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國防大學教授、國際戰略問題專家,對世界格局趨勢有著非常理性和深刻的展望。他在新書《為什么是中國》中,講道:
中國與美國,并非相生相克,但在博弈較力。各自優勢何在?未來何去何從?
2016年,金一南教授曾隨團訪美,臨離開時,駐美武官請他用一句話簡要概括對美國的感受。
金一南不假思索地說:一個衰老的帝國。
為什么這么說,金教授在新書中給出了答案,他用自己兩次到美國出訪的經歷來形容內心的感受,對比是如此鮮明。
第一次,1997年,金一南首次到美國學習,飛機在紐約肯尼迪機場降落,從機窗向外一看,那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用金一南的話講,美國人晚上不關燈,整個紐約城又大又亮,那時才感覺到什么叫超級大國。
第二次,2016年,金一南第六次訪美,同樣的肯尼迪機場,跑道開裂、荒草叢生,通往紐約的道路也是坑坑洼洼。到了紐約,市政道路建設也是破敗不堪。甚至有人說,紐約的SUV車之所以特別多,就是因為路況太差了,而市政又沒有錢去搞建設。
錢到哪去了,美國打了10年仗!
而看看我們國家的基礎建設,高鐵隧道、填海造陸,真是日新月異,現在令美國人著急的是,他們一直在打仗,而中國一直在大力搞建設,我們“基建狂魔”的稱號可不是白給的。關于這一問題,《為什么是中國》一書詳細分析了中國的優勢所在,金一南將中國的優勢總結為:制造優勢、市場優勢、開放優勢,而首要的是制造優勢,這也是令美國人最著急的事。
美國制造業長期占世界制造業總產值的20%以上,1980年,中國僅占世界的2.5%,到了2009年,中國異軍突起,占比上升到18%左右,美國的占比也下降到18%,中美兩國相對持平。
而到2018年,中國制造業已經占到29.4%,已經穩穩的世界第一了。據估測到2025年,這一數據可能達到40%至45%。
而且,據聯合國統計: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當前形成的經濟規模無人能比,無人能夠替代。
最令美國人頭疼的是中國的教育規模,2001至2014年,中國新開設1800所大學,當前44%的中國大學生主修自然科學、工程學,而美國只有16%,中國正以每年50萬人的速度“制造”工程師,未來將擁有全球最多的理工畢業人才,這可都是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才。

反觀美國,年輕人都爭先恐后的學習法律、金融、醫學、信息技術,因為這些學科掙錢快、待遇高,那誰還想去學橋梁、鋼鐵、鐵路?
無論是特朗普還是奧巴馬,上臺后都是高呼要回歸制造業,即使疫情期間,特朗普也不忘復工復產,著不著急一看便知。
福耀玻璃老總曹德旺,曾經觀察了美國20年才敢在那兒建廠,但招的工人,一般都是50歲、60歲的,40歲的算年輕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去當藍領。
用曹總的話說,美國要想返回制造業,那得回到20世紀70年代,以現在的條文法規和獎懲制度,美國的制造業是不可能恢復的。
這也就是為什么美國要打壓華為,因為制造的核心在技術,華為的5G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這是有些國家最不想看到的,也不允許的。但中美貿易戰打了兩年多,又能怎么樣,心理沖擊大于實體沖擊。
雖然我們與發達國家在科技上還有很大差距,比如中國的芯片技術還有較大差距,但中國的航天技術、航海技術、衛星導航,中國的基建速度和能力已經引起了某些國家的恐慌。
我們一直在追趕,甚至是彎道超車。
看一看金一南的《為什么是中國》,您就會明白為什么美國非要和中國打貿易戰,為什么制裁中興、圍墻華為了。
今年,《為什么是中國》6月份剛出版就好評如潮,這是繼《苦難輝煌》之后,金教授再出的暢銷書。
這本書,從“散沙、變局、星火、重生、醒獅、利益、制勝、大勢”等方面,從百年滄桑到民族復興,結合華為等企業發展問題,對中華民族復興以及中美貿易戰有十分深入的剖析,本書直擊熱點,許多都是第一手資料,讀后讓人大呼過癮。在此強烈建議大家入手一本,給自己、給孩子、給朋友講這點歷史和熱點問題,對提升你的人設肯定大有益處。
還有《苦難輝煌》這本書,被印刷了50多次、售出200萬多冊的革命歷史題材的暢銷書籍,背后又有著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故事?感興趣的一定要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