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先來做一道算術題:A、B、C、D,四個字母,總共能形成多少組正序的“兩字母組合”?答案是:6組,分別是AB、AC、AD、BC、BD、CD。如果把A、B、C、D分別替換成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那么,我們將面對6組重要關系——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信息化與城鎮化,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每一組關系,都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所在、難點所在、機遇所在。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指示。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在京召開,作出新的部署。“新型工業化”,更鮮明地躍入大家眼簾。新世紀以來的歷次黨代會,都把“新型工業化”寫入大會報告。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黨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您看,“新型工業化”身邊,一直有三個“小伙伴”在一起。“四化同步”,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風景、生動探索。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分析現代化——“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后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strong>習近平總書記是在2013年9月30日,主持召開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說這番話的。距今,正好整整十年。“并聯式”與“串聯式”相比,首先,意味著難度更大。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至今,二百多年來,已經進入現代化的二十多個國家,都是按照“串聯式”走過來的。四個“化”,干完一個再干下一個,每一“化”中出現的難題,可逐步面對、依次解決。而“并聯式”的難度,就在于諸多難題會疊加出現。比如,西方在相繼完成工業化、城鎮化后,工業能力提升、農村人口減少,這為其后開啟的農業現代化提供了便利條件。而我國的農業現代化,是在大量農業轉移人口尚未完成市民化之際展開的,農村的土地問題、進城后的公共服務問題等同時涌來。統籌解題的難度,顯然更大。康莊大道并不等于一馬平川。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也是難度最大的現代化。從實踐看,中國式現代化,“四化并聯”、疊加發展,難度不可小覷,而機遇也同時到來。“ABCD”那道算術題里,就埋藏著重大機遇。總書記剛剛作出的重要指示里,強調“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近年來,我國制造業努力追求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突破口都在數字化。今天,數字技術已成為工業提升質量的重要力量,而低碳化成為工業化的約束條件。數字與綠色,正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兩大關鍵領域。產業與城市,從來相伴而行。產業的聚集度,往往決定著城市的規模;城市的吸引力,往往影響著產業的發展。十年前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就鮮明提出“城鎮化與工業化一道,是現代化的兩大引擎”,強調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農業、工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各居其位、各有其用。農業要加強基礎地位,工業要增強核心競爭力、抗風險能力,服務業和基礎設施要發揮支撐保障作用,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融合互動,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其“四梁八柱”就搭起來了。信息化是“四化同步”的加速器、催化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已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性能優越的信息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發展很快。這既得益于城鎮化帶來的巨大需求,也服務于這個需求,給城鎮發展、人民生活增加了豐富的信息含量、數字“密碼”。信息化、數字化正在深深地滲透進我國的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農民生活里,農業現代化插上了“數字翅膀”,信息化則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農村現代化建設時,特地強調,“要對我國城鎮化趨勢、城鄉格局變化進行研判”。“三農”的關鍵是“農”,也在“城”,在于城鄉融合發展。A、B、C、D,不只能組成以上這6組“兩兩關系”,還能組成4組“三字母組合”——ABC、ABD、ACD、BCD。歸根結底,“四化同步”,“化”與“化”的交集里,都有難題與挑戰,也都飽含著機遇與潛力。“并聯式”,意味著現代化進程不再是一個“線性邏輯”,深刻表明“現代化 ≠ 西方化”。我們不是跟在別人身后“亦步亦趨”,而是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給自己開創未來的新路,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并聯式”,意味著“四化”這四個重要進程,同時具備活躍的前進動勢,可以相互借力。四個動勢怎么相互借力?這本身就是一道難度很高的考題,沒有現成的教科書。在統籌與借力中,我國的制度優勢充分彰顯,中國人民的創造精神充分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