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民營企業應當明白以下若干問題。
第一,必要數量的國有企業的發展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企業競爭可能帶來產業失衡、貧富分化等問題,國家力量的調控、國有企業的存在與參與,能夠創造民營企業發展的宏觀環境。例如金融業的特點是周期性強,而且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對整體市場造成較大沖擊。尤其是目前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后,諸多企業對于未來的預期并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加劇市場的波動。在很多新興產業中,由于監管成本較高,民眾往往表現出盲目性,狂熱性等非理性的特征,這就需要一定的國家力量在其中穩定市場,避免無序競爭。此外,國有企業的存在還是經濟全面發展的有力補充。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真正的創新需要前期大量的積累和投入。民營企業受限于資金和經營目標的限制,很少愿意投資于長期不確定的項目,這就需要國有機構的及時介入,維系人才力量,為整體行業的發展奠定基礎。例如,在美國的SpaceX成功以前,NASA獨力承擔了多年的對航天事業的探索工作。SpaceX中有很多重要的技術人員就來自NASA,如果沒有國企的存在,民營航天業的發展可能還要滯后很多年??傊?,民營企業應當認識到我們的市場正處于趨于公平競爭的階段,在這其中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可以起到平衡市場的作用。政府不僅要做好逆周期的管理,更需要讓民營企業對市場的未來方向充滿信心。
第二,民營企業發展的環境與以前有所不同。四十年的高速經濟發展,使民眾的需求發生了變化,由追求數量走向追求質量,由追求物質生活走向追求精神生活,由此提出了對民營企業的更高的要求。經濟新常態下,民營企業的革新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這需要從兩方面同步推動,政府應以競爭中性為原則,通過減輕企業負擔,取消行業不合理的限制,打破“玻璃門”和“彈簧門”的難題,保證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暢通,積極推動企業和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要積極提高自身競爭力,適應市場新環境。最近幾年,許多傳統企業都在試圖轉型,這個過程中為適應新的市場需求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民營企業應該認識到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尤其是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開放,來自其它國家企業的競爭壓力也將不斷增大。在維護市場健康的競爭下,優勝劣汰是實現市場效率的最佳方式,民營企業要抓住國家經濟結構轉型的機遇期,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適應新的市場,適應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在過去的一年中,由道德風險帶來的矛盾不斷涌現,出現了食品安全、教育安全等社會問題。這些問題背后體現出了許多企業盲目追求經濟利益,短期利益,忽視消費者權益的利己傾向。民營企業想要做大做強,乃至成為世界級的跨國企業,必須要遵守行業規則,為社會創造貢獻才能受到大眾長期的認可。同時,企業家應注重社會利益,如果沒有自律,最終必將走向歧路。
第三,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政商關系存在兩面性,如果走向官員尋租和不透明的方向,政商關系就是政商勾結,權錢交易,既不利于市場合理的競爭,也不利于市場公平秩序的建立。合法合規的政商溝通有利于降低社會的合作成本,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做到社會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新型政府關系提倡的兩點是“親”和“清”,“親”指的是積極作為,“清”指的是潔身自好。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不斷學習追趕,政商關系更優先于前者的“親”,在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受到了很多貪腐的批評。從長期來看,我認為未來的發展要更以“清”優先,為民營經濟提供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的基礎之上,積極作為。我國未來的產業結構升級方向是建立創新驅動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政府在這其中將擔任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從深圳特區成功的經驗中可以看到,通過政府在人才引進、資本引進、市場對接方面利用自身規模的優勢,為民營企業建立了優質的營商環境,為高科技創新企業的持續發展建立了基礎。同時,政府還會考慮到環境保護等問題,避免了企業竭澤而漁,破壞性的發展的現象發生,這也適應了民眾對生活質量新的要求,為留住人才長期定居發展提供了條件。民營企業應當看到政府與企業目標具有一致性,要善于利用政府提供的平臺,在遵守法律的原則下,與政府積極溝通,謀求共同發展。
作者簡介:周建波,1965年5月生于山東省萊陽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社會經濟史研究所所長。曾在《經濟學季刊》、《北京大學學報》、《中國經濟史研究》、《經濟學動態》、《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家》、《經濟科學》、等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著作有《洋務運動與中國早期現代化思想》、《成敗晉商》、《先秦諸子與管理》等。其中,《洋務運動與中國早期現代化思想》獲2002年北京大學第八屆科研著作二等獎、北京市優秀科研著作二等獎,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一等獎,北京大學改革開放三十年優秀著作提名獎,鳳凰衛視中文臺《開卷8分鐘》曾做過專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