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4年2月25日,娃哈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后先生因病離世,享年79歲。宗慶后先生不僅是一位杰出的企業家,更是一位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他以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商業智慧,書寫了一段段令人矚目的商業傳奇。他的離世不僅讓娃哈哈集團失去了一位卓越的領袖,更讓中國商界失去了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領路人。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大眾的深切緬懷和沸沸揚揚的討論。
而在這些表象的背后,一直存在著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評價企業家,如何公平、客觀地看待企業家的作為,如何對企業家任職期間的履職能力、履職創新、履職突破進行綜合而公允的評價。
尤其對于國企而言,考慮到國企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之間的復雜關系,如何形成一個立體、長期、整體的國企企業家評價體系?
其實,國企的這個問題背后是由來已久的三個疑問——
一、國企里面有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嗎?這個疑問可以說市場很大,爭論的深度,廣度,時間長度都令人側目。比如原北大某著名教授就一直不承認國企里面有企業家,曾經社會上流傳著國企負責人其實就是特殊的官員的說法,這類爭議一直到本世紀初才慢慢平息下來了,各界共識是國企里面有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但是不是所有的國企負責人,核心管理者都是企業家,只有其中按照企業家的標準來要求自身的部分人才是企業家。
二、國企企業家到底應該做全優生還是偏科生?到底該在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之間多維平衡,還是就是把自身的主責主業完成好就可以了?這個疑問直到四個意識,五位一體建設,主責主業提法出來后,才逐步形成共識,那就是五位一體任務要并舉,主責主業不能耽誤,但歸根結底還是優秀要保障主責主業。
三、國企里面出現企業家,是偶然現象還是國資系統干部培育和管理的必然?考慮到企業精神的特質,社會能共識的是,國企的制度和運作必然能培育出一般意義上的企業家,但是必須要有更好的政治與改革生態,更開放與包容的管理,更充分與積極的要素與變革供給,才能培育擁有喬布斯,馬斯克這種特質的開創型企業家。
本文將從更廣闊的層面來就國企企業家精神的來龍去脈及如何弘揚展開探討,共分為四個部分:
壹、國企的企業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貳、企業家精神的變遷與發展;
叁、什么約束了企業家精神制約了企業家們發展;
肆、新時代下到底該怎樣激發和弘揚企業家精神。
壹|國企的企業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有關國企企業家精神到底包含哪些特質這一問題,總結各種研究和論述,大約可以歸納七個方面的共識。
一、使命與責任。國企企業家,首先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該企業所承擔的時代,區域,發展,變革方面的使命,以及該企業所承擔的政治,社會和經濟責任。更重要的是這個認識背后的政治站位高不高,全局觀夠不夠,擔當精神夠不夠?有沒有不斷去深刻研究和動態認識該使命與責任。國有企業首先是六個力量,和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服務和功能界面,企業家就是得要準確、超期、積極的把握使命與責任。這點和民企企業家有重要的不同。
尤其值得我們引發高度重視的是,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特斯拉為核心的企業群背后的馬斯克,臉譜的扎克伯格等太多引領西方發展的企業家,都是站在時代和全球,未來的更高站位上思考,進而引發了企業嶄新而開創性的視野。所以,我們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刻,更應弘揚企業家使命與責任的價值。
