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定,內斗對企業的成長確實有利?下面,讓我們看看這些跨國企業的內斗文化。
![]() |
1、葛蘭素史克:被查或因內斗 高管被迫離職后提供線索
作為全球領先的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下稱“GSK”)在中國度過了一個極不平靜的2013年。論文造假、商業賄賂等關鍵詞,讓這家公司受關注的熱度居高不下。
有GSK員工向記者爆料稱,2012年年末,該公司有高管離職,對公司開出的補償條件不滿,遂向警方及GSK海外總部遞去材料,舉報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商業賄賂等行為。諸多線索均表明,GSK中國公司內部的人事爭斗,或是引發上述事宜的根源所在。而GSK在多地接受調查的同時,制藥行業的銷售潛規則也都浮出水面。
“近期GSK中國所遭遇的一切,都是源于公司內斗。”多名GSK前、現任員工告訴媒體,近期圍繞GSK的負面新聞,無論是商業賄賂或是論文造假,“這些事件的細節,公司之外的人根本難以掌握”。這些信息在準確地發送到中國的政府部門、GSK董事會及合規部門等渠道后,逐漸發酵成為一個公眾事件。
如果葛蘭素史克賄賂案件的爆發確實因內斗,說明內斗對確實有一定好處。不過,對于內斗說,中國警方進行了否認。
![]() |
2、谷歌:“國王們”多年來一直容忍內訌
今年8月美國科技媒體Business Insider刊登了名為SEX AND POLITICS AT GOOGLE: It's A Game Of Thrones In Mountain View)的文章,打開了谷歌“緋聞門”。同時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荷爾蒙亂飛、高管結仇”的谷歌。
據稱,在與所有新招聘的員工進行開會時,谷歌聯合創始人布林和佩奇都會煽動大家對一個業務或產品部門展開爭論,然后他們兩人就會坐回原位,觀看并聽取這些新員工的意見,并決定輸贏。
谷歌至今仍在堅持這樣的辯論會議,佩奇每周一上午都會組織這樣的會議。這樣的風格主要產生了以下三大影響: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影響,就是自從佩奇于2011年重掌谷歌大權之后,該公司表現一直很好,而且股價也一路攀升;其二是,谷歌高管的爭論已經拓展到戰略評估之外;其三是,導致人與人之間結仇,在此方面,最明顯的仇敵就是現任雅虎首席執行官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和現任YouTube首席執行官薩拉·卡曼加。
不過,現在情況似乎要發生變化了。報道稱,今年2月,谷歌舉行了一個秘密會議。在會上,佩奇承認,谷歌在早期時代,曾要求高管們具有主動性和攻擊性,不過,佩奇還稱,那還是在谷歌問題是線狀問題的時代,谷歌一度需要將其市場份額從零到有,并逐步增加,并具有競爭性,而且能夠奪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如今,谷歌諸多產品已經在各自的競爭領域統領全球市場,對此,佩奇聲稱,谷歌面臨著所謂的“n-squared”問題。佩奇稱,要解決這一問題,谷歌的高管們必須開始更好的融洽相處。佩奇還稱,從此之后,谷歌將對內訌實施“零容忍”的態度。
當然,這并不是說谷歌的內訌與急著已經停止,而僅僅是發生了改變。知情人士表示,佩奇的零容忍是為了引導谷歌開展“健康”的辯論。
![]() |
3、蘋果也開始內斗?
