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有法,但無定法。其實摒棄門戶之見,精細化也好,規范化也罷,能解決問題就好。細節決定成敗是用語絕對了一點,但如果加上若干定語,細節影響成敗還是說得過去的。我從軍工企業出來,知道在某些環節“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所言非虛。如果管理能夠從目標入手,在細節上落實,可能會比較全面一點。
有人對精細化的定義是:精細化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一種認真的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
有人提出精細化管理方法就是:簡單化;流程化;定量化;信息化。
有人提出精細化管理有三大原則:1、注重細節;2、立足專業;3、科學量化。
有人說精細化管理要求在企業管理中多用“數學”:重點是關注細節、數據、工具!少用或不用“語文”。
看得多了,我感覺到精細化就是一個筐,你想往里裝什么都行。只要你重視細節就行。總之,認為精細化是理念的占多數,認為精細化是方法的也不少,還有認為精細化是一種文化也有一定比例。前面的都有道理,說精細化是一種文化就讓人匪夷所思了。什么文化?誰的文化?沒有不依附于實體而獨立存在的文化,這是常識。
最后我認為;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最恰當。不論是流程化、信息化,還是專業化、系統化都不是精細化所獨有,只有專注于細節,把細節作用夸大到極點是精細化所獨有的。因此,張國祥老師認為,精細化管理可取之處有三:
一、化繁為簡,專注細節。
化繁為簡是管理追求的永恒主題,但是管理不能簡單化。任何企業任何時候,都不該忘記管理的本質就是提高人的積極性、提高辦事效率和效益。在目標明確、方向正確的前提下,細節把握得越準、控制得越嚴,就可以說越有成效。
二、流程管理,控制細節。
不可否認,流程管理正越來越受到重視,控制細節沒有系統的流程優化設計,就談不上“控制”。流程管理的最大好處在于系統分析了企業運行的所有事務工作,對企業各項工作之間的相互銜接做出了非常具體的界定,讓管理者不再茫然無序,讓員工不再不知所措。
三、細節入手,培養習慣。
我們知道“習慣成自然”,如果高效而又標準的作業方式能變成工作習慣,那該多好。學習
好習慣,請從細節入手。
從來沒有最好的管理,只有合適的管理。就像世上沒有最好的藥一樣,能治好你病的藥才是好藥。任何管理理論、管理方法都必須適合企業的實際,更要適合管理者的水平,能為你所用,你能運用自如,就是好的理念和好的方法。千萬別重蹈邯鄲學步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