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穩中求進,如何破解行業內卷,如何進行有效的創新,如何高質量發展,如何防范風險,如何弘揚企業家精神,如何再造卓越?我國著名企業家、企業思想家宋志平的新作《穩健經營》的出版,恰逢其時,書中提出了穩健經營的新經營思維模式,給出了睿智的觀點和明確的解答。
對于企業家思維的重要性,宋志平教授有其獨到的見解:“企業最大的核心專長是企業家特有的思維模式和靈感”。《穩健經營》一書確實深刻體現了宋志平先生對企業穩健經營的新穎思考和觀念。他不僅從多個維度剖析了企業經營的穩健之道,更透過這些思考,展現了他獨特的治企思維能力。
01-戰略思維提升
戰略,作為企業行動的綱領,是指引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明確方向、規劃路徑、合理配置資源的關鍵所在。它不僅僅是對未來的規劃,更是對當前和未來發展的深思熟慮,涉及到企業的定位、目標設定、資源配置以及競爭策略等多個層面。
戰略思維,作為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是指能夠在宏觀層面上把握市場、行業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準確判斷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而為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規劃。這種思維活動需要領導者具備前瞻性、全局性和創新性,能夠跳出日常運營的瑣碎,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企業的發展問題。宋志平戰略思維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要善于把握宏觀大勢,把宏觀大勢、行業走勢;二是要選對戰略方向,做對的事;三是要找準戰略道路,把事做對。企業家們應做一個具備謀得遠的戰略思維的企業領導者。
02-創新思維突破
創新思維,作為突破自我、破舊立新的意識活動過程,是推動企業不斷進步和發展的核心動力。它要求企業家跳出固有框架,勇于嘗試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模式,以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和競爭壓力。
宋志平教授對創新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創新就是新組合的產物”。這一觀點強調了創新并非完全顛覆性的創造,而是對現有資源、技術和知識的重新組合和優化。通過新組合,企業可以發掘出潛在的商業價值,創造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在企業創新思維和實踐方面,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征:
一是做加法。宋教授提出“央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公式,并在此思想指導下,加出了1000多家企業,推動了企業快速發展。還多次提出“互聯網+與+互聯網”的創新組合模式;
二是做減法。在“兩材重組”后,為了防止大企業病,他采用減機構、減層級、減冗員的一系列措施,進行組織創新,實現了機構、層級、人員的精簡,打造了一個體健身強,精干高效的集團總部,有效的防止了大企業病的發生。
三是做乘法。他聚合國家經濟發展大勢、資本市場看好建材行業的勢頭、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帶來的聯合重組市場機會,系統化聚勢整合,形成了企業發展的乘積效應,推動企業實現了跨越發展;
四是做除法。破除守成意識,在水泥等老建材產品如日中天之時,進軍玻璃纖維、碳纖維等新材料市場,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玻璃纖維、碳纖維等企業,構建出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線,形成了持續創新與顛覆創新雙輪驅動的創新局面。
03-行業內卷破解
近年來中國的部分行業面臨著效益較低的問題,這往往與行業的競爭狀態密切相關。過剩產能是導致惡性競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能引發價格戰,降低整個行業的盈利水平,進而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解決過剩問題確實至關重要,這也是破解行業內卷現象的關鍵所在。
關于如何破解行業內卷,結合近些年的實踐和思考,宋教授給出幾點建議。一方面,要改善競爭生態。同質化競爭是中國許多行業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這種競爭環境下,企業往往陷入價格戰,難以實現長期穩定的盈利增長。因此,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差異化競爭,成為了企業擺脫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要實現技術創新和差異化競爭,企業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培養創新型人才,建立高效的研發體系。同時,企業還需要密切關注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的變化,以便及時調整產品策略和創新方向。
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細分——細分產品、細分技術、細分市場,做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這樣企業才可以從紅海駛入藍海,減少內卷。因此,企業要思考如何實現從紅海到藍海的良性競爭。
宋志平經營企業40年,曾擔任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兩家中央企業的董事長,并把兩家企業帶入世界500 強。在《穩健經營》這本書中,他將自己的經歷和閱歷、深厚的企業經營管理和創新發展的實踐經驗提煉出來,以生動具體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分析,闡述了穩健經營的重要性和實現路徑。他強調,穩健經營不僅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石,更是企業家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他通過分享自己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案例,展示了如何制定科學的戰略、優化組織結構、強化風險管理、推動創新發展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和經驗。
可以說,《穩健經營》這本書不僅是宋志平教授個人經驗的總結,更是一部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經營管理寶典。它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為年輕一代企業家插上了路標,出謀劃策,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