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見聞》報道:全球第二大工程機械巨頭小松公司9月份在華挖掘機銷量幾乎翻倍,包括小型挖掘機(6噸以下)在內的挖掘機銷售數據同比暴漲97%至373臺。該公司發言人還透露,中國對海外供應商的挖掘機需求量大漲84%至2209臺。在經濟較熱的2011年,中國曾是小松公司的最大市場,在華銷量超越本土占其公司總銷量的近四分之一。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呈現明顯放緩態勢,該公司的挖掘機銷售占比數據到截至2016年3月的一年中,已萎縮到5%。小松公司挖掘機在華銷量自今年七、八月開始快速反彈。除了小松,其他工程機械企業在華銷量也同樣出現明顯恢復增長現象。8月日立建機銷量同比增長42%,神鋼建機增長29%。國內方面,七、八月挖掘機銷售連續正增長,Wind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國主要建工機械企業挖掘機銷售同比大增44.9%,創2014年2月以來新高,當月,三一重工挖掘機銷量就增長了40%。以上現象我們似乎可以將之歸納為“挖掘機指數”,即用挖掘機的銷售變動數據來判斷中國基建投資增長變動趨勢及中國經濟景氣狀況。
中國的一個基本國情就是國民儲蓄率高,據統計接近GD P的50%左右,這里請注意,我們說的是國民儲蓄率即居民儲蓄、企業儲蓄與政府儲蓄的加總。如果單單計算家庭部門的儲蓄率在世界上也排在前三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中央情報局2015年度《世界概況》顯示,中國人均儲蓄水平排世界第三,僅次于中東石油出口國卡塔爾和科威特。)高國民儲蓄率是中國增長三駕馬車中投資會在相當長時間內擔當主要角色的根本原因,正是在這個特殊國情背景基礎上,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做大做強鐵公基(這似乎有點兒模仿習總那個“理直氣壯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的句式)。盡管不少國外經濟學家詬病中國的投資出口拉動模式,其實這些詬病議論的背后既有客觀評論也有或多或少的羨慕嫉妒恨,因為很多國家做夢都想用投資拉動用基建拉動,可是,用投資拉動你的錢從哪兒來?大搞基建,你拆得動拆得起嗎?中國經濟投資基建拉動的主要優勢就是高儲蓄背景下不差錢和拆遷方面的傳統優勢。因此,不用侈談什么新常態舊常態,經濟增長維穩的最后一招永遠都是鐵公基拉動,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如果宏觀經濟數據趨冷已十分明顯還有一些人反對傳統的投資拉動,那么這些人不是書呆子就是刻意想把經濟搞壞。所以,說一千道一萬,挖掘機指數轉暖是一件令我們高興的事。
前不久,我到吉林遼寧走了一趟,從與我接觸的地方官員及銀行界人士的經濟形勢判斷意見說,不樂觀者居多。在今年經濟增長表現中,遼寧全國墊底,吉林據說6.5%左右居中游。遼寧因為出了一些大情況所以增速敬陪末座。吉林增速勉強說得過去,但也有不少基層干部對統計數據有疑問。因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的一大社會頑疾就是造假的普遍化,當官的年齡有假、學歷有假、統計數據摻假、開會講話公開表態類活動也常是口不對心。所以,我們在研究各省及全國增長數據時,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比例剔除。而要了解真實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到一些有代表性的行業企業及銀行里走一走,搞一搞調研,找點兒能說真話的人聊一聊,以期形成正確的形勢判斷。
早先的“克強三項指數”提“用電增長率、鐵路貨運量和銀行信貸增長率”,后來克強總理自己又撰文說,他又有了新的“克強三項指數”是“就業指標、城鄉居民收入和環保數據”,這個新的三項指數到底是反映總理的重視方向還是經濟形勢解釋力,我一時也判斷不準。記得2015年在《人民日報》發表權威人士談話之后曾有人撰文說,因為經濟結構調整引起的新變化,“用電增長率、鐵路貨運量及銀行信貸增長”這三個指標在經濟增長趨勢解釋力方面已經不靈了(見《速度放緩就是形勢不好嗎?》,《人民日報》2015年5月2 5日)。這三項指標不行了,用什么新指標取而代之呢,文章中沒說。克強總理后來提出的“就業、城鄉居民收入與環保數據”三項新指標是否與這篇否定舊克強指數的文章有關,我們是處江湖之遠的平頭老百姓,對其背景實在是一無所知,但新克強指數肯定會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可,因為就業收入和環境質量都是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指標。總理重視這些指標肯定也會在工作上傾注精力和熱情。由此看來,不管經濟理論界怎么看,新的克強三指數肯定會受到老百姓的歡迎。我個人是經濟理論工作者,從職業習慣角度分析,如果說新的克強指數有什么缺憾,那就是——這三項指標都是滯后性的結果指標,在預測經濟趨勢方面可能稍嫌不足。而克強的舊三項指標卻是在一段時期內經濟形勢預測方面相當靈驗。那么,我們可不可以也想出幾項具有經濟發展趨勢解釋力的經濟指標呢?前面提到的“挖掘機指數”,我看可以作為預測基建狀況的一個指標入選;在生產流通上以主要高速公路貨車流量密集度為關鍵指標;在進出口方面,我們可以用港口集裝箱吞吐變動作為一個代表性指標;在消費上我們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在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占比較大的消費品種中選出一兩個有代表性的做為指標,到底應該是什么?住房?汽車?旅游?飯店消費額?或是馬桶蓋等各色各樣的東西,我實在是想不明白,大家可以想。中國聰明人多,我們肯定可以在不久的將來,想出幾個能得到多數人認可的有相當經濟預測能力的新指數。
經濟預測指數有沒有是一回事,有了指數是否靈驗則是另一回事。在世界性經濟指標中名氣最大的是兩個大眾化通俗化的指標——“漢堡包指數”和“摩天大樓指數”。“漢堡包指數”用全球主要城市的麥當勞餐廳的巨無霸價格比較來驗證一價定律下的各國實際匯率狀況。眾所周知,應用“漢堡包指數”看北京麥當勞餐廳巨無霸漢堡包價格和一些發達國家城市巨無霸漢堡包價格之間的差距實在解釋不了為什么人民幣已經入籃了還在跌跌不休。“摩天大樓指數”也可以稱之為“摩天大樓魔咒”。這個指數如果靈驗,那中國經濟早就該崩潰了。因為全世界摩天大樓的40%都在中國。我們都知道,即便有摩天大樓魔咒在,中國經濟現在和將來都不會崩潰,而不崩潰的根本原因是中國不是一個任由市場慣性自發起作用發揮慣性加速度影響的弱調控國家,政府的強大資源支配力和宏觀調控力是我們的經濟能維持發展增長大體穩定局面的決定性因素。這也可以視作是中國模式的一個比較優勢。歷史經驗證明,中國不怕外來因素干擾,唯憂禍起蕭墻之內。只要我們自己不亂搞,不瞎折騰,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就會不斷向好——這也算是我在上次十來天調研中對那些擔憂“中國到底會咋樣”的朋友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