二、戰略思維。得到社會高度認同的國企企業家的共性是:通過大手筆的資產重組,產業整合、并購、產業鏈化發展等具有強度高,牽扯面寬,影響范圍大的做法,帶動了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這也意味各界都認識到國企企業家的產業與全球視野,對于時代與未來趨勢的把握,對于企業發展與變革規律的把握,對于宏觀中觀微觀局勢的透視,以及由此形成的發展方向,路徑的把握精準、深刻而前瞻。由于很多央企成為了大國重器,由于很多地方國企處在引領與樞紐位置,社會各界對于國企企業家戰略思維的要求其實反映了背后的期待和焦慮。
三、創新與變革。不同于民企企業家需要聚焦于市場和客戶層面的創新與變革,國企企業家的創新與變革既要面對市場與客戶,還要面對上級與政府,還要面對改革,以及面對五位一體建設。所以國企的創新與改革其實是個復合話題。考慮到國企內部本來有一些體制機制上的約束,在很多經營手段和可使用的資源上既有優勢,也有短板和制約。所以對于國企企業家的創新變革,及戴著鐐銬跳舞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四、市場敏感度。社會也對國企企業家敏銳的發現產業動向,產品動向,客戶需求的變化,管理要素的變化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企業家懂產業、知市場,了解客戶,知道競爭,且能夠做出相對正確的反應。同時,我們也發現民企企業家只要站在股東利益最大化立場上思考市場問題即可。但國企企業家需要站在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社會等多個利益相關者之間均衡的立場去理解市場,把握市場。這種多個維度配置資源,分配管理注意力且需要突出重點與核心,還要努力贏得市場競爭,還不能撂下其他責任的這種突出+平衡特征尤為特殊。
五、自我超越。社會要求企業家是永不停步的,能夠再立新功的,能夠從一個勝利走向另外一個勝利的。客觀上這和企業的特征是密切相關的。企業具有市場屬性,同時也有政府執政抓手的屬性,所以政府變則企業的擔當與職責會變,政策調整則企業的核心職能與定位也勢必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國家時代的重大變革與進步同樣也會傳導到企業。也因此國企企業家能否自我超越,能否不斷地突破自我,不躺在昨天的功勞簿上,不斷做好時代的答卷就變得比較重要了。
六、堅韌不拔。社會各界都認為堅韌不拔是國企的關鍵特質,也就意味著對于國企必須在多個因素當中多個任務當中找平衡,必須戴著鐐銬跳舞,克服各種各樣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壓力,還要在企業的多個責任之間做好資源配置的輕重緩急和底線保障。一句話,復雜環境下管理并發展好企業,企業家必須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特質。
七、行動與突破。國企能做起來很重要,能夠達成共識行動起來更重要,能夠共識且輔之以有力的戰略+動作到位的變革+大力度的資源注入才能把思考變為部署,部署變為資產,資產變為現金流和產業競爭力,關鍵就是行動與突破。能夠看見了就去行動,去追求突破。同時還能夠不斷打破陳規和不合理的做法,能夠持續不忘初心。
由此看得出,一段時間里社會上是以能人+賢人+德才兼備者+讀書人+合格管理者+變革領導力+產業洞察與領先者,這樣一個高大上且理想的高標準來要求國企負責人。
這個問題的探討,既回答了為什么過去社會上認為國企較少有企業家這個疑問,因為企業家被過于理想化了。同時,過去社會上也對國企產生了很多諸如低效,官僚化等等陳舊的偏見,所以認為這樣的國企中的負責人不可能是企業家。
隨著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準的中國企業家隊伍的出現,國企是否有企業家這個問題已被事實回答,有,且質量較高。
貳|企業家精神的變遷與發展
從改革開放時期的能人型經營型企業家涌現,帶動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生產,在成本和供銷管理上摸索出各種突破與繞過僵化機制的做法;到三駕馬車時代擔當型企業家輩出,引領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探索戰略,財務,供應鏈,品牌,營銷,資本運營等戰場上形成風格獨特,充分融合區域文化,視野開闊的經營管理格局,在出口,投資,消費三大戰線上各顯神通;到十八大確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新格局下創新型戰略型企業家的凸顯,在國企改革的大旗引領下,他們有的能推動投融資平臺型公司擔當,有的能推動公益型企業扛起民生保障的職責,還有的能把市場型企業的經營推上新的高度;再到新時代下的開創型變革型企業家,他們必須對外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內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格局,有的要彎道超車,乃至跨入無人區、有的要探索復雜國際政治背景下應對美西方的脫鉤斷鏈惡行下推動國際化發展、有的要在滿足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沿探索科技突破,數字化轉型,商業模式創新等維度下的探索。
