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次來到博鰲論壇的張亞勤表示,過去30年,我們做的是確保物理世界能夠成為虛擬的世界,把所有東西數字化,所有的工作量電子化。未來30年,我們則要把所有的虛擬世界再轉化為物理世界。那么互聯網的未來有以下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就是大家一直談論的,互聯性無所不在,物聯網、萬維網等所有的東西都會連接起來。只要有電就會有智能,就會有互聯性。過去幾年我們看到虛擬世界在快速進步。雖然許多產品和公司在發展初期已獲得很多風投注資,但可能需要5年左右才能真正成為主流。整個生態系統還是需要進行細化的改善。
第二個維度,是要把虛擬世界的模式應用于實體經濟,例如共享經濟。在中國大家大都體驗過O2O,從線上到線下,比如網上定餐、訂票,或者看病約號,租車、訂車。目前60%的中國人通過軟件來叫車,而幾年前這個數字可能只有5%到6%。整個醫療系統、物流,以及教育系統都會受到影響。中國的傳統行業比較開放,歡迎這種互聯網的改變,相比之下,美國的意愿度就沒有很強。
第三點是一些技術上的突破,比如人工智能、深度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AlphaGo取得人機大戰的勝利,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對于人工智能來說也是重要的里程碑。人工智能并不是那么神秘,已經存在60多年了。我們要不斷地確保計算機像人一樣具有智能。第一個層級,能像人一樣說話,有像人一樣的行為,能夠學會各種各樣的語言,能有視覺能力。第二個層面,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像人一樣推理。AlphaGo就意味著這樣進度的進展,特別是深度學習方面,能力表現出極大的增強。這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方向。第三個層面就是像人一樣有感情和自我意識。
總而言之,人工智能方面已取得很好的進展。在狹義方面,AlphaGo打敗世界著名圍棋手,而且圍棋是全世界最復雜的游戲之一。但廣義來說,很多技術已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了。餐廳訂座、搜索、機器翻譯、無人駕駛等,已經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做過歸納,人工智能已經實實在在地來臨。張亞勤認為,我們要了解這個趨勢,不要害怕人工智能。它將改變互聯網的未來,也將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以及社會的結構,沒有什么恐怖的。他對于這場轉型表示非常樂觀。
面對關于人工智能的熱烈討論,尤其是機器人將人類取而代之的擔憂,張亞勤認為,如果人可以創造出另外一個物種,而且這個物種更聰明、更明智,那是自然發展的一個演化,是一件好事。短期他只關切三點。第一,保持人工智能的可控制,就像核,既可以成為武器,也可以成為發電的能源。關鍵在于人類掌有控制權。
第二,技術本身將會完全地改變我們的社會架構,一些公司可能會消失,一些工作崗位可能不再存在。這些都是可能很快會發生的事情,我們的教育要跟上發展的步伐。
第三,隨著機器智能化水平提高,人們有可能會過度依賴于機器,人們的智能水平會有下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