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依托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龐大的網民規模和活躍的創新創業生態,我國迅速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引領者。數字消費隨之成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是促進國內需求加快恢復、持續擴大的重要力量。為進一步順應消費升級的新趨勢和新要求,應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協同發力,大力推進實體零售業的數字化轉型,積極建設線上消費誠信體系,充分激發數字消費的潛力,推動消費全面升級轉型。
數字經濟作為經濟新動能,在緩解疫情沖擊、支撐宏觀經濟穩定甚至引領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在疫情防控中也催生了新型消費,創新了消費業態和模式。中國的消費升級有著強烈的時代背景,遇到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對世界經濟而言具有引領性和帶動性。本文分析了基于數據要素的數字消費、實體渠道的轉型路徑、消費誠信體系等三個關鍵問題,探討如何迎接消費全面升級的新時代。
從供需兩方面對數據要素進行市場化配置,大力引導數字消費、鼓勵傳統企業利用數據要素創新產品和服務
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了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作用?!笆奈濉币巹潯毒V要》進一步明確要“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梢哉f,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數據要素化和要素數據化的全新發展階段,需要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數字化變革中釋放數字消費、創造數字產品、提供數字服務。
數字消費是指消費市場針對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內涵而發生的消費。隨著數據成為新要素,生產單一的工業品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消費市場的需要,無論是2B還是 2C 端,都需要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備數字內涵、文化內涵。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被賦予這些數字特性之后,就可以充分利用數據要素來改變其消費方式,而這些數字消費方式則會給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與工業時代的消費不同,數字消費產生了如下變化:
從功能型消費到數據型消費:隨著消費者逐漸習慣對數據的消費,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不僅要具有某些物理功能,更必須要具備基于數據的服務功能。數據使得產品服務的能力在不斷延展、便利性在逐漸增加,因而無論是企業還是民眾都開始愿意為產品所提供的數據能力買單,從而形成了大量與數據相關的消費市場。
從一次性消費到持續性消費:產品的數字化創新提高了產品與客戶交互的頻次和粘度,從而與客戶形成了基于數據和聯接的持續性服務模式。以互聯網電視為例,客戶不再只是一次性購買電視機,而是為聯網的各種內容持續性付費。這種持續性消費模式改變了傳統企業基于產品的商業模式,是傳統企業必須重點考慮的數字化轉型方向。
從單一產品消費到聯網型消費:工業時代具有一定功能的工業品的銷售往往只是單一產品的消費。數字化轉型使得工業品具備了聯網的能力,從而使得企業要對產品網絡、客戶網絡進行管理和服務,并針對這些網絡空間的特點,為市場不斷提供創新型數字消費模式。
從個體消費到社群消費:工業時代的消費模式以單一個體為單位,其生產、銷售等往往都圍繞著如何激活個體消費市場展開。在數據要素化時代,人與人之間具備了更加廣泛的數據聯接,這種緊密的聯接關系使得商家面對的不再是單一個體,而是一個個的網絡社群。
圍繞消費市場所發生的變化,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創新產品和商業模式,形成“數字化生產服務+商業模式創新+產業金融創新”的數字化新生態,從而全面提升產業鏈質量和規模,為社會創造更大財富。
大力推進實體零售業的數字化轉型、建設社群型實體消費聯合體,提升實體渠道釋放消費潛力的能力
過去二十年,中國線上零售業得到了大發展,并涌現出大量線上消費的創新模式,所以很多人把消費轉型升級看作是消費向互聯網空間的升級。事實上,線上消費和線下消費具有互補性,而不只是替代性。線下消費的直觀性、及時性等是線上消費很難替代的。因此,數字經濟時代的一個健康的消費生態,一定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既要發揮線上零售搜索便捷快速、服務數據集中的優勢,也要突出線下實時交易、便于深度交互的優勢,打造我國完善的數字消費新體系。
我國實體零售業近些年一直在努力探索轉型發展路徑,一部分零售企業積極進軍電商領域,希望在線上流量分配中占據一席之地;另一部分零售企業在經營模式上不斷創新,力圖能夠吸引消費者再回到實體店鋪中。對實體渠道而言,消費升級要求其一定不是簡單地跨界、搭建線上平臺,大量案例證明線下商超想走互聯網零售大平臺的思路是不足取的。實體零售業的數字化轉型,要以提升客戶在實體商超中的交互體驗為核心,具體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利用平臺工具實現實體店鋪的社群服務能力。實體零售的最大優勢還是在于地域覆蓋,因此數字化轉型的重心還是在覆蓋本地域社群的服務創新上面,形成穩定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消費社群,為區域消費者提供具有數字社會特征的相應服務。
改變實體店鋪的交互方式。用多種技術手段形成沉浸式數字體驗新環境。比如,運用增強現實(AR)技術,改變實體商業和客戶之間的交互方式,給消費者更直觀、沉浸式的交互體驗;再如,通過給消費者提供店鋪商品數據分析,滿足消費者對店鋪商品的數字需求和體驗。
建立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社群實體消費聯合體。在數字時代,單一實體店鋪很難為消費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務,因此可以采用社群聯合體的模式,針對實體店鋪服務人群的特點,形成線上多商家聯合服務模式?;蛘?,進一步與互聯網大型流量平臺合作,形成新型的 O2O(線上線下相結合)消費模式。
建設線上消費誠信體系,用誠信消費環境帶動產業鏈升級,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高質量產業生態
中國經濟在過去二十多年中所形成的線上消費模式,主要是以流量為核心建立起來的。這種消費形態在給我們生活帶來巨大便利性的同時,也因為網絡空間里誠信體系的缺失,帶來了片面追逐低價格的現象,甚至形成了生產側“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流量為核心的消費側也必須轉向以誠信為核心。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普及,使得誠信消費的基礎設施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消費側必須要主動擁抱這種變化,努力建設新型消費誠信體系。對那些缺少誠信機制的互聯網平臺,要警惕由于流量話語權所帶來的壟斷問題,并要盡快向以誠信為核心的平臺經濟轉型。
建立誠信消費系統是生產、流通、消費全鏈路打通的過程。在政府引導下,由企業或者企業聯合體共同建設生產者、流通者、消費者的誠信體系,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數據,減少消費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盡可能用技術手段改變不正當競爭、不誠信生產等行為產生的環境。
有了誠信消費的環境,生產者可以明明白白生產、消費者可以明明白白消費、監督者可以明明白白監督,這樣產業鏈、產業生態才可以向更高質量、更大規模發展。消費的拉動作用也就可以和生產的推動作用相匹配,推動中國經濟盡快完成數字化轉型。
我國消費開始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從有形物質產品向更多服務消費、從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釋放消費潛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不斷拓展的內需和消費市場,將釋放巨大需求和消費動力”“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消費升級的新路徑,為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創造更大價值。
作者:朱巖,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