概括地看,企業家精神的內核應隨時代變化而發生躍遷,企業家畫像由高大上全維度走向了突出企業家的核心和核心貢獻,這應與突出國企核心功能的表達是一致的,這是整個社會對于國企企業家認知所發生的最大變化。
文章開頭所說央企負責人被爭議背后其實是社會對于企業家畫像的變化發生了調整。社會開始認識到企業家可能是在主責主業上,在該企業的最核心的面對市場,面對競爭,面對組織各種要素,在約束條件下去完成任務等等這一突出事項上要有超人的表現,其他維度社會開始容許企業家多樣化,以更開放的標準來看企業家(保住基本目標和核心底線基礎上),把最核心(對應的是核心功能)的最該負責的事做好。
同時對企業家的求全求圣的要求回到了企業家首先是個自然人,其次才是一個有高尚情操和卓越追求的初心與理想踐行者,再次才是以復雜的管理能力和敬業的投入,在有限資源在約束下,以有限資源去完成復雜任務的挑戰者。
所以時代變化下,企業家精神的要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中國由若干重要產業領域里的模仿者、追隨者跟跑者,逐步要變成若干領域的并跑者,少數領域里的領跑者。當然我們還會持續擴大領跑的領域。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刻,我們發現我們需要一批卓越的、奮進的、堅韌不拔的新型企業家。這些企業家既是我們能夠去除很多卡脖子因素,打造更安全更可持續的發展動能的領頭羊,也是我們能夠彎道超車,勇敢跨入無人區,以中國創新解決中國難題乃至解決世界難題的引領者。
所以整個社會上關于新時代下的企業家精神發生了重大的轉變與調整。其中對于國際視野、產業格局、科技突破、重大變革與顛覆,這幾個維度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這也使得國企企業家們要做新題,答新卷,建設新能力。
一、國際視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求我們不僅睜眼看世界,還要穿透西方話語權和產業迷霧,去清晰、本質地看世界,對于世界的未來,中國全球化的未來,世界格局變化帶給中國的風險與機遇,都有著基本理解。同時站在看透西方以傳播中國威脅論來惡化中國對外投資環境的真相,挖掘和創新國企國際化之路。
二、產業格局。如何清醒地看產業格局,理解產業供應鏈,產業鏈,生態鏈變化,對外重點理解產業要素供給變化,產業發展新模式,產業重點科創因素。對內重點把握去除卡脖子因素,鏈長制和供應鏈高效運作。還要站在發展立場上,積極主動地思考產業的顛覆與重構問題,爭取在重構產業的過程中打破產業舊格局,獲取產業新格局下的領導力。
三、科技突破。深刻理解影響所在產業運作的科技因素及其突破帶來的沖擊與變化,既要主動去投資,布局各種關鍵科技。同時還要做好新科技因素出現帶來的沖擊和競爭。同時,努力做到多頭下注,但并不稀釋管理注意力,尤其是不能稀釋投入能力和產業領先。
四、重大變革與顛覆。企業家對于產業最大的價值就是變革與巔峰,就是走出全新之路,做別人想不到,不敢做,做不到的事兒,是企業家的特質。更應成為國企企業家的核心擔當。國企不僅是一系列資產堆在一起,更是以引領和擔當肩負著遠遠大過其資產的產業鏈和生態的資產和信賴,本著為產業鏈謀未來,謀發展的全局觀帶動社會發展。高屋建瓴的視野固然重要,但看清看透背后的敢于擔當,敢于引領發展的重大變革與顛覆,似乎更加重要。
國務院國資委新出臺的文件《關于開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的通知》中,對國企的價值有如下表述“以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為抓手,推動國有企業完善價值創造體系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加快實現從數量型規模型向質量型效益效率型轉變,從注重短期績效向注重長期價值轉變,從單一價值視角向整體價值理念轉變,更好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于是,第二個疑問也得到解答了,我們需要打造一批在實現該企業的主責主業,尤其是核心職能與責任上,有極強領導力和變革管理能力的國企企業家,這是他們的核心價值。其次他們善于在保障核心的基礎上,積極履行其社會責任和企業責任。
叁|什么約束了企業家精神制約了企業家們發展?
