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個問題:你知道女人為什么買很多漂亮的衣服嗎?
很多人說是為了美麗。
準確地說,是她認為的美麗和自身之間的“差距”。
人為什么要努力奮斗?
是為了成功嗎?
準確地說,是他認為的成功和自身之間的“差距”。
正是這種差距,促使著人們不斷努力奮斗。
如果你已經有了一輛奧達A6L,你還會再考慮買一輛奔馳S500L嗎?
一般情況下,可能不會。
但是,你的鄰居或同事突然買了一輛奔馳S500L,這時候你就會感覺到有差距了,可能會想方設法努力掙錢,買一輛同級別或者更高級別的車。
而如果全世界最好的車就是奧迪A6L,那你根本就不會再考慮換車了,因為已經已經到了天花板,沒有辦法再超越了。
正是因為這種“差距”的存在,才促使著人們不斷變換目標,努力奮斗。
對于某些人來說,這種差距可能讓他們心里失落、難受、痛苦;而對于某些人來說,他們可能很喜歡這種差距的存在,因為這種差距正是他們努力、奮斗和創造的力量,這就是結構性張力。
水流源于落差,風動源于溫差,人的努力源于收入差。結構性張力就是忍不住縮小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那差距帶來的結構性張力有多大呢?
我們看到蘋果、小米等品牌的新品發布會,僅僅是為了宣傳嗎?
當然不是。
宣傳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要通過發布會向產品生產鏈上的各部門提出新的戰略性目標,并形成結構性張力,制造差距,然后通過企業各部門的努力來填補這種差距,從而促進企業不斷發展進步。
比如,原來每年生產1000萬部手機,現在通過發布會向市場公開承諾生產5000萬部手機,這個5000萬,就是企業內部各部門努力的目標和方向,這就是結構性張力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如果沒有結構性張力的存在,企業各部門就沒有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奮斗的原動力,來自于和目標之間的差距所導致的結構性張力。
企業可以在多方面利用結構性張力來制造企業或者組織前進的動力:首先,制造產品質量的結構性張力,給所有的員工建立一個更高的呃品質要求,就像喬布斯對他的團隊說:“你們現在做的產品簡直就是垃圾!”
其次,可以給銷售團隊提出一個更高的目標,就是制造目標的壓力差;
同時,也可以給生產部門提高產能的更高的目標,形成生產能力的結構性張力;
當然也可以給高管團隊提出更高的個人修養或者領導力的目標,形成高管學習提升的結構性張力。
為什么我們的國家要提出“中國夢”?為什么要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
就是為了給全國人民指明國家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并且在全國所有人面前形成一種結構性張力,為全國人民提供奮斗的原動力。
一切激勵的本質,都是事先設計“差距”,再利用差距帶來的“結構性張力”來完成目標。
所以,想要提升組織的驅動力,可不是喊口號、打雞血就可以實現的,而是要充分掌握人性,通過合適的“結構性張力”來提升組織成員奮斗的驅動力,并以此提升整個組織的驅動力。
如何利用好結構性張力呢?如果你對此還不了解,那你就需要不斷努力學習來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