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管理層級優化”是我和人力資源管理專家鄧成華先生組建的“系統管理研究”小組的研究課題,我們都是系統管理論的支持者。
我們認為:快速發展的中小民營企業,在每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系統管理層級。一般來說,做咨詢就是做系統,為企業構建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如何構建一套既能支持企業當前正常運營,又能有效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管理體系,使管理咨詢更有實效性,而不是“看上去”很美卻無法具體實施的實用的管理體系,是我們研究的方向和目的。這一咨詢思路與傳統咨詢的版塊式構建不同。傳統的板塊式構建咨詢,看上去富麗堂皇,在具體實施中往往無處著手。而系統層級遞進式管理依據企業在不同階段的資源整合能力、市場地位、營銷水平、技術研發、企業戰略、企業文化、員工素養等現實因素,構建初級、中級、高級、優級四個層級的管理系統,使之在每個階段都實現系統最優化,實現系統內部的平衡和諧良性運轉。系統管理建設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層級實現優化和升級。
舉個例子,某企業HR專員提了一個問題:企業推行人性化管理如果影響了員工執行力的提升,如何理順二者的矛盾和關系?這兩個問題如孤立、對立地看待,確實不太好協調,但是如果放在管理系統里來分析,問題就比較清楚了。
第一是放在時間系統里。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對人性管理和執行力提升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創業階段不可能提倡過多的人性管理,休假、福利等等都不可能健全;發展階段的人性管理是漸進提升的,與企業資源整合和績效增加成正比增加的。有個企業老板據說招待客戶從來不鋪張浪費,自己堅持每日
吃五塊錢的盒飯,他說,把省下來的錢改善員工待遇,員工會給企業創造更高的回報。這個老板說這話的時候,一定是企業已經度過了創業階段,建立了穩定可靠的市場關系,對外部客戶和關系的依賴程度減少而更多依賴內部管理提升的發展階段。作為員工渴望更高的福利待遇等人性化管理的要求沒錯,但應該與企業的實力和發展階段相對應和匹配。
第二是放在方位系統里。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益,圍繞這個目標,實施人性管理和提升執行力都是措施之一,換句話說,實施人性化管理和提升執行力是管理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這二者如果獨立起來,這套管理系統就不是良性運轉的。舉個例證來說,GCD在戰爭時代領導的軍隊在內部管理上很講人性化的,提倡官兵平等,部隊首長對普通士兵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這種人性化管理的目的在于促進戰斗力的提升,假設一個戰士接受了部隊管理的人性管理的一面,上戰場卻貪生怕死,人性管理就是失敗的,人性管理與戰斗力提升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第三放在動力系統里。促進待遇提升、企業效益提升的動力源泉到底來自哪里?對物質和金錢的渴望?一套公平合理的激勵制度?發自內心的工作就是享受、付出就是得到的本性體現?企業管理,一定要規劃和引導動力系統,使員工和企業具有源源不斷的良性的發展動力。“自利則生 利他則久”,這套動力系統值得借鑒。
第四是放在心性系統里。人心也是一個系統,沒有被徹底滿足的心理滿足,凡事都是相對的、平衡的。很少有員工在打工的時候有創業、投資的理念,也很少有企業老板把員工視為創業的伙伴和資源,這二者的心理定位需要平衡。從本質上講,一個人得到多少,在于付出了多少;一個人得到的越多,是因為他付出的越多。
“系統管理層級優化”課題還處于研究、總結階段,在經歷幾個企業咨詢案例之后,我們將構建系統化的管理咨詢模式和流程,以中醫的世界觀配以西醫的方法論,打造一套中西結合的咨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