一、體制機制問題。這是企業家面對的最大的問題。這里的體制機制不是簡單的國企體制機制,國企在一個政治生態之下來運作。但凡某地的地方的主官及其執政氛圍叫好叫開放的,該地的優秀國企的涌現,企業家精神的活躍水到渠成之舉。如果情況相反我們就會發現國企企業家精神萎縮,企業負責人官員化、守成化就會大量出現。
二、授權。眾所周知,國企要戴著鐐銬跳舞,但是敢給國企授權,敢松綁的地方,都收獲了授權紅利。深圳、上海都在這方面獲得了改革紅利。如何通過授權清單、負面清單促進國企進一步市場化,仍然是我們改革要回答的問題。
三、審計,風險管理與后評價。這里面最大的要項就是是否進行了寬容,是否能容錯。在評價與審計的過程當中,對問題是否進行了客觀寬容,積極地解讀與確認,這既牽扯到政治氛圍,也牽扯到一個地方的主觀執政環境,是否對企業家精神的認同與保護與否。
四、處理失敗與虧損。對國企經營顯性的失敗與虧損,重大任務任務的落空,重大功能的落空,到底怎么追究責任?如何經營追究經營者責任,如何追究管理層責任,如何追究背后的制度授權和管理制度的責任,怎么去最后確認責任,給予獎懲。在整個這個過程當中,如何做到精準客觀。
五、氛圍與環境。一個苛責,過于突出追責,在審計與巡視中發現問題時,傾向于進行負面處理的氛圍與環境,不僅會打擊企業家的積極性,壓制合理的進取與冒險精神,更會形成一個追求程序正確,追求決策過程無瑕疵,追求免責的一種充斥著官僚化作風和文牘主義的運營風格。所以如何打造利于國企發展,利于企業家精神弘揚的一個積極的氛圍與環境,已然成了上海,深圳等地的重要追求。
六、團隊與管理。企業家不是孤立的,他和該企業的干部隊伍和該企業的管理基礎是密切相關的。干部隊伍管理基礎是制約或弘揚企業家作為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企業家可以通過變革,資源配置和領導行為去改造環境,但環境也會反過來作用于企業家。
七、要素供給與發展基礎。國企需要合格而充沛的要素供給,需要一個合適的發展基礎。考慮到各地在人才,項目,招商,產業,科創,土地等領域的各種競爭,以及北上廣深三個國際都市圈和十五個經濟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加之民企的競爭,國企的要素供給與發展基礎其實并不特別令人樂觀,所以還有一個新時代下搶要素,挖掘不對稱式發展,克服發展的難題和阻力的議題在其中。
肆|新時代下到底該怎樣激發和弘揚企業家精神?
