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9日,國務院《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希望“使開放的大數據成為促進創業創新的新動力”。
狹義來看,大數據的產業鏈從整體上可以分為四大層,包括IT基礎層、數據基礎層、數據應用層和數據安全層。更細分可以分出幾十個門類,每一個類別都是具有針對性的數據解決方案。
廣義上看,未來大數據幾乎可以在任何一個場景下發揮作用。通過大數據對當前業務的優化,可以發掘出更大的價值。
大數據驅動的服務類產品將會在未來幾年大放異彩。而考慮到產品演化的路徑,信息服務類的大數據將會在2016年迎來“風口”,成為“資訊大數據元年”。
1、個性化匹配:數據驅動的產品服務將成為主流
自從今日頭條火爆以后,大數據和信息之間的關聯就越來越強。隨著去中心化的趨勢加強,收集大數據和處理大數據的要求就更加強烈——如何實現千人千面的閱讀,最關鍵的是大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
和純數據分析不同,數據驅動的資訊服務針對的C端用戶,更關注產品的功能和體驗。換言之,這一類產品的特點,是把原來由無數人力構成的產品服務,變成以數據驅動的技術密集型產品。
以新聞平臺為例,過去,新浪、搜狐和網易以數以百計的編輯,支撐起門戶內容的運營。現在,通過大數據,不僅可以同樣實現內容的分發,而且還做到了千人千面。
再比如,大眾點評依靠數以億計的用戶支撐起了餐飲點評產品,如果通過大數據對網絡上所有人的所有餐飲數據(包括收集大眾點評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不僅會實現同樣的目標,而且可能還更加精確。
2016年,類似的大數據驅動的產品會主由“推薦”變成“個性化匹配”。APP可以“個性化匹配”,創業者和投資人可以“個性化匹配”,食客和餐廳可以 “個性化匹配”……精準的數據分析使得每個人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成為可能,因此,這將是2016年數據服務類產品的“主旋律”。當然,首當其沖的,就是資 訊產品服務。
2、今日頭條和一點資訊爭霸,“創頭條”成為行業“變量”
未來,所有的服務產品都應該是由大數據驅動的。從目前來看,資訊服務可能會成為大數據服務產品的突破口,也是大數據現實中商業應用的最佳范例。
1月6日,今日頭條透露,截至2015年12月,已吸引3.5億下載用戶,日活超過3500萬,系統可以記錄他們的點擊、分享、評論、收藏等用戶行為,并 進行復雜計算和分析。今日頭條稱,海量數據和算法分析,使得頭條清楚地知道用戶當前所處的情境——時間、地點、天氣、晚睡還是早起、對什么感興趣,從而將 他們需要的信息推薦給用戶,甚至還包括廣告信息。
稍早些時候,一點資訊CEO李亞也透露數據驅動下的資訊是其主要發展方向:“在當下全渠道背景下,大數據可謂貫通在消費者不同場景、不同運用、不同的消費階段中。”
據了解,一點資訊的大數據原理是以用戶的“興趣”為核心,通過將用戶主動表達和被動歷史瀏覽數據有機融合,能夠更有效進行內容的分發推薦。通過大數據算法的不斷優化推薦,人們可以看到更多與自己生活、工作、個人興趣愛好相關的個性化的、長尾的、有價值的內容。
雖然兩大資訊巨頭早已發力大數據資訊。但由于大數據存在的多維度以及數據應用仍處于早期摸索階段等多個因素,這個領域仍有很多變量。
例如,創頭條在去年上線網站之后,今年又上線了app。為什么在巨頭之下仍然要進行這個領域的創業?仔細研究之后就會發現,和其他根據算法或者興趣推薦個 性化信息不同,“創頭條”滿足的是用戶的精準服務需求。筆者了解到,創頭條是一個關于創業方面的大數據資訊搜索引擎,用戶可以通過條件訂制、智能訂閱、以 及個性化推薦等多種方式,及時跟蹤了解創業領域中海量新聞、資訊、信息。
據創頭條內部人士透露,和此前已有的APP不同,用戶可以用“創頭條”精準指定追蹤自己喜歡或關注的主題資訊。這種C2B模式的資訊服務能否成為主流?目 前尚不明確,但是,這種大數據的業務模式,也為大數據應用服務產品提供了一種新的探索模式。重度垂直、深度服務的時代即將到來,而在大數據的輔佐下,資訊 大數據也會越來越精準,將會為用戶帶來更多驚喜。
除了創頭條,目前資訊領域里還有本地頭條、九個頭條等等各個維度利用大數據打造的全新產品。未來,可能所有的產品都是由大數據驅動的,而資訊將會成為第一個成熟的市場,這里面誰會成為最后的贏家?我們的用戶會在不久之后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