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多肉少,自相殘殺
雖說 VR 是未來的方向,但目前其更多的也只是看起來比較火罷了。VR 眼鏡三大類中,最高端的虛擬現實頭盔不僅本身就很貴,比如說 vive,其定價為 799 美元, 約合人民幣 5210 元,況且其還需要一款同樣高價格、高配置的電腦來運行,這是一般人能賣的嗎;而 VR 一體機的價格也同樣不便宜,比如大朋一體機的價格就接近 3000 元;
最后再說手機盒子,雖然便宜但顯示效果完全決定于手機,在目前大部分手機屏幕分辨率頂多 1k 的情況下,觀看時總是會感受到那層晶格,看一會兒嘗嘗鮮還行,想要長久地看,絕對不可能。最后,以目前的技術而言,眩暈感仍然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因此,這就決定了 VR 眼鏡至少在目前為止仍然只是極客等少數派產品。
由于技術門檻比較低,目前國內做得更多的,其實都是“手機殼子”,VR 圈內(尤其是手機殼子這個細分)本來就已經擁擠不堪,然而仍然有企業拼命往里擠,手機盒子這個市場,絕對已經是狼多肉少了。
怎么辦?那就打價格戰唄,人們紛紛祭起了這張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老法子,不過這回倒是有了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互聯網時代,硬件可以不掙錢(甚至可以虧錢),圈住用戶遲早會掙錢。因此,到最后,決定企業最后能否活下來的,將不再是技術,可能更多就在于企業的講故事拉融資的能力。
競爭者多了之后絕對會出現洗牌的現象,而資本作為催化劑的加入又必將加速這個過程,行業內普遍認為今年將是一個洗牌之年,很多小企業將被血洗出局,最終市場上將只剩下幾家巨頭企業而已。如今的 VR 眼鏡市場就是前幾年手機的山寨時代,而現在,當年那些山寨手機安在哉?
VR 創業,還有哪些路可以走?
1、內容創業
其實,從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就知道虛擬現實最大的短板在于缺乏內容上,因此,作為虛擬現實的領軍企業 Oculus 在很早的時候便成立了自己的內容工作室。
由于虛擬現實這種技術實在太新,沒有人知道其內容應該是什么,怎么制作?所以,大家都還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內容創業也還是挺有希望的。
據了解,目前在內容創業方面,主要有游戲以及全景 360 度視頻兩類。
2、線下體驗館
想要體驗最好的虛擬現實,那就必須使用最好的設備(比如 Oculus、Vive 等),然而在現階段這些產品因為昂貴是很難進入普通家庭的,另外,很多 VR 都會采用體感控制,這就意味著試玩的空間不能太小,而普通人家里是沒有這么空閑的。為此,學習以前電腦剛出來時的網吧模式以及街機模式,很有必要。
線下體驗店被譽為是 VR 最好的一種推動方式,近來也備受是投資者的關注。據了解,國外兩大線下 VR 娛樂產品 The VOID(美國)和 Zero Latency(澳洲),分別提出了虛擬娛樂中心概念。 而 The VOID 的誕生,也刺激國內出現一批類似的產品和企業,樂客 VR 便是其中之一,其作為 VR 線下體驗館做得最早的國內企業之一,采用加盟的模式,目前已經在全國開了 1000 家體驗店,僅在北京地區就有三十多家。
3、做內容聚合平臺
其實想做平臺的企業并不少,像暴風魔鏡等少數 VR 眼鏡企業也都建立有自己的內容聚合平臺,然而由于目前 VR 眼鏡仍沒什么標準(主要是透鏡標準不一),各家所做的 VR 眼鏡也各成體系,因此,不同品牌的 VR 內容平臺與 VR 眼鏡間也大多互不兼容。比如說暴風魔鏡的 APP 就很有可能不兼容三星 Gear 等。
為此,這就為另一種平臺思路提供了生存空間,兼容市面上所有“手機盒子”產品。橙子 VR 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用戶可以在軟件“設置”中設置自己所使用的 VR 眼鏡品牌及型號,之后軟件會做出相對應的反畸變處理,以便用戶可以欣賞最好的視頻內容。橙子 VR 目前可以支持市面上大多數的 VR 眼鏡。而其也在上線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用戶數就自然增長近 12 萬。
總之,VR 絕對一個大風口,但想要成為那只被吹上天的豬,你卻需要找對自己的位置,以上僅為拋磚引玉,希望各位創業者們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創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