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傳統文化與心靈修煉》、《浩然正氣之<孟子>》、《國學智慧與領導修養》 提供專業企業內訓,政府培訓。 13439064501 陳老師
      2019年09月30日    鳳凰國學 方朝暉     
    推薦學習: 國學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益。承載先賢之智,得大師親傳。歡迎走進“遍天下桃李萬人,當代國學之塾”《中國國學百家講堂與智慧傳承班》,校友報名學費優惠26800元 人包含(參禪、問道、朝圣三次游學)中國國學百家講堂特惠報名中>>
    今天的會講主題是“恕道”,我就從“恕”這個字的含義來說明儒家的道德建立在什么樣的基礎之上。“恕”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本來寫作“㣽”,上女下心,沒有口。到戰國時期,在“㣽”右上方加了一個“口”字,變成“恕”(如+心)。這個字可以理解為是形聲也可以理解為會意。如果是形聲,“如”就代表讀音。如果是會意,“如”就代表行為(作動詞),于是恕即如心,就是將心比心,以己推人。所以《說文解字》在解釋“恕”的時候說:“恕,仁也”。孔子曾說,“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個人皆可以終身行之。(《論語·衛靈公》)孔子弟子曾參也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可見恕在孔門道德體系中的重要性。當然在儒家價值范疇中,從心的字很多,除了“恕”,還有“忠”、“愛”、“性”、“情”、“德”等等。從孔子曾子的話可以看出,恕尤為重要。為什么呢?因為恕道代表將心比心,由此確立起“仁”,進一步生發出其他一切價值。下面我要強調,“恕”這個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儒家道德的基礎。具體來說,可以從儒家恕道對心的理解中找到答案。《孟子·盡心篇》稱:“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這段話也可以說理解為回到本心、良心,才能明白人性;但按照孔子的意思,“盡心”就是實踐恕道。

    資料圖(來源網絡)

    為了回答道德的基礎問題,我建議我們先不忙做形而上學的思辨(像在西方哲學中那樣),不妨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假如你生活在一個是非混淆、黑白顛倒的時代,一切政治說教、道德宣傳、宗教信仰、思想教育在你看來都是赤裸裸的欺騙,不值一錢的謊言。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找到能讓你信仰的道德或價值,能從什么地方做起?正是在這個地方,我們發現了儒家思想的強大魅力。接下來我想說明,儒家從心、性、理等無可置疑的角度幫我們找到價值、確立道德,而這些正是中國文化與人類其他一些重要文化確立道德方式的重要區別。

    我們知道,人類一些偉大宗教,比如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都把道德式建立在向往一個超越于人間世界的彼岸世界或神圣存在之上。作為一個基督徒,他去愛別人,去發善心,是出于響應上帝的召喚。一位基督教告訴我,為什么要愛人?因為在對神的祈禱中,在和上帝的私人交談中,他深深地認識到了人性的軟弱、無能和丑陋,所以對他人產生了深深的悲憫之心;與上帝的對話讓我們感受到每個人的生命如滄海一粟,渺無足道;我們因此對他人產生了無限的同情和關愛。所以一切的愛和善,都來自于上帝。在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中也有類似的傾向。而佛教和印度教是通過對人間世界的否定來建立起對他人的愛,建立起道德——: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就只是像夢中的幻影一樣虛幻、不實,我們的此生此世在無盡的生死輪回中也只是一個渺無足道的瞬間;在這樣一個高度不確定、隨時可能消失的空無的世界里面,人的生命的唯一意義在于認識到世界的無常,從而找到一種永恒和不朽;這樣你就不會偏執,不會貪婪,不會把你擁有的一切看成屬于你自己的。

    中國文化是一種高度此岸化的文化,是以認可這個現實世界的真實性為前提的。我們認為,沒有什么比天地更大的東西,不能把天地當成隨時可能消失的“幻影”;中國的神也只是天地的一部分,而不超出于天地之外,更不是天地創造者,獨立于天地而永恒存在。因此人類如果要找到天堂,只能從這個世界做起。天堂不在彼岸,不在死后,就在此生此世。這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設定,和人類其他幾大宗教都不一樣。在這個基礎上,中國人講道德,不是從彼岸或者死后出發,不是從上帝或神圣存在出發,而是從“心”出發。

