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支出應該是企業激發創新活力的主要助推器,沒有人否認這一點。但普華永道思略特咨詢公司的一份報告給我們指出了另一思路。
普華永道思略特近日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1000強研究》報告顯示,在今年的“十大最具創新精神企業”當中,只有Alphabet、亞馬遜、三星和微軟這4家企業同時躋身“十大研發支出企業”之中。
而在研發強度這一指標(主要考察研發支出占當年營收的百分比)上,十大最具創新精神企業之間也大相徑庭,最低的3.5%與最高的26.9%之間相差超過7倍。不僅如此,這10家被認為具有高度創新精神的公司,其中一半的企業其研發強度均未到10%,即每年用于研發的開支并未占到該企業當年營收的一成或以上。
對此,普華永道中國產品創新主管合伙人蕭安卓(Huw Andrews)對界面新聞表示:“一家企業的創新能力,并不能與其研發支出畫上等號,甚至可以說,企業的創新能力并不與其研發支出成正比。”
如果與錢無關,那么,決定企業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思略特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徐晉認為,除了企業所處的行業特征、地區特征等因素外,企業創新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是否選擇了適合自身的創新研發戰略決定的。
蕭安卓對界面新聞記者說:“我們發現,目前有需求搜尋者、市場閱讀者和技術推動者這三種主要的創新戰略。企業欲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就應該找到并執行適合自己的戰略。”
創新戰略一:需求搜尋者
欲建立需求搜尋者戰略的企業,應該始終是行業的先驅者和引領者。
正如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學院教授維杰·戈文達拉揚(Vijay Govindarajan)所說:“創新能力強大的企業都有開創嶄新產品和商業模式,并重新創造市場的能力”,這類企業總能精準地發掘、甚至引領客戶的需求,以此為基準投入產品或服務的研發,從而建立高度差異化的戰略境界與產業鏈整合能力。也正因為如此,這是十分難實現的一種研發創新戰略。
蕭安卓認為:“需求搜尋者戰略,要求企業能夠精準識別客戶的需求。具體來說,它需要做到兩點,一是要發現客戶有哪些需求,二是要發現誰是真正的客戶。”蕭安卓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蘋果公司正是需求搜尋者的典范之一。
在思略特2010至2016年間的全球創新1000強榜單中,蘋果已連續7年位列“十大最具創新精神企業”的第一名。而“蘋果公司比其他企業更了解自己的客戶”,正是蕭安卓眼中其獨特競爭優勢之一。
在喬布斯時代,蘋果憑借其對于用戶需求的洞察,研發出了注重操作便捷性和平臺收納屬性的iOS、OS系統,并以這些系統中App的數量、質量、穩定性建立了業內領先地位,使蘋果旗下產品成為最具有平臺整合價值的智能電子產品。
但是,蘋果成為歷史上市值首逾7000億美元大關的企業是在2014年。為何在庫克時代,蘋果依然保持著創新活力?原因就在于,蘋果延續了其對于客戶需求的精準發掘與滿足。比如,對于觸屏時代用戶容易誤觸屏幕的痛點,蘋果研發的機器學習技術,可以讓iPad Pro的屏幕傳感器識別出手掌的誤觸。又比如,對于用戶普遍關心的隱私保護問題,蘋果在Apple Pay中采用了動態安全碼技術,讓用戶所有的支付數據都經過多重加密,不會被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任何機構所獲取。
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ccord Genuity統計,整個2015年,iPhone系列手機的利潤占手機業總體利潤的比重達到91%。在充分競爭且市場體量龐大的智能手機行業中,蘋果可以形成如此優勢,這佐證了能精準洞悉并滿足客戶需求對一家企業的戰略意義。
但是,要在客戶的需求與偽需求中持續保持判斷力殊為不易,這也是實施需求搜尋者戰略必須克服的難點。
