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希望跟著時代動蕩,而是成為中流砥柱”。
“確實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了時代的動蕩,不光是中國,而且是世界。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著讓祖國變得更好,我們都發揮自己的力量,我們不希望跟著時代動蕩,而是成為中流砥柱,為國家添磚加瓦”。
自2016年以來,一系列關于金融行業“去杠桿”“防控風險”的舉措、政策相繼頒布實施,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遇到了阻力。俞敏洪表示,到了真正去杠桿的時候必然有很多痛苦,但企業只要熬過去,未來就會有很多機會,尤其是民營企業。
中國經濟將繼續發展有四個理由:
有人可用、有策可依、有圈可點、有計可放。
一,中國人是一批極具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精神的人,只要給點陽光就燦爛。
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民的創造力只發揮了30%—40%。我們都是企業家,你是真的在做企業的時候全力以赴投入了嗎?無所顧及地投入了嗎?投入一切所有為你的企業發展努力了嗎?根本沒有,因為你投入的同時在害怕,害怕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害怕你投入太多以后政府一個政策把你的投入全部化為烏有,害怕企業之間互相的不誠信,各種害怕。而且中國其實有人可用還有另外一個要素,中國近十幾年大學的擴招以及中國每年有五六十萬留學生,這樣的人才池根本沒用起來,沒有這樣的機制讓人才用起來。如果真的把我們這些人百分之百地放心用起來,我覺得中國至少還有30%—40%的經濟增量,人才是最寶貴的東西。
二,政府手里還有牌這個有牌不是刺激幾萬億,也不是帶來過分監管,而是給出真正保護企業家精神的法規和政策。
如何保護企業家的創新熱情,如何為企業家開道鋪路創造方便,必須變成政府的核心思維,而且這個思維必須涉及到觀念的改變、思想的概念。
三,世界已經形成了互相依存的關系,世界已經離不開中國,當然中國也離不開世界。
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讓中國的產品更加讓世界認可。中國有兩個最大的優勢,第一是中國的制造業毫無疑問,盡管沒有趕上德國的4.0,但是中國的制造業毫無疑問現在依然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另外,中國的市場,不管是對外還是內部市場,仍然是全世界最巨大的。
四,科技會改變世界。
我們科技的整體水平是落后的,包括基礎科技的研發。我們的科技應用水平卻并不落后,但是我們科技應用通常做得不太好。
為什么呢?在基礎科技方面整體提升投入不夠,以至于我們的基礎科技掌握在別人手里。科技的應用不僅僅是對國內實際上,我們科技應用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做的都是國內的生意,而且都是利用了人們的低級趣味。
“不管是拼多多還是阿里巴巴,包括騰訊,都是利用了中國人民喜歡買賣東西、喜歡互相八卦的這樣的低級趣味。”
一家科技公司創造出了真正的影響全世界的科技產品來才是厲害的,現在阿里巴巴有一點這樣的苗頭,但是如何真正升級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體才是重要的。人工智能等極有可能能夠催生出世界厲害的產品來,中國有大數據的優勢,人工智能基于的是大數據,但是到底能不能起來,就看我們這些企業家的高度如何,如果高度不夠,依然是想著從老百姓身上低級趣味賺錢,我們依然永遠起不來。
企業家不要昧著良心干事情,企業家要做有情懷的事情,而不是撈一把是一把的事情。現在之所以大量的民營企業陷入困境,一方面國家的宏觀政策影響,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家其實干的是撈一把是一把的事,哪兒賺錢往哪兒沖,哪兒能賺快錢往哪兒沖。“大量的人進入房地產,賺完錢把房子賣掉,房子倒了跟我沒關系,反正我已經把錢放在口袋里,基本上是這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