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國家統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數據顯示,今年5月,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繼續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
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兩年平均增長6.6%;環比增長0.52%。制造業同比增長9.0%,兩年平均增長7.1%;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5%,兩年平均增長13.1%,兩年平均增速較4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分產品產量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同比分別增長166.3%、50.1%、37.6%,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19%。
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945億元,同比增長12.4%,兩年平均增長4.5%;環比增長0.81%。網上零售持續較快增長。1-5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4萬8239億元,同比增長24.7%,兩年平均增長14.2%。
投資方面,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4%,兩年平均增長4.2%;5月份環比增長0.17%。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4%,兩年平均增速由1-4月份下降轉為增長0.6%。
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步恢復正常化
今年5月份,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繼續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其中,“穩中加固”主要體現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步恢復正常化。
2020年下半年,供給和產業鏈恢復較為快速,但需求恢復偏弱。今年以來,隨著疫情得到更加有效控制,需求加快恢復正常化,主要表現在消費、投資和外貿進出口等數據都十分亮眼。
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4%,兩年平均增速為4.5%。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基礎,此外,投資數據也較為可觀。1-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4%,兩年平均增速為4.2%。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全球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世界經濟逐漸復蘇。今年1-5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保持強勁增長態勢,5月份的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了26.9%。
由于過去一年人民幣升值較多,因此進口增長更為強勁。5月份進口增長39.5%,出口則增長18.1%。這樣的增速應是短期現象,外貿企業抓住了當前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經濟復蘇的機會窗口,實現了外貿快速增長。
同時,其他數據也較為出彩。就業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1-5月份,新增城鎮就業崗位574萬人,完成了全年政策目標的52.2%;物價表現相對穩定,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1.3%。由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工業生產價格指數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工業基礎原材料漲價較多,因此5月份的PPI創下歷史新高,增長了9%。但這仍是短期現象。
總體來看,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反映供給和需求都保持了平穩向好的發展勢頭。
我國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相對穩定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兩年平均增長6.6%;環比增長0.52%。主要原因在于宏觀經濟政策相對穩定。
今年以來,財政政策保持一定的支持力度,特別是針對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等重點領域的扶持,政策保持了連續性很穩定性;貨幣金融環境方面,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做出了一些靈活性調整,近兩月的廣義貨幣供應量、人民幣和信貸資金的投放、社會融資規模等都保持著趨于正常化的態勢,沒有搞大水漫灌。當前,美國和歐洲采取零利率甚至負利率,過度擴張的宏觀政策,對貨幣金融環境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國保持了戰略定力,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相對穩定。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8.8%,兩年平均增速為6.6%,環比增長0.52%。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較大,達到兩位數以上,到5月份逐漸恢復常態化。因此,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8.8%,兩年平均增速6.6%,接近疫情前的合理水平。此外,上游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對于我國規范工業增加值會產生一定影響。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反映了工業生產情況較為穩定的經濟基本面,各門類各行業整體保持增長態勢,為宏觀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上漲反映新動能培育勢頭良好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5%,兩年平均增長13.1%,反映了新動能培育勢頭良好。
從具體數據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的增長是超常規的,分別增長了166.3%、50.1%和37.6%,速度驚人,說明創新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速度在加快,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部的一些不利因素。
例如,制造業受到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的負面影響,成本上升,但是由于技術進步,產品質量提升,產業獲得轉型,這對未來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能和新的動力。
社會資源和生產要素積極流入制造業
投資方面,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4%,兩年平均增速由1-4月份下降轉為增長0.6%。這個變化令人欣喜,1-5月份累計增長0.6%,1-4月份以前處于負增長的狀態,因此這是一個轉折點。
過去一年多時間在經濟恢復過程中需求是偏弱的,特別是投資需求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例如,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體上勢頭良好,但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工業領域投資增長一直偏弱。
5月份制造業投資增長20.4%,如此高的投資速度是去年受低基數的影響,難以持續。但是1-5月份制造業投資累計實現了正增長,是一個積極信號,表明資金正在流向制造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里面提到,未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保持相對穩定,這是國家經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高技術制造業快速增長,增加值和吸引資金較多,說明社會資源和生產要素正在積極流入制造業,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促使制造業向著智能化、高級化的方向發展。這將助推經濟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
需要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相對穩定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和疫情防控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下一步國內經濟繼續恢復需要鞏固基礎,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美東時間6月16日14時,美聯儲會議對宏觀政策做出調整,這是針對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過快,美國通脹率大幅飆升。5月份中國PPI同比上漲9%,也顯示通脹壓力明顯加大。美聯儲認為,未來可能會面臨較長時期的通脹壓力。
相比之下,我國保持政策相對穩定。最近兩個月,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明顯調整,5月份為8.1%,6月份為8.3%,顯示明顯邊際收緊傾向。
總體來看,短期里要繼續保持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以及金融環境的相對穩定。同時,也要著眼于長遠,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改革降低制度成本,通過擴大開放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圍繞這一中心工作展開。
文章選自東方網,2021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