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4年11月,一個寒冷的下午,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位于芝加哥的新美術文藝復興酒店15層的豪華客廳里,電燈泡剛剛被旋亮,四周物品的輪廓突然明晰起來:紅色天鵝絨沙發,桃木長桌,深色波斯地毯,伴著火苗的劇烈跳動,大理石壁爐里不斷傳來低低的爆裂聲。
商業界的先驅掌舵人們聚集在房間里,一面抽著雪茄,一面討論著波旁王朝,還有他們的企業當下面臨的最為緊迫的任務,比如建立美國第一家中央銀行,經賓夕法尼亞和聯合太平洋鐵路,更加快速地運送貨物等。
“你瘋了嗎亨利,這個決定會把福特公司徑直搞破產的!”
“弗蘭克,誠實點回答我。”福特靠在樓梯扶手上說,“你如何期望人們吃飯都拿不出錢來還要購買你的吉列剃須刀?還有你,約翰,如果只有少得可憐的人才開得起T型車,標準石油公司還能賺錢嗎?”
福特緩步走到低聲咆哮的火爐邊:“先生們,我們都希望能向客戶賣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從邏輯上講,我們首先應該更為高效地生產,但同時還要有更多人能夠買得起它們。”
亨利·福特提高工人薪水同時減少工作時長的決定震驚了商業界。回到當時,企業的創始人就像一位絕對的君主,而福特的決定如同授權于民。當然,這一決定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他得到的回報是工人們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和更高的企業忠誠度,他成了國家英雄。
在上述客廳中參與討論的各位大腕們,都創造了巨額財富,構建了龐大的商業帝國,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作為發明者和建造者,在未知的商業領域,對于自己遠見的正確性有著狂熱的信念。在他們之前,除了自己創辦一家企業,沒有其他方法能夠成為一名CEO,而且此前的管理團隊普遍小得可憐,只有至高無上的創始人以及兩三個董事會成員、一個財務專家和一個小職員。
直到1 9 1 4 年, 福特的“日薪5美元”引發業界震動,而泰勒主義(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構建的科學管理系統)則把管理科學送進了工廠,企業家們開始癡迷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作為先行者和試驗者,這一代企業管理人創造了CEO這一角色。雖然事實上,CEO這一稱謂出現在1917年,也就是現代公司管理理念創建完成時,這時,新員工們開始一個蘿卜一個坑地應聘進入企業各職能部門工作。
1964 年,總理型CEO
設想一下,如果一戰爆發50年后,再來這么一次CEO們的盛大聚會,地點會選在哪里呢?可能會在洛杉磯國際機場,在泛美航空豪華的休息室里。
這里是國際旅行的新樞紐,尤其對于前往亞洲的航班來說。與會嘉賓可能是各新興行業的掌門人,比如來自先進技術業、信用卡行業、航空業、娛樂業、方便食品業等。
到1964年,一個全新的、規模龐大的、專業的管理階層開始進入各企業辦公核心區。這時的行政套房里滿是各種高層領導——財務、戰略、運營、生產、銷售等等,并且全部都有自己的支撐團隊。此時,科學管理理念已全然支配董事會,我們當下熟知的各現代組織,包括它的運作流程、決策權、指標、分析、無休止的會議,甚至官僚主義,都已蓬勃興起。
與他們的前任們相比,20世紀60年代的CEO,更像總理(無論他是不是企業主)而不是君主。這些CEO,先是挑選核心成員,組建高管團隊,繼而指導資源配置以完成公司整體目標,監督各部門業務表現,確保他們能夠持續盈利以及實現市場擴張。
20世紀60年代,“組織人”是一個務實、固執、發奮的領導。和1914年的企業家們相比,這群人更關注的是自己的職業生涯(這和我們今天的理解一樣),而前者則集中精力于自己新機構的發展。為應對不斷增加的復雜性和企業的持續擴張壓力,CEO們需要有堅實的管理理論基礎,而這些理論可以在被稱為“傳統學院”的地方學到。
經過一段時間的軍隊訓練,然后在工程學院或商學院就讀,類似履歷,在大型企業CEO中比較典型,他們可能曾經在寶潔、匯豐銀行或豐田這樣的企業工作過。另外,他們可能高中或大學一畢業就加入一家公司并一直留在那里,一路升遷直到搬進隱蔽在角落里的領導辦公室并工作至退休。
