?在行業內,這項著名的研究被稱為 Lessons of experience,簡稱LOE,即“從經驗中學習”。這項20世紀80年代發起的研究近年來已經在CCL內部和世界很多地區重復進行,包括美國、日本和荷蘭,針對的人群多種多樣。2006年,此項研究擴展到了印度,新加坡等亞洲國家。2007-2008年,CCL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共同開展了LOE中國項目,并發布項目報告《培養21世紀的中國領導者》。
在報告的摘要中,研究者介紹了研究的目的:世界各地都需要卓越的領導力,尤其是像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國家。如何才能為在中國經營的公司培養更多優秀的領導者呢?有沒有哪些經歷可以讓他們更快地成長?要想成為優秀的管理者,他們需要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LOE的研究方法是關鍵事件法,即收集領導者在其成長過程中經歷的關鍵事件,了解他們在這些經歷中學到的經驗和教訓,最后得出事件和經驗的一般聯系,找出那些對培養領導技能最重要的方面。
LOE中國項目通過采訪6家中國企業(包括國企和私企,分布在制造業、金融業和IT行業等)的55名高管,總結他們所經歷的關鍵事件和得到的關鍵經驗,發現中國的領導力發展有三大推動力:(1)挑戰性的任務;(2)發展性人際關系;(3)逆境。這和在其他國家得到的結果大致相同,但有一些中國特有的特點。具體來講,受訪人提及頻率最高的七大事件是:扭轉局面、職位擴展和升職、新任務、組織變革、典范人物的影響、錯誤和失敗、早期的一些個人經歷。例如,一位管理者在調查中說道:“我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是又一次我做完一件東西,然后又把它倒掉,這是我這么多年來一直都忘不掉的一件事情,當時我們做了四罐酸奶,正好是中秋節晚上,5月8日,又不能讓員工感覺到是損失,所以趁著晚上,把這些酸奶全部倒掉”。顯然,這樣一個“錯誤和失敗”的經歷,在這位被訪者的職業生涯中留下了很強烈的印記。
從這些關鍵事件中,這些受訪者將學習到三個方面的經驗,那就是更好地自我領導、領導他人和領導組織。研究者們將調查分析出的357個經驗分成了19大類。這19個大類又被分成了三個領域,其中44%與自我領導有關,32%與領導他人有關,24%與領導組織有關。并對幾個最重要的經驗進行描述,有超過25%的受訪者都提到了這幾個經驗。一位受訪者用這樣的方式描述了在團隊建設方面所獲得的一個重要經驗:“通過這次經歷,我發現團隊和團隊建設其實很重要,我學會考慮團隊不同成員中的個性和優勢、劣勢,怎么計劃 他們在團隊中的分工,知道這個人跟那個人千萬不能放在同一個地方”。
最后,報告總結了從這些事件和經驗的關聯中得到的一些啟示,并提出那些對于中國管理者有特殊價值的方面。
首先,不同的事件對于管理者的培養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從“組織變革”這類事件中主要能學習到管理價值觀、激勵員工和溝通等方面的經驗,而“工作擴展和升職”這類事件可以給管理者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主要涉及五個方面,從管理價值觀到自我意識。這表明擴展工作范圍可能是幫助管理者學習多種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有效途徑。
其次,可以根據受訪者提到某個事件的頻率來評估其重要性,也就是說,經常被提到的事件是重要的學習機會。在所有事件中,“臨危受命”這類事件是提及頻率最高的事件,因而是培養管理者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第三,根據事件的性質,人們可以從不同的事件中吸取不同的教訓。例如,堅持不懈是從“臨危受命”事件中學習到的一個典型經驗,這類事件強調解決問題和救火。“工作擴展和升職”是幫助管理者學習不同職能和技術領域的知識的絕好機會,因為工作范圍擴大要求管理者學習這些新技能。新任務能夠幫助管理者培養客戶導向意識,因為開發新產品和進軍新市場經常要求管理者更加重視客戶。
第四,從多種事件中都可以學習到的一條經驗是管理價值觀,即指導管理者行為的一些原則,包括公司利益高于個人利益、誠信、公平和透明。這表明在中國,管理者最需要學習的經驗可能和價值觀及原則有關,而這些可能正是中國在市場化過程中迷失的東西。
LOE中國項目研究了領導者學習、成長和發展的復雜過程,得出的結論對中國發展領導力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剛剛過去的5月,CCL又做了另外一項研究,將中國、印度、新加坡和美國的LOE項目研究結果進行了橫向的跨國比較,得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結果。例如,在發展性人際關系這個關鍵事件中,從上級身上學習的重要程度,美國是41,新加坡是53,印度47,中國只有20,這說明我們的領導需要更多地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向下級員工做更多的輔導;在扭轉局面這個關鍵事件上,中國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其他國家相對低,所以有時候壞事也許會轉變成好事;個人因素在中國比較重要,在制度比較成熟的社會,則可以忽略不計;在危機中學習,中國基本沒有,新加坡反而很高,這可能與小型國家天然的危機意識有關;與利益相關者打交道,印度和新加坡在這方面的鍛煉很多,而中國公司和股東、社會、政府等利益相關者的互動較少,不利于管理經驗的提升;在錯誤當中學習,中國在這一項上很高,說明我們的企業一直在錯誤當中成長,扭虧為盈這樣的情形很常見;最后是學習 ,在全世界都不高,因為大家都知道,在提供領導力方面,學習 的作用其實很有限。
(本文的調查性結論以及所使用圖表和數據資料均來自C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