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銀行都知道實業很難掙到錢,尤其是民企,因此,銀行就是有再多的錢也是惜貸的,銀行不良資產也壓力山大啊。真的只有通過大手筆減稅,讓實業掙錢,釋放出來的錢才會流入實業。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本月27日表示前七個月稅收收入78793億元,為2010年以來同期增長最低水平。我認為,政府目前不應因財政收入呈現下降趨勢而縮水減稅力度、推遲稅制改革力度或者征收"過頭稅"。實際上,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是稅收問題,稅收問題解決好了,經濟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一、只有在減稅的條件下,放松銀根才能夠刺激經濟
目前中國企業稅負很重,大量企業根本賺不到錢或者干脆就是虧損,在這種情況下,抑制了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沖動。相反,大量的資金流向了股市、樓市。最近這輪短暫的牛市,我的觀點是資金推動的結果,因此,呈現出了典型的“猴市”特征,忽上忽下的。
雖然政府鼓勵“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但資金卻沒有聽從這個召喚,資金本身的趨利性,它的保本增值本能,在實業不好做的情況下,就只好炒股炒房了。可以說,稅負很重,極大地消耗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空間。這個不是我瞎說的,我是有理論依據的。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費雪定律。
費雪定律的公式是MV=PQ,在V(資金周轉效率)不變的情況下,注入M(放松銀根),可以刺激經濟(商品價格P上漲或商品數量Q增長);但是,在V不斷降低的情況下(甚至趨近于零),即便是不斷注入M,刺激經濟的效果都將會銳減(無法維持價格P或產能Q增長)。
換句話說,放松貨幣(增加M)是有約束條件的,QE不會永遠是萬能的,特別是在V已經出現嚴重問題的情況下(趨近于零),M的增加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極有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惡性滯漲)。
目前大量資金并沒有進入經濟實體,實體經濟的資金周轉效率不斷降低,盡管市場中存在大量的閑置資金,但實體經濟卻缺乏資金甚至出現了錢荒的怪現象,其根源在于過重的稅負阻止了資金進入實體企業,結果是過剩的產能淘汰不了,產業升級不了,實體經濟降入惡性循環中。
可以說,當前經營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太低,經營企業甚至成了高風險的活動,降準降息釋放出來的錢,多半是找機會投機賺錢去了,這樣才是風險最小的買賣。其實這種情形在以前貨幣寬松時已經大量出現,必須依靠減稅的財政政策了。
二、只有在減稅的情況下,才能搞活企業,培育稅源
目前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呈下降趨勢,政府"錢袋子"變緊,其根源在于企業盈利能力差。應對這種情況,其實,我們老祖宗已經給出了方法,在《論語·顏淵》中早有記載:魯哀公問孔子的門生有若:“荒年收成不好,國庫里錢不夠,應該怎么辦?”有若回答說:“能不能將老百姓的稅從百分之二十減到百分之十呢 ”
哀公說:“收百分之二十的稅,國庫里的錢都不夠,如果減到百分之十,那不更慘了嗎?”有若再回答道:“如果百姓手中沒有錢,國庫里又怎么能有錢呢 如果老百姓手中有了足夠的錢,你又何必為國庫里沒有錢發愁呢 ”
這其實反映了儒家的“富民”思想:對百姓施加仁政,實現輕徭薄役,堅持藏富于民,稅收總量才會增加。這其實就是古代版的“拉弗曲線”,由此看來,古代有若的想法與現代“拉弗曲線”的理論不謀而合。
“拉弗曲線”說明了稅率與稅收收入的關系:當稅率的提高超過一定的限度時,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投資減少,收入減少,即稅基減小,反而導致政府的稅收減少。
中國的“拉弗曲線”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子呢?請參見下圖:
圖:中國的拉弗曲線
數據來源:財政部
備注:1994年至2014年期間,稅收增長和宏觀稅率之間的關系大致分為四個階段:(1)1994年-2000年期間,稅收年均增速為17%,宏觀稅負均值為11%,屬于“低稅率,低增長”階段;(2)2001年-2005年期間,稅收年均增速為18%,宏觀稅負均值為15%,屬于“低稅率、高增長”階段;(3)2006年-2010年期間,稅收年均增速為21%,宏觀稅負均值為17%,屬于“高稅率、高增長”階段;(4)2011年至今,稅收年均增速為13%,宏觀稅負均值為19%,屬于“高稅率、低增長”階段。
既然中國的“拉弗曲線”得到了數據支持,政府就應全面大手筆減稅,讓宏觀稅負盡快告別“拉弗曲線”的右下側,把錢留給企業,讓它們有自我發展與增長的基礎。當成千上萬的企業效益提高了,政府的財政收入自然就會增加。
長期以來,政府口口聲聲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那就真拿出減稅的切實行動來吧。
三、結語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形成了一輪世界性的減稅浪潮。資料顯示,這些國家的實際稅收收入并沒有降低,反而呈現上升的態勢。其原因,一是減稅政策有效地激勵了投資和消費,經濟增長擴大了稅基;二是納稅人偷逃稅的動機減弱,帶來更多的稅收收入。
中國目前的減稅主要應該體現在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和營業稅方面,不能再蜻蜓點水了,要猛一點,至少要讓小微企業的稅負減少一半。采取減稅政策,不僅不會造成財政收入的減少,反而會增加財政收入,讓中國真正煥發出全民創業的熱情與活力,走上民富國強的良性發展道路。
況且,我們老祖宗在2000多年前就是這么干的,我國歷朝歷代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只要輕徭薄役,經濟就發展,社會就和諧,人民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