CEO們最重要的外部目標是讓投資者的收益最大化。20世紀上半段,CEO們會去討好某一個或某幾個人,這些人往往手握所有財富和資本(通常CEO也是其中一員)。到了60年代,CEO們關心的是提高每股收益,以及通過兼并和收購等手段,推動企業發展為企業集團。有些CEO發現,他們在提高每股收益和抬高股價方面的能力,遠高于同行——即使這樣做可能意味著高負債率。到最后,很多企業管理者成了交易撮合者。同時,科技進步為CEO們調整員工職責、降低企業開支、提升勞動效率等創造了機會,而這些舉措都有利于增加投資回報。
在隨后的幾十年中,“組織人”將目睹他們時代的衰落,到2014年,整個世界將大為不同。
2014 年,機敏型CEO
現在的CEO們,大多運營著層級相當扁平的公司,他們有經驗來武裝自己,而這些經驗多來自MBA課程,有些人另在工作中獲得了EMBA學位。這些CEO普遍在很多不同類型的公司中擔任過不同角色(可能還包括咨詢公司)。據統計,2013年,有四分之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曾在多種機構工作過,有35%曾在目前公司總部所在地以外的地方供職。
盡管在勝任度和技能上難分高下,但今天的CEO們面臨的嚴峻挑戰,是他們的前輩做夢都想不到的。對于今天的企業領導者來說,快速反應能力是他們的必備素質之一。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里,市場瞬變萬息,成功的CEO們必須機智而敏感,以確保能夠及時做出戰略調整。
如今的CEO們還需具備管理流動性更強、年齡層次更豐富的勞動者的能力,對于那些通過收購而成長為大型企業的領導者來說,更是如此。目前,大家已逐漸認識到先進企業文化以及吸引并留住人才的重要性。鑒于員工激勵和生產效率之間的高度關聯性,CEO們必須竭盡全力引導所有員工都能熱情飽滿地投入工作。同時,他們還要設法提高員工幸福感。
隨著技術水平較高、教育程度較好、流動性較強的白領工人的出現,CEO們還需為員工提供舒適的辦公環境、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友好的老板和同事關系以及時尚的運動空間等。
2040 年,“連續CEO”前途無量
時下美國大學中有60%的學生、MBA中有40%的學生是女性。這一比例相當高。如果這一比例保持不變(如果不是繼續攀升的話),預計到2040年,當現在這些大學生開始擔任CEO角色時,全球2500名世界頂級CEO中,女性占比將達到30%。這一比例只會持續提高。
2040年,一個典型CEO的背景大概是這樣的:豐富的團隊管理經驗,包括在學校組織過社團、帶領過體育團隊以及管理過虛擬組織等;有產品發明或開發經驗,比如開發過一款App;畢業于一所全球領先的商學院,比如斯坦福大學或麻省理工學院;從事過與公益相關的工作,比如參與過Teach for America(即“為美國而教”工程,通過安排一流大學優秀畢業生到偏遠地區任教,使這些地方的孩子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機會——譯者注)。
總之,未來的CEO們,將富有團隊管理經驗,有創業天賦,擅長團隊協作。而未來的企業則會歸為兩大類:集成型企業和專業型企業。
集成型企業,站在很多公司的業務交會點上,比如亞馬遜。亞馬遜就像一臺服務于全球商業的交換機。要想拷貝杰夫·貝佐斯模式,未來的CEO們必須在供應鏈等多方面形成與前者同等深度的認知。換言之,后者需花費大量時間去搞清楚企業、供應商以及用戶是如何在深度協作的整體架構下開展各自工作的。
專業型企業是補充性玩家,它為集成型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正如成千上萬小零售商為亞馬遜或eBay供貨一樣。專業型企業是下一代零部件制造商、提供商,以及在一個特定細分領域的產品發明者。專業型企業的生命周期稍短一些,運營幾年后,將被收購或自行瓦解。
2040年,專業型企業的CEO需要在某一商業模式不再可行時,能夠快速將其放棄并重組一個新模式出來。這樣的人才,如今已在硅谷初露鋒芒,他們就是那些“連續CEO”們。未來數十年,這些人前途無量。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企業,關鍵一環都是要掌握核心技術。先進科技能夠使任何一家公司順利
進入市場,并能在市場飽和前快速撤離。在2040年扮演CEO角色的人才,現在可能還在學校上學,也可能剛剛開始職業生涯。如果你想要成為這樣一位企業領導者,那么從現在開始,你需要積累多種經驗——它們來自課堂內外、國內外以及企業內外。
(文章來源/《strategy+business》,文/ Ken Favaro、Per-Ola Karlsson、Gary L. Neilson, 翻譯/史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