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喜文提出:5G不僅是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的的保障,同時也是帶動基礎設施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動力。
一方面,5G是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的通訊保障,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今天,5G與工業互聯網、工業基礎有著很深的關聯,將帶動形成新的經濟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動能。所以中美貿易摩擦表面是貿易,背后針對的都是5G和人工智能,大家都要搶占工業4.0的主導權。
另一方面,5G還是新基建,在外貿受影響的今天,5G作為新的基礎設施建設,會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帶動經濟增長。
在中國數字化轉型方面,王喜文表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產業轉型的基礎帶動,企業在爭取政策補助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向政府要空間、要市場、要對接資源。同時技術是轉型的必要條件,在數字經濟時代,有必要把物聯網、5G、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機器人,圍繞數據穿起來,形成數字化轉型。
以下為演講實錄。
主持人(張燕冬):先問王老師,您怎么看現在貿易戰以及對我們制造業所帶來的影響?謝謝!
王喜文:其實貿易戰這個事大家都很關注。從2018年、2019年以來都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以及焦點。后來大家也發現了,貿易戰表面是貿易,背后針對的都是高科技。針對的是5G和人工智能。2018年貿易戰特朗普主要是打壓中興,2019年針對華為,這表面是貿易,背后是5G,尤其是5G和人工智能。5G和人工智能跟工業互聯網都是有關聯,跟工業互聯網有什么關聯呢?
大家都認為5G是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通訊的保障,前4G都叫2C,消費互聯網的時代。最近幾年從2015年國家提互聯網+,到現在提工業互聯網,大家開始要2B了,5G不僅僅是比前4G多1G,而且還要2B,所以受到了業界廣泛的關注,尤其是工業互聯網。為什么工業互聯網要受到業界關注,因為它也是工業4.0未來的趨勢,工業4.0是全球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工業就是國民經濟的主體,誰要把工業做得好,工業革命做得好,誰就是未來全球的領袖。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一七幾幾年英國開始稱霸,一八幾幾年美國取而代之稱霸到現在,到了一九六幾年日本、德國借助工業3.0,本來是戰敗國,結果借勢崛起。現在正在發生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基礎需要通訊保障,需要5G,所以貿易摩擦為什么要針對5G,也是因為工業國民經濟主體,大家都要搶占工業4.0的主導權,所以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圍繞5G、人工智能開展了這場貿易戰。所以5G、貿易戰、工業互聯網都有很深的關聯。
剛才李毅中部長說了,提5G不能光提5G,還得提工業基礎,5G跟工業基礎也有關聯,剛有5G的時候大家覺得因為中美貿易戰可能會減緩中國5G的進程,但是我們也知道中國5G的標準,專利雖然占了全球1/3,但核心的恐怕還要受制于人,一旦發生貿易戰了,給中國斷供了,我們可能基站就建不了,因為基站也用了工業基礎的關鍵零部件,比如基站的天線、射屏的芯片,電源用的功率半導體等等。貿易摩擦比較緊張的時候老百姓心里面嘀咕會不會拖延,但現在看起來國家的決心很大,不僅沒有推遲,反而還加速了5G的建設,李毅中部長分享了未來7年要用1.2-1.5萬億的規模建基站。國家的意圖在哪兒呢?兩個方面,一個因為受GDP三駕馬車,外貿出口、消費合投資,現在外貿出口受貿易戰的影響不行了,要加大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所以5G被認為是新基建,新的基礎設施建設,所以我們要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帶動經濟增長。
還有一方面,國家搞數字經濟,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工業互聯網就是工業的數字化,需要5G作為通訊保障,我們發展工業互聯網帶動新的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動能,助力數字經濟的角度也需要5G。所以我覺得是兩個意圖,一個是發展數字經濟,形成新的業態,工業互聯網的保障,還有一個是要擴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帶動經濟增長,國家的意圖要大力發展和建設5G,這也是貿易戰大的環境帶來的國家的選擇。
主持人(張燕冬):您覺得就中國的轉型升級來說,您認為5G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據說5G的成本還是非常高。
王喜文:是這樣的,前4G老百姓都用來打電話、發短信、上網,5G業界對它期待很高,認為會帶來新的場景,比如遠程的醫療、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4G成本也很高,也花了很多的經費,不要光考慮基站建設的經費,還要看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信息經濟這個詞就是4G時代誕生的,4G建基站花了很多錢,但隨著4G網速的提升,誕生了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等新的業態,這都是獨角獸,對經濟是一個帶動。
5G時代也是如此,5G不僅僅是網速快,還有實現大規模鏈接,一平方公里一百萬個設備同時聯網,物聯網以前就是一個概念,但沒有大規模實現,因為網絡有承載能力,以前3G、4G時代幾十萬個網絡都承載不了,所以物聯網一直沒實現。5G時代的性能,大規模鏈接,一平方公里上百萬個設備同時聯網,各種傳感器,各種手機,各種機器人,物聯網才能真正實現,這對經濟也是大的帶動。5G還有一個特征,低時延,一毫秒響應,這時候無人駕駛、遠程醫療、遠程問診才能實現。這會形成新的經濟,新的業態,很多人說 4G改變了生活,而5G是改變了社會的,所以有很大的拉動作用。
主持人(張燕冬):在您看來,中國整個數字化轉型應該注意什么樣的問題?
王喜文:國內外企業一直在轉型,企業轉型,產業就轉型了,所以很多省市也有很多政策補貼和扶持,光靠政策也是不夠的,因為,可以向政府要一些補貼,要一些資金,但政府最大的作用不是給錢,應該是給空間、給市場、對接資源,企業應該從這些角度積極地跟政府系要扶持。當然剛才我們周處也說了,其實技術還是蠻必要的,技術是轉型的必要條件。不是追時髦,但是結合新的技術肯定也會對我們的轉型有個推動作用。現在大家都在學華為,華為的戰略是什么?他也要轉型,任正非說左手是5G,右手是AI。這是他們抓的轉型技術的點,5G和AI的結合,像我們國家要建數字中國,產業要搞數字經濟,企業要數字化轉型,都是圍繞數據來,都是用什么?就用5G和AI,我也是對數字經濟認真學習了一下,數字經濟的要素是數據,圍繞這個數據的采集,數據的傳輸,數據的存儲、數據的分析,數據的處理,采集就靠傳感器采集,傳輸靠5G傳輸,存儲就通過云計算來存儲,分析通過人工智能來分析,處理通過一些智能裝備、智能化或者是工業機器人來處理,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把物聯網、5G、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機器人,圍繞數據穿起來,形成數字化轉型,這是蠻有必要的,也是給企業界的建議。
主持人(張燕冬):我們下面開放一個問題,沒有的話我們一每位專家用一句話,你最想講的一句話是什么?
王喜文:企業不容易,一方面要緊盯全球經濟的變化,大的變化會影響我們。另外一方面要自己做好技術和產業的升級,這是給大家的建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