    從“心”出發是什么意思呢?我并不告訴你什么行為是道德或者不道德的,你自己用心去感受,自然會知道。真正的主宰在不天外,不在彼岸,不在上帝,就在你心中。如果你在經書上看到了古人所謂的道德,那也是古人用心體會得來的,不會強加給你。所以你看孔子對學生的對話,都是啟發式的,先說出自己的真切感受,而不是說教、灌輸。這就叫以心換心,以情動人,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他人的良知、良心,這就叫恕道。

    儒家告訴我們,當你發現世界崩塌了(所謂禮崩樂壞),人間變成了弱肉強食的叢林,你的心還在;當你發現人與人之間的一切行為都出于精致的利己主義算計,這世界沒有任何道德可言,你的良心并未泯滅;當世界極端混亂、無道,我們完全失去了方向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用心去體會什么是“道德”、“正義”、“公平”。我們的良心是不會泯滅的。良心、良知和良能是一直存在、哪怕只是潛伏地存在著,這就是孟子性善論所反復強調的主題。

    如果你覺得所有官方的說教,所有教科書上的理念,所有冠冕堂皇的道德,全都是騙人的勾當,全不值得你相信,你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值得你相信的東西,你甚至想自殺,因為你沒有任何希望。這時孔子和孟子可能會告訴你,你可以從一個地方來尋找到你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那就是你的心。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回到自己的本心來做人。

    當然,你可能說,“心”太不確定了。我正是因為心里迷茫才到處尋找,你卻讓我再回到內心,這不是南轅北轍嗎?確實,心很不確定。但是回到本心、良心,并不是指回到那顆“出入無時、莫知其向”的心,而是指回到心的本源狀態,或者說回到自己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辭讓之心這“四端”。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求放心的過程是無止境的,也是艱苦異常的。存心才能養性,養性才能事天。(《盡心上》)這是孟子告訴我們的回到本心從而確立生命價值的道路。如果你現在內心迷茫,那是因為你目前還沒有真正找到的本心,還需要漫長的心理修煉。

    除了“心”,儒家還提出另一個讓人可在混沌迷茫的世界里尋找到人生價值的線索,那就是“性”——人性。一講到“性”字大家可能會想到性善論、性惡論之類的說法,但實際上我們來想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有時候做了壞事,在良心深處會有一種愧疚感?為什么我們在公交車上逃票時會感覺到一種驚恐?為什么有一些罪大惡極之人也會有良心發現的時候?這就是因為人性有自身的規律和法則。

    人性成長的法則不是你想改變就能改變得了的,他會按照他自身的邏輯走。你希望把自己做過的丑事忘掉,但是是它卻不時來撕咬你的心,讓你寢食難安、魂不守舍。這就是人性成長的法則。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希望自己的人性扭曲,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得到健康的成長,為此我們不得不遵守人性的法則。而一切現實生活中的不公平、不合理,最終一定可以歸結到是否有利于人性健全成長上來。我們講漢語當中人性的“性”字也從心,左邊也有一個“心”字,從生、從心。(人)性包括生命成長的規律和法則,這些規律或法則是人生來就具有的屬性。我們可以人性的規律和法則為衡準,來評判現實中一切是非對錯。

    有一個問題。人天生就是自私、好妒的,見到美食想吃到,見到美色想占有,這些都是人性當中的一部分。沒有人能否認這一點。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人如果無止境地追求貪欲的滿足,也會受到傷害。《莊子》、《淮南子》中多次講到,貪欲會傷生、害性。有些人認為生命非常短暫,我們不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感官欲望,活著還有什么意思。但實際上人過分追逐貪欲的滿足會傷生害性,讓人性扭曲,這也是人性的規律。貪欲、私心是人性,一味追逐貪欲和私心會傷生害性也是人性。這就是“人性”這門學問。

    從這個角度來講,在一個昏暗無道的世界里,當我們找不到任何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時候,我們至少可以追問第二個問題:你的生命成長方式是健全的嗎?你的人性是扭曲的嗎?現實環境是否有利于每個人生命的健全成長?還是會造成許多人性的扭曲?如果你什么都不相信,至少你可以從生命健全成長的規律和法則出發,以人性為準則來建立起值得你接受的價值或道德,據此評判自己、評價現實。

