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普遍預期,在本月的會議上,聯邦基金利率將維持在0.25%至0.5%不變,那么除了利率決議外,這次會議還有哪些看點?
自去年12月16日美聯儲宣布了2006年以來的首次加息后,標普500 指數已下跌9.5%,油價下跌16%。摩根士丹利的經濟學家估計,近期市場動蕩,金融狀況顯著收緊,相當于經歷了4次加息。
美聯儲官員“可能會確認市場的行為以及可能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但同時還會表達對增長前景感到樂觀”,可以支撐他們在去年12月預計的今年數次加息,Deutsche Bank Securities Inc.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Joseph LaVorgna表示。
鴿派Vs.鷹派
為期兩天的FOMC會議又為鷹派和鴿派官員提供了一次較量的機會,鴿派希望緩慢加息,而鷹派則認為美國勞動力市場已經快速收緊,擔心這會導致通脹上升的速度比預期更快。
前美聯儲經濟學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Jonathan Wright表示,“我認為美聯儲的聲明不會排除3月加息或不加息的可能性,不過可能更偏向鴿派。”聲明可能會提到全球經濟下行的風險,或者將加息預期的描述從“漸進”修改為“非常漸進”,他說,“如果有這樣的表述,就表明美聯儲可能會暫停收緊貨幣政策。”
批評聲越來越多,加息是一個錯誤嗎?
12月的加息之后,全球股市重挫,油價跌跌不休,雖然難以證明市場的動蕩是否由美聯儲加息直接導致,但是批評加息是一個錯誤的聲音越來越多。近期,索羅斯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耶倫加息的時間是錯誤的,他認為相比加息,未來美聯儲更有可能降息。除索羅斯外,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麥嘉華、對沖基金大鱷Ray Dalio、債王格羅斯等投資大佬都曾表達過對12月加息的不認同。
“投資者有理由懷疑美聯儲12月加息的決策是不是錯誤的。”摩根資產管理的首席投資官Bob Michele指出,“從歷史來看,美聯儲加息要么是因為經濟增長,要么是因為通脹過高,但這次不同,目前經濟增長緩慢,工資的增長也十分有限,而且還正在引入通縮。”
也許最重要的是,投資者發現自經濟危機以來,他們一直依賴著的安全網突然消失了。
那美聯儲不加息,市場就能安然無恙嗎?
近期市場巨震,全世界的投資者、媒體和金融機構都在忙著指認暴跌“元兇”,目前看來,被提及頻率最高的是石油、中國和美聯儲。但財經網站ZeroHedge指出,說油價導致股市大跌是非常荒謬的,油價為什么暴跌才是真正需要解釋的問題。同樣的,說中國是暴跌的原因,實際上也沒有解釋任何問題,發現中國股市和全球股市的相關性,然后就把全球市場波動歸咎于中國,這實際上是說不通的。
那么美聯儲呢?美聯儲“過早加息”才是本輪暴跌的罪魁禍首嗎?可能有人認為通脹根本不是一個威脅,因此美聯儲加息的決定是不負責任的。
但ZeroHedge認為,美聯儲加息并不是錯誤,而是在糾正之前犯的錯誤,經濟危機后美聯儲的寬松貨幣政策沒能造就“價格通脹”,而是導致了資產錯配。多出來的錢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向了華爾街,推高了股票和債券的價格。人為推高股市水平,只不過是將問題延后了,ZeroHedge給出的建議是,既不要加息,也不要降息,讓市場自我修復。
到底美聯儲加息的決定是不是錯誤?還是QE本身才是錯誤?看來短期內難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美聯儲1月會議聲明的論調,會成為驅動目前極度敏感的市場情緒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