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第一屆網格化與數字經濟論壇暨第二屆網格員日活動”在湖南省醴陵市舉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導、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學術委員汪玉凱教授帶來《網格化治理變革與數據治理》的主題發言。
汪玉凱教授表示:會議涉及到兩個主題,是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網格化治理模式毫無疑問是數字社會治理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報告主要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網格化治理面臨結構性改革;二是新的網格治理架構必須以數據的有效治理為基礎;三是提高網格數據治理的路徑。
汪玉凱教授認為,中央新組建的社會工作部將會影響網格化治理未來的格局。2023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統一領導國家信訪局。省、市、縣級黨委組建社會工作部門,相應劃入同級黨委組織部門的“兩新”工委職責。組建社會工作部對網格化發展的主要影響是:基層社會治理將來可能主要由黨的社會工作部來領導,包括基層政權建設、社區治理、網格化管理的歸屬等,這將對整個信息化管理體制產生較大影響。
網格化管理模式的自身發展,對結構性變革提出新要求。網格化模式發展具有如下特點:一是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二是由單一走向融合;三是網格員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職業,網格化管理在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網格化模式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例如管理體制機制障礙越來越突出,急需進行變革和創新。
網格化治理的發展趨勢,汪玉凱教授將其概括為六個字:“融合、智能、效能”。“融合”:即消除壁壘、推進功能整合;“智能”:即提升網格的智能化水平;“效能”:即降低基層社會治理成本,實現資源下沉。
在未來,智慧生態網格有可能成為網格化管理的新模式。所謂智慧生態網格,就是推動“多格合一、多事合一、多員合一、多APP合一”,把原來多個執法部門劃分的業務網格整合成一個生態網格,并大大提高網格內的智能化水平。依法依規開展工作,實現“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新治理格局。
最后,汪玉凱教授也提出了提高網格數據治理路徑的相關建議:一是要制定嚴格的制度規范,保障網格數據資源的共享;二是要進入網格的各機構,進行底層的法規重塑,業務流程優化和業務模式重組;三是構建網格數據資源平臺,為網格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共享提供支撐;四是在實踐中探索將部分公共數據資源通過市場交易的方法流動,當然公共數據資源的流通需要建立嚴格的邊界,嚴格的數據流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