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突破90萬億,基本完成任務。
在全球的地位上看,我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第三日本的2.5倍,是世界第一美國的60%。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2018年GDP比2017年的實際增速是6.6%,完成了6.5%的目標。但是分季度觀察,下行態勢明顯,一季度增速6.8%,二季度6.7%,三季度6.5%,四季度6.4%。出現了逐季度走低的態勢。
后續我們關注兩個趨勢:一是,2019年第一季度增速,會不會降至6.3%;二是,政府一定會立刻投放一批經濟刺激措施,比如減稅、增加財政支出、上馬一些基建項目、貨幣投放等,這些刺激措施對各行各業和股市所產生的影響。
2.2018年經濟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出現復雜情況。
2018 三駕馬車貢獻度為:消費76.2%投資32.4% 凈出口-8.6%。由于去年貿易順差下滑,導致凈出口貢獻度是負的,好在2018年消費增速還處在高位,彌補了順差下滑這一缺口。但是整個消費實際上也是處于疲態, 2018年全社會零售消費總額380987億元,增速9.0%創2003年來新低。汽車消費下降了8.5%,亮點是網上購物高速發展。網上零售增速23.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0198億元,增長25.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8.4%。
預判2019年三駕馬車表現,2019年順差繼續下滑是大概率事件,消費占比已經不低了達到76.2%,消費也出現疲態, 2019年可能要對投資進行刺激。這一點,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逆周期”調控、貨幣供應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些政策定調,都為今年刺激投資打下伏筆。
還要注意另一個重要數據,去年全年物價CPI上漲2.1%,去年12月月度物價CPI上漲1.9%。我國宏觀調控的基本法則,就是當CPI低于2%的時候,政府反周期刺激經濟。去年12月份的CPI上漲1.9%,實際上就給反周期刺激投資,直接開了綠燈。
3.2018年投資情況盤點。
怎么刺激投資,下面我們盤點一下投資的情況。我國投資構成為,基礎設施、制造業、房地產和其他投資。2018年,基礎設施占比22.2%、制造業30.7%、房地產開發17.4%、其他29.8%。2018年的情況是,基礎設施投資疲軟增速為3.8%、制造業撐門面增速為9.5%、房地產投資下降。房地產名義增長了9.5%,但是扣除購置土地款,房地產實際投資下降3.7%。所以實際上2018年就是靠制造業,保持了投資沒有下滑。
但是,2019年制造業恐難以延續2018年的勢頭。一方面,我國制造業景氣度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連續兩個月步入衰退;另一方面,我國制造業比重是在逐年下降,三產比重逐年提高,2018年三產比重達到52.2%。
基礎設施這一塊,今年地方專項債增加發行2.3萬億,已經啟動,但是刺激基礎設施會帶來直接的問題。基礎設施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會使地方債尾大不去,而且容易滋生腐敗,基礎設施也不易過猛。
所以這個棘手的形勢下,今年極有可能繼續給房地產機會,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那些財政吃緊的城市,上半年基礎設施項目告一段落以后,會在“一城一策”的政策生態下,放松房地產調控,增加房地產投資。所以我們要做好準備,下半年熱點城市的房價可能會小幅走高。
從城鎮化率看,2018年城鎮常住人口8.3億,農村常住人口5.6億,城鎮化率為59.58%。發達國家城鎮化率普遍在85%以上,我國城鎮化率每年提高一個點左右,實際上我國城鎮化率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現在就把房地產作為夕陽產業,為時太早。
4.2018年貨幣發行呈現緊縮趨勢。
2018年貨幣發行M2的增速只有8%,低于名義GDP9.4%的增速。所謂名義GDP增速,是2018和2017年兩年GDP數字的比值,90萬億/82.3萬億。這個名義GDP9.4的增速還要扣除物價增長,最終才得出年增速6.6%的實際GDP增速。考核政府政績的是扣除物價的實際GDP增速。
貨幣發行是要滿足GDP數字上的增長,但當前我國貨幣發行量過大,貨幣發行量接近183萬億,GDP只有90萬億。貨幣發行量超GDP一倍。正常的市場經濟國家,貨幣發行量只有GDP的70%。
所以未來幾年貨幣緊縮是常態,貨幣發行增速恐怕要持續低于名義GDP增速,這樣才能逐步縮小貨幣發行量和GDP之間的差額。所以,即便今年說“流動性合理充裕”,也不要指望貨幣發行量出現大漲。預計2019年貨幣發行量增速仍然在8%左右。
5.2018年三大攻堅戰取得良好開局、三去一降一補取得成效。
“三打攻堅戰”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去一降一補”指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個我們怎么理解,說明去杠桿、對落后產業的淘汰、環保整治,達到一定預期目標,其力度將不會再大幅度加碼。這對傳統產業是一個利好,可以喘一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