近期,蘋果公司就因未能持續推出劃時代產品而面臨業績下一步增長的瓶頸。但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也依然應該是致力于對目標用戶的整體洞察,甚至領先于用戶的心智,做一個具有創新活力的行業風潮引領者。
創新戰略二:市場閱讀者
后市場先驅者一步行動,有時也能開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如果一家企業能夠對業內領先者的優勢做到快速解讀與復制,通過研發中漸進式的迭代不斷優化產品,其在業內將也能樹立起優勢。管理學者拉姆·查蘭(Ram Charan)就曾表示:“我一直強調的一個關鍵詞就是‘速度’,這個時代變化的速度很快,所以要求行業應對的速度也要很快。”此外,這樣得來的高效優勢,甚至還可能因試錯成本的減少而顯得非常可觀。
在蕭安卓眼中,三星公司正是一個很有效率的市場閱讀者:“相比起手機行業內的其他企業,三星公司能夠更快地跟上蘋果公司。”當三星具備這一能力時,它對于用戶真正需求的掌握也能達到很高的程度。同時,三星也非常重視企業的研發投入,在今年的研發支出榜單中,三星就以127億美元的金額位列第二名。這都將使得三星公司的研發創新是一次次立足于精確目標的高效行動。
隨著智能手機行業日漸步入硬件性能過剩時代,三星也與其“閱讀對象”一樣,把更多的研發創新能力投入到用戶的真正需求當中。2015年,三星在三星Galaxy S6 Edge中首次推出了雙面曲屏設計,以其快捷側屏操作、側屏閃光提醒、夜間時鐘顯示等創新功能滿足用戶多種便利化使用的需求。2016年,三星Galaxy S7 Edge采用了IP68級別這一手機行業中最高級別的防塵防水功能,讓該款產品的適用場景與范圍大為擴展。
這一系列的有效創新,讓三星不僅穩居安卓手機中的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名,還成為業內能在高端機型上唯一可以與蘋果一較長短的企業。
當然,這種戰略的弊端也很明顯,一旦企業疏于真正了解業內先驅公司的長處,那么其研發戰略也必然面臨失焦,企業將陷入被逐出利潤區的險境。智能手機行業內的標桿企業都視產品性能安全為生命,而三星公司近期的三星Galaxy Note 7爆炸門事件就表明,其經營理念并未真正與這些先驅者們趨同。對三星而言,此次危機能否緩解的關鍵,也在于三星公司新、老執掌者們能否回歸其創新的初心。
創新戰略三:技術推動者
無論是洞察客戶還是洞察標桿企業,都是企業向外界汲取創新能力來源的方式。但是在一些技術壁壘較高的行業,企業通過內部研發攻關以完成漸進式甚至突破式的創新,也不乏戰略價值。
徐晉對界面新聞記者多次提到了Alphabet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優勢。在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等最前沿科技領域,人們事實上還遠未到達能發現清晰商業模式的地步。此時,深入鉆研技術、持續取得成果突破,正是Alphabet等企業的不二法則。今年3月,AlphaGo在人機對弈中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就讓人們看到了Alphabet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而在其主業方面,Alphabet也于今年9月發布了谷歌神經機器翻譯系統。
憑借持續創新,Alphabet(及其前身谷歌)在最近7年的“十大最具創新精神企業”排名中也一直高居第二名。而在公司的市值方面,Alphabet公司也于近幾年內一直保持在全球前兩名的位次。
采取技術推動者的創新研發戰略,有時也會因為技術突破太過困難而受挫,例如谷歌無人駕駛技術項目就在近期頻遇瓶頸,項目團隊的技術負責人克里斯·烏爾姆森(Chris Urmson)也于今年8月離職。但無論如何,在先進技術領域,持續專注于技術研發,才是創新的核心動力。
在這個商業社會正面臨深刻變革的技術大爆炸時代,企業必須摒棄用傳統的線性增長觀念來看待技術創新的價值。
在此基礎上,企業結合自身獨特資源稟賦與未來增長潛質,在需求搜尋者、市場閱讀者和技術推動者三大戰略中甄選其一,有針對性地推進其研發創新戰略的執行,將是其走向創新藍海、實現自我進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