    所以,我們的祖先不從彼岸和上帝尋找道德的基礎,他們找到的第一個出發點是“心”,第二個出發點是“性”,這些都是基于我們每個活生生的生命來來尋找道德和價值,也是我們在一無所有、一片茫然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相信的東西,因而是無法懷疑的出發點。

    但儒家并不僅僅提出心、性作為我們建立自身價值或道德的起點,還提出了另一個重要的出發點——“理”(或稱“天理”)。你可以不相信任何東西,但是有一個東西你不能不信,那就是道理。宋太祖趙匡胤有一次問趙普“天下何物最大?”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趙普應該說“天子最大”,但是趙普沒有這樣說,而是說“天下道理最大”。不是誰的權力大誰就最大,無論你權力有多大,掌握的武器多先進;無論你身份有多高,地位有多尊,你都必須講道理。人世間是沒有什么事情是沒有道理可言的,正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此乃天經地義(故可稱為天理)。就算是最平常最普通的百姓,也會相信萬事萬物都有道理的。

    因此,今天我們談論道德或價值的基礎,站在儒家的角度看,可以不用講什么大道理,只要先講三件事:第一,你的本心何在。讓我們每個人都從本心出發,最大限度地按照良心來思考,最大限度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第二,你的人性何在。你是否覺得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會讓你的生命健全成長,還是會讓你的人性扭曲。第三,你的道理何在。我們所做的所有事情有一個道理在那。這個道理是可以越辯越明的,大家都可以來辯。

      總之,今天我說儒家的“恕”概念可以引申出儒家對道德基礎的思考。在今天這樣的一個懷疑主義盛行,許多人什么都不相信的年代,我們需要從一個人人都不得不接受的起點,來建立道德、確立價值。正像當年笛卡爾從普遍懷疑的態度出發,先找到所有人都不得不接受的、邏輯上牢不可破的起點,從而為人類一切可能意義上的知識找到了最重要的基礎。其時正值歐洲懷疑主義盛行,人們對一切權威都產生強烈的質疑,變得什么都不信,莫知所從。是笛卡爾為他們點燃了一盞明燈,為歐洲整個近代思想的發展奠定了方法論基礎。不過笛卡爾所要解決的是知識的基礎問題,而我們所要解決的是道德或價值的基礎問題。通過上面的探索,我認為儒家學說為道德或價值提供了人人不得不接受的、邏輯上牢不可破的起點,它們就是:心、性、理。

    *本文原為2018年1月6日在葦杭書院丙申年度會講上的發言,后發表于《澎湃新聞》2018年1月23日,發表時更名為“在信仰缺失的時代如何去信——從恕道看儒家道德的基礎”。

    *作者方朝暉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輕的炮兵軍官上任后,到下屬部隊視察操練情況,發現有幾個部隊操練時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操練中,總有一個士兵自始至終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紋絲不動。經過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操練條例就是這樣規定的。原來,條例因循的是用馬拉大炮時代的規則,當時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務是拉住馬的韁繩,防止大炮發射后因后座力產生的距離偏差,減少再次瞄準的時間。現在大炮不再需要這一角色了。但條例沒有及時調整,出現了不拉馬的士兵。這位軍官的發現使他受到了國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學分工。只有每個員工都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才不會產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現象。如果公司象一個龐大的機器,那么每個員工就是一個個零件,只有他們愛崗敬業,公司的機器才能得以良性運轉。公司是發展的,管理者應當根據實際動態情況對人員數量和分工及時做出相應調整。否則,隊伍中就會出現“不拉馬的士兵”。如果隊伍中有人濫竽充數,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工資的損失,而且會導致其他人員的心理不平衡,最終導致公司工作效率整體下降。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方朝暉觀點
    相關老師
    熱門閱讀
    企業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午夜爽爽爽免费|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漂亮人妻被黑人久久精品| 国产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精品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漫画|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AV片国产|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日韩精品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波多野 | 久久福利资源国产精品999| 思思re热免费精品视频66|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一 |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