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用戶都是消費專家,因為世界的各類產品,它們的價值、價格和含金量都太透明于他們了,用戶們在未來的商業格局里,已經把選擇產品看成是一種技能,一種消遣,一種體驗,一種責任;透明的世界也意味著公平開放的商業環境,未來的用戶們善于識破偽裝,能夠看穿營銷噓頭而辨別出產品真正的價值,他們并不局限于評估產品的功能、價格和質量的性能比,而更關注產品所采用的技術、質量、性能等對自己特殊需求的滿足。
消費已經成為一種尋寶活動——滿懷著得到超值回報的期望在全球浩如煙海而變化無窮的產品和服務市場中永無休止的搜尋琳瑯滿目的產品、多姿多彩的形狀、各種各樣的定價。既然這樣,顯然,誰有能力影響消費選擇誰就更能持續占據領先。這個時候,如果原來的領先者還只關心自己的競爭力,那么它一定會被競爭力遮住視野。這也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研究為什么那些非常循規蹈矩關注競爭力的公司(比如諾基亞)會失去領先的位置,如何將原來更注重體現在企業內部管理的企業文化延展到終端用戶上,究竟用什么可以將用戶也感受到企業或是產品帶來的內涵呢?
我們認為真正的持續領先者,必然有他的商業影響力甚至社會影響力,用戶在享用產品時不單單在使用,更注重表達某種特別的氣質,我們將這類傳遞從影響力這個詞延伸到了“信仰”,這是影響用戶的最重要的因素,表達了用戶在選擇和享用這個產品的過程中體現出的同類人群的“信仰”。“蘋果”是最顯著的例子,史蒂夫創造了給所有果粉的某種信仰。
以華為為例,早在2009年華為就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全球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公司之一,標志著華為與蘋果、谷歌、豐田這些業界巨擘一樣,成為各自所屬行業的最具影響力的領導者。華為在通信行業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它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可能已經被過度解讀,而我們關注這個變化中的公司,更想了解的是它對于中國所有市場化公司的意義:在一個政策強勢、市場化不夠規范、市場機會更多受制于“看得見的手”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公司,它的應變能力能否保證它持續健康地發展,這是我們強調“華為在變”的進一步含義。
華為是中國公司中一個很好的標本,不論是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水平,還是它所取得的成就和行業影響力,這都是一家可以被視為中國最成熟最市場化的公司——創立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而且這是一家非上市的、中國的、民營的、高科技的有限公司(而不是“集團公司”)。但正是這家公司,成為國際知名的電信制造商,成為改變世界通信制造業的競爭格局的中國力量,而且改變了世界通信制造業的競爭格局。
可以說,今天的華為正以沉默的力量,在影響著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從《華為公司基本法》,到華為的文化、戰略、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經營模式、營運流程、內在機制和管理體系以及在中國如何管理與運營國際化的大公司的成功地探索,在不同的時期,都對中國企業產生了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華為的非典范影響力不僅局限于國內,這家銷售收入75%來自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通過探索出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并創造性地解決了國際先進企業管理模式如何在中國成功落地的課題,實現國外先進管理體系的中國化,今天的華為正以中國的力量,已不容忽視地在影響著全球的通訊行業,改變著世界通訊制造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