一、體制與機制。通過越來越深化的改革,樹立好體制與機制,讓國企能進一步與企業家的作為相適應,能激發和升華企業家精神,作為企業家發揮作用的一個舞臺,它本身制度是先進的,治理是現代的,管理要素配套是到位的,改革空間是開放的。
二、內驅力。我們要解決企業家的內驅力問題,國企企業家對國家發展道路的認同,對政策,時代,變革的認同,對局勢與社會現代的認識,對產業的認知,對本企業定位與作為的認識,對于發展潛能,未來與發展方向的思考,對自我能力與水平的客觀評價,都會作為重要的驅動力,從而決定他能否有重大作為。
新時代下,我們既可以通過協助企業家提高政治站位,感受時代脈搏,開闊國際視野,通透理解時代發展脈搏,融入供應鏈與市場,融入產業生態與利益相關者,等等賦能的手法給予企業家更強的內驅力。
同時對優秀文化的傳承,對民族精神的弘揚,對國企核心職能的拓展,對于企業家擔當的正面引導,對于中國夢的傳播,都會作為內驅力煥發因素。
三、對企業家的激勵,寬容與保護。這類問題我們探討的已經非常多了,無論怎么講,對企業家的激勵、寬容和保護,無論是從狹義的物質激勵層面,還是廣義的物質加精神層面的激勵,亦或是物質加精神加更多維度的個人的激勵與肯定。企業的精神,尤其是新時代下創新型企業家,開創型企業家的這種稀缺精神,已然成為大國發展要素,必須得到更充分的重視。
四、尊重。對國企的尊重,對企業家的尊重,對企業家難題壓力焦慮的疏解,必須成為弘揚家企業弘揚企業家精神的必須。
五、多元化的評價。今天的企業家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它回到同一個模子里,不再不能再成為勞模,加先進,加導師,加好人,加能人這樣的老殼子里去,必須回到能干事、干成事、能干大事,能謀大事,能做大突破這個維度上來引領和定義新時代企業家,他的崗位可以是平凡的,他所在的企業資產總量和產業影響可以是較小的,但是他要小兵立大功,小角色帶來大貢獻。這同樣是新時代偉大的企業家精神。我們的國有企業,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管理者都必須謀求從自己身上煥發出企業家精神,包括連國資管理者也都應以企業家精神來要求自己。
六、突破。企業家精神的激發還應突出聚焦在有限資源在受約束的體制機制之下,仍然要去完成重大的挑戰和較難完成的任務,完成不可能完成任務的突破意識。只要企業要承擔五位一體建設,要成為6個力量,它勢必不可能完全按照資本邏輯來運作,它可以充分的尊重市場,運用市場手段來配置資源,圍繞著它的多項任務,積極的用市場邏輯來平衡,但是始終它有國企的核心職能,也因此他的突破意識是國企精神當中的根本和重點。
這幾個激發與弘揚國企企業家的因素的探討,其實也就正面回答了第三個疑問,國企企業家的出現是國資管理,干部管理的必然性乃至使然性的結果。
國企不僅應該是國有資本的配置,管理,運作實體,更應是培育優秀人才,培育基于四個意識,能干成,敢干事,善干事的企業家的基石和平臺。
是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和干部管理兩個維度成功做法的相乘效應,而且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化,這種使然性及其效應還會進一步加強,培育出更有追求,更善創新,更能突破的企業家群體。
結語
馬斯克的“宏圖第三篇章”,給了中國企業家們一個思考,原來企業家的視野可以這么開闊,責任可以這么廣闊,擔當可以這么浩瀚。
特斯拉“宏圖第三篇章”錨定可持續能源方向,旨在實現完全可持續的能源經濟。特斯拉預估需要達到以下目標:電池儲能240TWH+可再生電力30TWH,預計需要制造領域投資10 萬億美元。特斯拉計劃主要通過:1、用可再生能源為現有電網賦能;2、大力發展電動車;3、將家庭、工業供暖轉換為熱泵;4、將高溫熱輸送和氫氣用于工業應用;5、為飛機和船只提供可持續燃料來實現“宏圖三”的目標。
早些年馬斯克已打造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火箭發射與衛星產業鏈,超級高鐵產業鏈,腦機接口產業鏈等無一不是站在他開闊和浩瀚的視野之上的。
國企人該怎么看待和借鑒馬斯克及其作為?
一切都應回到我們的國企的對外承擔人類發展問題,對內服務于人民的幸福這樣一個擔當與責任中來。
只有與國家戰略,國際環境,國內發展格局,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進行最充分的融入與遠景探索,對未來與自我進行最積極的站位與布局,對自身所能起的作用和所能獲得的優勢進行最負責的落地與實施,才有可能以自覺超越自發,以系統布局超越點狀布局,以使命和責任超越激情和資本驅動。
讓我們把弘揚企業家精神,放到更開闊的格局和追求中。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