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在強調心理管理的重要性,但心理管理本身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請問心理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究竟起著什么作用?要點有哪些?如何進行有效的心理管理?
現代企業管理實踐證明: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人力資源管理一直處于企業管理的核心地位,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過去的人力資源管理中,傾向于把人看成技術要素,實行傳統的勞動人事管理。而大量實踐證明:人不是一種簡單的技術要素,而是具有較強建設性潛力的因素。因此如何管理好員工,讓每位員工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潛能,充分實現其價值,從而對企業做出最大貢獻是每位管理者都要思考的問題。
心理管理強調管理者應學習和掌握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真正了解員工的認知方式、潛在需求、人格特點、行為規律、目標取向等心理活動特點,并能夠遵循員工心理發展的規律對其實行科學、有效地管理,以真正調動員工內在的積極性、責任心,從而全方位地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
心理管理主要從員工的認知、情緒、意志、個性四個方面進行。
認知管理:主要幫助員工發現自己外顯和內隱態度中不合理的認知觀念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的消極影響,通過認知矯正的方式幫助員工管理消極觀念,并用積極觀念對消極觀念進行替代和強化。
情緒管理:主要幫助員工覺察自己情緒的性質與來源,尤其是覺察無意識的情緒沖突和失控情緒的來源,幫助其提升日常情緒管理能力,從而幫助其管理內心沖突,減少消極的沖動行為。
意志管理:主要幫助員工自覺確定積極合理的工作、生活目標,并能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從而提升自控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提高員工積極應對各種變化的能力。
個性管理:主要幫助員工對自己的動力、人格進行覺察和認識,促使其對自己真正接納,幫助其學會揚長補短、全面發展,從而提升自我效能感,成為有責任感和進取心的員工。
當管理者了解掌握了個體和群體心理活動的發生、發展規律后,就能夠對員工的心理現象和行為進行觀察、描述,并找到現象背后的真正原因,進而對員工今后的心理和行為進行預測,從而最終達到對員工心理活動和行為進行超前管理和積極調控的目的。通過員工心理管理過程,管理者由原來的事后處理變成了事前預測、事前控制,大大提高了管理的主動性與有效性,也直接提升了員工的工作績效。
我們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目前有員工500余人,并在以飛快的速度不斷擴充。作為公司的高層,如何留住優秀的員工成了最主要的問題,請您在如何激發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以提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方面為我們指導一二。
很多企業高層認為,留住優秀員工的關鍵因素是提高薪酬,所以他們很難理解即便付出了高薪,也沒能留住優秀員工。顯然,這些高層認為員工最重要的需求是金錢。但學過心理學的管理者就會知道,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也有很大個體差異,除了物質需要外,人還有安全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你的優秀員工也許更看重其他需求的滿足,但如果管理者不能覺察這種訴求并提供相應的滿足條件時,這些員工很容易流失。所以,管理者如能識別不同員工的關鍵需要,并創造條件加以滿足,使得員工在實現企業目標的同時也兼顧個人重要需求的滿足,這時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滿意度都會大大提升,忠誠度自然也會隨之提高。
在企業管理的實戰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很優秀,但整體團隊的成績卻不理想。這很讓人頭疼。究竟該如何促使員工間互相接納,以建立心理相容的高績效團隊呢?
在現代人才觀中,真正優秀的人才應該是心智成熟的人,也就是說他不僅掌握非常好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應該具有成熟的心態、完善的人格,這樣的人才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企業在選拔人才時就要注意評估其心理素質,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拔心智較為成熟的候選人員。此外,要想打造高績效團隊,企業還需承擔員工的心理建設工作,即通過集體學習 、個人談話、團隊訓練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員工實現心理成長,讓他們能夠理解并包容團隊成員間的差異,學會欣賞并學習他人的長處;樹立積極的團隊觀念,學會通過團隊目標的實現來實現個人目標;理解和諧人際關系對自己身心健康、行為高效的積極意義,主動打造健康的團隊氣氛等。通過這些團隊建設的專業活動,每個員工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實現心理成長,大家齊心協力進行團隊目標設置、積極行動確保目標實現,高績效的團隊就會逐漸建立起來。當然,團隊領導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管理者首先應是人格完善的人。
隨著企業的發展,來自管理者自身的心理壓力或多或少也影響著企業的管理,請問該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的心理資本,以最大可能減少不當管理造成的心理壓力?
勿庸置疑,企業管理者擁有更多的權力,所以對員工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因而其思維水平、個性特點、心理健康程度都會對企業及員工產生重要影響。企業管理者首先應是心理積極而健康的人。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管理者能夠對自己的心理活動進行覺察、反思,主動發現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并積極進行解決;其次,對自己的心理資本進行客觀評估,即觀察自己是否擁有自信、是否對未來充滿希望,是否具有樂觀精神并能有韌性地面對生活,從而有能力帶領企業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發現自己在某個方面還有所欠缺,可通過學習及訓練的方式進行自我完善?,F代社會的生存壓力已經讓員工承受了很大的心理負荷,作為管理者應想辦法幫助員工減壓,而不是由于自己的不完善給員工帶來額外的壓力來源??傊?,心理成長是一生的話題,作為管理者更應主動參與心理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訓練,成為讓員工感到幸福、信賴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