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管理方式是教科書式的,講究效率和規范,在國內實行起來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國的企業管理方式離不開國學思想,講究人情和做人,強調“以人為本”。未來,中國式的管理,將成為融合西方的優點而超越西方的一種管理方式。——孔維勤
稻盛和夫曾說:如果學習商業模式和現代管理工具,盡可能去學習美國公司。如果想學習經營之道,還要從中國國學里去找答案。從古到今,儒家的以人為本、中庸之道,道家的無為而治,佛家的因緣和諧......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這對于我們做企業管理至少有以下三點啟示:
道法自然與管理。中國文化講究“道法自然”,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做事不能違背“天地人”這個大道,這是中國的管理思想中一個最高的指導原則。有了這個思維,不管你是在與人的相處中,還是在管理中都要守住這個原則。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人”,就是格局很大的人,就是做人做事有“德性”的人。君子立德有四合,“與天地合其德”是第一點,天地有好生之德,所以人,要跟天地要合一一定要有美好的德性。什么是德性?簡單講,就是儒家所說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這是儒家很重要的理想。第二點是“四季合其序”,四季指春夏秋冬,要順著四季的春生夏長、秋收冬長,按照季節去走。四季的秩序,就是大自然的規律,我們順著這個規律,它就生生不息,如果要逆天、逆著秩序、違背規律,就不行。做管理也是如此,要尊重客觀規律。
兵家思維與管理。中國人最早的沖突是黃帝蚩尤大戰,在中國的歷史中,包括國與國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家族家族之間,乃至個人之間,沖突矛盾都特別多,戰爭需要謀略和運籌,所以自然累積了一套戰術性方法。這套方法對企業管理的決策、 計劃、 組織、 指揮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中國的兵法思維主張: 戰爭只是手段,要以和平為目標,所以孫子兵法最重要的思想要知己知彼,要互相理解,知己知彼后要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文化把“和平”當最高目標,在沒有傷害的情況下,達到戰爭的最大勝利。因此,中國的管理思想,是以人和諧來進行的。
王道文化與管理。中國的王道文化在管理上也特別重要,儒家講“內圣外王”,“內圣”就是修身養性,“外王”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王,就是精通天地人之道,把他們貫穿于一體,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作為管理者和領導者,就像古代管理一個國家一樣,修煉自己,團結他人,最終實現共贏,保證企業的持續穩健發展。
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國學教育,國學文化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喜愛。我們的下一代國學素養將會非常高,這要求企業管理者必須要懂國學文化。
另外,未來,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的文化也會變得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企業管理者不懂中國國學文化,那將是很可惜的事。
結 語
一流的企業重視品質和文化、二流的企業重視服務,三流的企業只是在賣東西。國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和財富哲學,是塑造優秀企業文化的寶藏。在未來,國學和國貨,將成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直通車”,所有的企業要建構自己的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中必須要有中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