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制勝關鍵與戰場如出一轍,靠的都是強力又快速的主動出擊。在美伊戰爭及反恐戰爭的持續刺激下,以軍隊為師的管理書籍開始走熱。軍隊領導書走熱《向海軍陸戰隊學領導》(The Marine CorpsWay)就是其中的一本,由于它的獨特之處,被《財富》評為最近新類型管理書里最出色的一本。它“有力地說服了讀者,戰場上的戰略技巧用在企業,的確也能奏效”。這本書起始于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MBA選修課程:兩天一夜的海軍陸戰隊軍事特訓。課程的名稱就叫“不確定與復雜處境下的領導與決策”。學生們不僅要仿真從直升機上攀繩而下,匍匐穿過50碼泥濘的溝渠和有刺的鐵絲網,更要接受領導能力的考驗,學習借由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例如,如何趁敵不備救回受傷人質;如何只靠有限物資(汽油桶、木板和繩子)搶渡大河。因為這個課程叫座,當初催生這門課的兩名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Jason A.Santamaria(炮兵官)與VincentMartino(通訊官),進一步在去年底與賓大管理教授Eric K.Clemons,三人合著新書《向海軍陸戰隊學領導》(The Marine CorpsWay),詳細介紹如何借用軍事戰略與領導技巧,實際運用在商業戰場上。在作者看來,企業要以海軍陸戰隊為師,學習改打機動戰。因為現代戰爭的作戰哲學,愈來愈講究加強快速機動能力,而海軍陸戰隊就是最擅長機動戰的先進軍種。面對商場上的高度不確定性,該書直言,企業的制勝關鍵與戰場如出一轍,靠的都是強力又快速的主動出擊。CEO改打“機動戰” 機動戰(maneuver warfare)是什么?作者簡單定義:“面對不確定與敵意時,運用速度,出其不意,集中作戰力量猛力攻擊敵人弱點,求以最少的資源支出,達到最大的沖擊效應。”“機動戰的根本道理,就是要善用彈性、韌性與敏銳性,這會比單靠蠻力的消耗戰更有勝算,”管理教授Eric K.Clemons舉例說明,“如果你能找到競爭者的要害,狠狠一擊,又何必非得陷入痛苦的價格戰,耗盡實力?”至少,競爭戰略上,海軍陸戰隊的三大“機動戰”策略值得CEO關注:1、鎖定敵人的關鍵要害。 找出對手最脆弱的地方,發動快速攻擊。今年“五一”期間,國美一口氣在香港三個主要游客旺區開設了三家新店,正面對攻香港電器零售商老大豐澤電器。號稱“價格屠夫”的國美,正是看中了豐澤的一個關鍵要害——價格,并力圖通過銷售量取勝。豐澤非常重視品牌與服務,堅持售賣“平、靚、正”的產品。在價格方面,豐澤優勢并不大。2、推崇“有計劃的冒險”。海軍陸戰隊的文化鼓勵“有計劃的冒險”,他們訓練隊員,即便在信息不足的處境下,也必須迅速決策,自信地采取行動。他們的領導人愿意容忍因為冒險一搏而犯下的失誤,但絕不能接受猶疑不決、懦弱或不誠信。這一策略的典型代表當屬英特爾CEO貝瑞特,貝瑞特傾向于一種理性的冒險。他的模式就是,先收集所有的數據,反復確認事實,徹底研究后再采取有力的行動。一個例子是貝瑞特耗資20億美元的多元化擴張,這聽起來很冒險,但貝瑞特在控制風險上的戰略也同樣強大,在英特爾向新市場邁進的過程中,貝瑞特確保所有的道路都能夠通達帝國的心臟——計算機芯片業務。3、集中力量攻擊。在關鍵的時刻與地點,投入優勢的作戰資源。對企業來說,這表示投入最多的資金、信息、人力與設備等資源,追求最好的市場機會。美的董事局主席何享健是這一戰略的堅定實施者。5月,在粵美的股東大會上,參會股東一致通過了將公司名稱由“廣東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何享健表示,更名后,美的電器的發展方向將十分明確,心無旁鶩專注家用電器。為實現集中力量攻擊,美的表示,正在對旗下11家控股公司中4家以家電為主的公司進行調整,將下屬各家電企業明確為以某一類家電為主打產品的企業,以形成統一的生產能力和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