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管理,我們必須懂得使用人類最偉大的工具——大腦,通過大腦去思考,去分析,去獲得智慧,從而指導各種管理活動。我們先回答幾個問題,看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思維。
企業是什么?
管理貫穿于人類活動的始終嗎?
一位消費者購買產品后,在使用中屢屢出現故障,其他消費者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說明該公司哪方面的管理存在問題?
根據你所了解的現狀,談談為什么我國民營企業處于低效的狀態?
如果不假思索地跟著感覺回答這些問題,那只是一種簡單思維或經驗思維。如果一個人經過思考和分析,嚴謹地、有理有據地回答,那就說明他具備這樣的管理智慧。這種思維方式就是邏輯學在管理中的具體應用。有人問,常常聽人們說“這件事情不合邏輯”或“這樣的推理完全符合邏輯”,那么究竟什么是邏輯?什么是邏輯學?人們通常說的“邏輯”是指邏輯規律,即思維的一般規律。邏輯學簡單說來就是研究人類思維活動以及思維規律的科學。
邏輯學是研究人的思維活動及思維規律的科學,而管理研究和管理實踐又非常需要思維的智慧,因此邏輯學對管理就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人們常常說管理難,原因就在于:內外環境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變化,照搬他人成功經驗不一定適合自身發展,而自己又不具備搞好管理的思維。如果人們學好邏輯學,能夠運用邏輯思維進行思考,說話的時候就有說服力,做事的時候就有條理性,管理也就沒有那么難了。
根據邏輯學研究,最重要的四步思維是概念、判斷、推理和論證。概念回答的是“是什么”的問題,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屬性。例如對本文第一個問題的回答,“企業”的概念反映了這種事物的組織性和營利性。判斷回答的是“是不是”的問題,是斷定思維對象的一種思維形式。例如對本文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根據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我們判斷管理確實貫穿于人類活動的始終。推理回答的是“為什么”的問題,是一種由已知判斷推出另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例如本文第三個問題中,已知很多消費者都發現了某公司的新產品屢出故障,說明很多產品都存在較嚴重的質量缺陷,由此可以推知該公司在質量管理方面急需改善。論證,是根據已知的正確判斷,來確定某一判斷真實性的思維過程,這是概念、判斷和推理的綜合運用。例如本文第四個問題,在回答過程中要首先要明確民營企業是什么,再根據你所了解的現狀進行分析,通過層層推理證明“我國民營企業處于低效狀態”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總之,我們要掌握好邏輯學這門思維的科學,才能搞好管理,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智慧,才能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