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富心態。許多企業家進取之心常有,但缺乏一種平和的人生態度。許多企業失敗于高速擴張之中,不少企業家擺脫不了“暴富心態”。靠花錢買技術、設備來迅速壯大規模的不計其數,而肯花時間和精力來研究產業規律,來對一個產業的價值鏈進行分析的卻鳳毛麟角。追求短期暴利,做發財夢,在短期內賺幾百萬、幾千萬,可惜目前已經難有這種機會了。
其實處于成長中的中國企業不要為那些一夜暴富的企業所迷惑,要克服賭徒心態,多一些理性、多一些睿智,腳踏實地,穩扎穩打地做好自己的主業,為持續增長打好堅實基礎,哪怕暫時收益低一點,但來日方長,笑到最后才是真英雄。
賭徒心態。篤信“人生如賭”,有的企業家在大談其成功之道時,鼓吹做企業需要賭的精神、贏的激情,這話迷惑了眾多正在成長中的企業。于是一些企業就自覺不自覺地做起了危險的賭博游戲,錢少了想辦法圈錢也要賭。沒有錢,借錢也要賭,貪圖一時爭斗之快,忘記自己有限的生存本錢,希望通過以小博大,實現大賭大贏。發表宏論“世界上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的牟其中,其“空手套白狼”的大賭并沒有大贏,相反則使之身陷牢房。
浮躁的心態。不能腳踏實地經營,凡事淺嘗輒止,不求甚解,面對外面的誘惑缺乏定力。不能做到“任人評說”,心理承受能力低。隨著企業在市場和社會影響力的擴大,特別是上市公司,受到輿論關注會越來越多。面對公眾傳媒五花八門、褒貶不一的評論,有時被媒體捧得飄飄然,有時被媒體批評,勃然大怒,失去了做企業的平常心。
跟風心態。遇事缺乏定見,缺乏戰略謀劃,什么賺錢做什么,人家做啥我做啥。普遍存在“紅眼病”,看見別人做得比自己好,看見別人賺錢,不管自己情況如何,甚至放棄自己主業,盲目跟進。導致產業過度競爭,行業大起大落。
心態的形成與實踐中的體驗是非常密切的,沒有身臨其境的切身體驗,就難以煉就一個良好成熟的心態。
心態來源于認知、情感、意志,是知情意三者綜合作用的結果。
實踐影響認知,認知影響心態,認知決定人心態的基本框架。宋代的程頤曾經說過一個故事“真知與常知異。常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于眾。若虎能傷人,雖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嘗真知。真知須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猶為不善,是亦未嘗真知,若真知,決不為矣。”在程頤看來,對“虎能傷人”的認識只有那些曾經被虎傷過的人體會才是最真切的,這種“被虎所傷”所形成的真知必定使這個人在談及老虎傷人時做出真實的、異于常人心態反應。同樣,企業經營管理者只有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才能提升心態修養。
情感來源于實踐體驗,情感決定心態的偏好、傾向。企業家的情商可能比智商更重要。意志來源于實踐的磨練,意志決定心態的強度。做企業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高認知,修養情感,磨練意志的過程。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心態,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