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醫學院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醫學流行病的醫學報告。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2025年才能告一段落,而2025年也并非是人類徹底戰勝了病毒,而是在磕磕碰碰中人類終于找到和疫情能夠長期共存的新的生產、生活方式。托馬斯·弗里德曼的觀點則更具有穿透力,在他的《新冠肺炎是新的歷史分期的起點》中指出新冠肺炎將成為“公元前和公元后”歷史分期的起點。
疫情反復、病毒變異等正持續沖擊人類社會,這給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走勢都帶來了不確定性。2021年1月13日下午,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中國網地產承辦的第十二屆地產中國論壇暨中國房地產紅榜在北京舉辦。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在現場發表主題演講,深刻剖析了大變局下的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
疫情之下世界經濟復蘇更為緩慢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對百年之未有大變局有了切身體會。
經濟全球化以后,世界GDP潛在的增長率由過去的2.5%提升到3.5%,直到2018年世界GDP增速仍為3.6%。“在過去經濟全球化推進中世界貿易增長速度明顯高于世界GDP增長速度,但是2019年世界貿易增長速度明顯下降,開始低于世界GDP增速”,范劍平坦言。
由于全球產業鏈分工受到困擾,世界經濟增速從2018年的3.6%下滑0.7個百分點到2.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9年9月對2020年世界GDP的增速預計是2.5%,較2019年的2.9%繼續下滑。然而,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世界經濟出現了二戰以來從未有過的負增長。為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4.4%,世界經濟復蘇將比之前預測的更為緩慢。
范劍平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世界最大的20個經濟體中,只有中國還能保持1.9%的正增長,剩下的19個國家均出現嚴重的負增長,全球經濟下跌的慘狀確實是史無前例的。
此外,范劍平也強調,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發達國家貨幣放水的唯一效果是刺激世界資產價格泡沫進一步上升,貨幣同步放水導致世界級負利率。西方發達國家資金脫實趨虛,而貨幣放水對實體經濟復蘇無效。“在2021年,世界經濟雖然會在低基數基礎上有所反彈,但如果資金脫實趨虛的局面不被扭轉,全球經濟將呈現出“低增長、低物價、低利率”的特征。
資金脫虛向實 房地產金融監管持續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中國銀根放松后,資金集中流入房地產行業”。
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36530億元,同比增長0.8%。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2%,制造業投資下降6.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個百分點。
隨之而來的金融監管也在持續深化。2020年12月31日,《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正式發布,旨在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制度。這是繼2020年8月20日“三道紅線”后又一針對房地產融資的政策,目的是提高金融體系韌性和穩健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為此,范劍平認為,這是中國在全球率先打響扭轉資金脫實向虛的第一槍。他表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放松“銀根”,給了地方政府大量資金,希望能夠支持基礎設施投資,但事實上仍有不少資金又流向房地產領域。房地產與金融高度相關,為了穩中求進、減少房地產企業未來的風險,因此對房地產企業和金融機構出臺“紅線”管理。
此外,范劍平認為,國內資金過去對房地產行業屬于超配,目前雖然沒有實施緊縮,但已不做增量。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實施,就是讓金融機構內部消化,防止金融機構進一步做增量。
“‘三條紅線’對房地產企業壓力最大的可能是現金短債比不能小于1倍,如果到期的債務是1億元,企業就要準備2億元的現金。”在范劍平看來,“所有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防范風險,也對一些過于激進的企業起到警告作用。總體來講,是為了穩定房地產行業,從而穩定金融市場”。
“房地產用來住的部分是實體經濟,用來炒的部分是虛擬經濟,對屬于實體經濟的房地產要繼續支持,要支持老百姓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對于任何房地產金融的炒作現象要通過房地產長效機制解決。因此,涉房金融的集中度管理也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騰出更多的資金,投向科技創新,投向實體經濟”,范劍平補充道。
實際上,自監管層提出“不會再把刺激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后,房住不炒的長效機制就在逐步落實中。
2021年中國經濟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宏觀政策
范劍平強調,2021年,宏觀政策的重點在于“穩中求進、不急轉彎”。
“在2021年,宏觀政策整體上強調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的時點、力度、效果”。
范劍平分析,今年的財政政策不會像2020年那樣擴張,會稍微緊縮,預計財政赤字率會由2020年的3.6%降到今年的3.2%,而3.2%的赤字率在歷史上也相對較高。財政政策仍是擴張型、積極型的。他進一步分析,今年貨幣政策的目標是“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由于2020年基數較低,今年中國的名義GDP增速可能會接近10%,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增速也會接近10%,貨幣供應總體不算緊張,且彈性非常大。
“中央要求財政政策對三大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增加財力保障,首先是促進科技創新,對基礎性科學研究財政要加大投入;其次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第三是調整收入分配,主動作為”。
同時,范劍平還強調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他表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此外,范劍平還建議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他表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
總體來說,今年中國貨幣政策的結構趨向要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新貨幣政策。房地產行業也要習慣整個“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戰略方向,穩中求進,不急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