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當Carly就任HP CEO時,她做的第一件事是仔細研究了Bill Hewlett 和 Dave Packard的《惠普之道》,根據當時惠普所面臨的經營環境,決定保留精華、加以創新,和惠普高層一起總結出了下述“車庫法則”(Rules of the Garage),并且印成海報在公司內到處張貼。我也在那時加入了惠普。
Believe you can change the world.
Work quickly, keep the toolsunlocked, work whenever.
Know when to work alone and when towork together.
Share tools, ideas. Trust yourcolleagues.
No politics. No bureaucracy. (Theseare ridiculous in a garage).
The customer defines a job welldone.
Radical ideas are not bad ideas.
Invent different ways of working.
Make a contribution every day. If itdoesn’t contribute, it doesn’t leave the garage.
Believe that together we can doanything.
Invent.
相信你可以改變世界。
迅速工作,工作箱永不上鎖,隨時待命。
了解何時該獨立自主,何時該團隊合作
與同仁分享你的主意與工具,信任他們。
不玩政治,杜絕官僚作風。
由客戶來決定你的工作成效。
激進的創見不一定是餿主意。
創造不同的工作方法。
每天要有貢獻。如果你當天成果沒有貢獻,就不應該離開車庫。
相信團隊合作可以萬事皆成。
創新!
往往一段話的最關鍵的意思在最后,Invent,所以Carly把老惠普的Logo也改成了帶Invent的Logo。
五年后,Carly離開了惠普,我也是在那時離開惠普。這五年,是惠普轉折的五年,不能說Carly改變了惠普,畢竟她也是一個執行董事會意志的“打工者”,可以觀察到,她的繼任者還是在繼續執行她離任時公司所宣導的業務戰略:“High tech, Low Cost, Best customer experience”,當年,我作為這家IT巨人中的一個小土豆,的確很難理解“低成本”和“高科技、最佳客戶體驗”之間的邏輯合理性,直覺這個戰略陳述是戰略制定者因為給競爭對手IBM扣了個“High tech & high cost”、給Dell扣了“low tech & low cost”的帽子,而刻意做出的差異化。我個人感覺,low cost的意趣,已經偏離了高科技行業的核心價值主張,其后的十年,糟糕的董事會治理,糟糕的并購整合,離“惠普之道”漸行漸遠了。
所以,公司治理模式和商業模式,是真正比企業文化更實質地影響企業的因素。做公司是做商業,不是搞文學。
我們還是看看二十年前原汁原味的“惠普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