蘋果公司去年底解雇了兩員大將。包括主管iPhone軟件的核心人物Scott Forstall以及零售部門主管約翰·布羅維特。據悉,這是自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上任以來,該公司發生的規模最大且波及層次最高的一次人事變動。
據披露,Forstall是蘋果軟件業務的靈魂人物,在蘋果公司工作了10多年,曾經負責了整個IOS系統的研發,是為iPad和iPhone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的核心人物,也曾被外界視為喬布斯接班人的主要人選。有消息透露Forstall與蘋果其他高管多有不合,后喬布斯時代的庫克面臨這種內部沖突無法協調,最后只有讓斯科特·福斯特爾離職。
而零售部門主管約翰·布羅維特的離職更讓業界感到吃驚,因為約翰·布羅維特今年1月加入蘋果,在公司正式供職僅僅9個月,而且他是庫克上任后親自招募的首個高管。
但有些聲音開始將高管的內斗激化的責任指向庫克,認為他缺乏像喬布斯那樣的影響力和平衡能力。圣克拉拉大學法學副教授戴蒙德(Stephen Diamond)評論說,“現在,第一批持不同意見者已經被踢出了董事會。將來可以想見,還有更多人會出局,因為蘋果這家公司需要的是富有創造力,富有活力的領導者,而庫克顯然沒有令人信服的能力去扮演這樣的角色。
![]() |
4、Twitter內斗史 像《甄嬛傳》
自成立以來,Twitter的管理層變動就相當頻繁。比如,多西在出任CEO不到兩年即被趕下臺,而此后不久,他又重返董事長的位子。
坊間傳聞,多西和前董事長威廉姆斯甚至都不怎么相互搭理,除了在董事會上的偶爾工作溝通之外。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尼克·比爾頓最近即將發布一本新書——《孵化推特:一個關于金錢、權力、友誼和背叛的真實故事》。該報最近披露了該書的部分節選,包括Twitter高層內斗的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在這本書中,比爾頓將Twitter的成長史描述成了類似《甄嬛傳》的內斗史,并揭露了四位創始人之間緊張的個人關系。
根據比爾頓的描述,在Twitter剛剛開始走上正軌之際,創始人威廉姆斯和格拉斯之間就發生了權力爭斗,后者日益懷疑威廉姆斯要將他趕出公司。而格拉斯當時剛剛經歷一場失敗的婚姻。格拉斯當時曾向自己的朋友、同為Twitter聯合創始人的多西吐露心聲。但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多西逼走了昔日的上司格拉斯,從而拉開了該公司內斗的大幕。
據比爾頓描述,當時多西威脅說,如果格拉斯不走人,他就辭職。而之前,很多人都認為是威廉姆斯逼走了格拉斯。
2006年7月,格拉斯被掃地出門,多西成了公司新任CEO。格拉斯最終只拿到了少量現金和股票。格拉斯下課不久,多西就開始在接受采訪時有意無意淡化格拉斯對公司的貢獻,甚至都沒有把命名推特的功勞歸于格拉斯。
也正因如此,格拉斯一度成了硅谷權力斗爭犧牲品的代名詞。
![]() |
5、微軟:比爾·蓋茨在經理們之間創造了殘酷的內部競爭
微軟公司前任副總裁迪克-布拉斯(DickBrass)曾在《紐約時報》網絡版發表署名文章,爆料公司內斗導致微軟缺乏創新性。
他認為,微軟內部兩敗俱傷的沖突內耗和"不和諧"的公司文化阻礙了創新。為了支持自己的論點,布拉斯還提供了數條理由,給人物化名、爆料微軟公司尚不為人知的事:
微軟的ClearType顯示技術已經在實驗室內擱置了好幾年,因為Windows組群的工程師們"假稱"這個技術會使顯示器變得亂糟糟,Office軟件組的頭兒說這個技術模糊失真讓他頭痛,而掌上智能產品組的副總裁又說除非布拉斯把這個項目劃撥到他的手里,他才同意支持ClearType技術。
2001年,主管微軟辦公軟件Microsoft Office項目的副總裁拒絕為布拉斯主管的平板電腦項目而修改Word,Excel和Outlook的兼容性。
結果導致“如果你想要在電子數據表中增加一個數字或者在電子郵件中修改一個字,你不得不在一個特定的彈出式對話框中編寫,然后才能把信息轉換到Office軟件當中。非常的惱人、笨拙又緩慢。”
布拉斯堅信由比爾·蓋茨在經理們之間所創造的那種高強度的,有時殘酷地內部競爭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失去控制的具有破壞性的東西:“已有的項目對新的項目組弱肉強食,貶低他們的努力,在資源不平等的條件下競爭,甚至威脅要他們消失。”
布拉斯寫到:“過去十年中為微軟旗下的音樂、電子書、手機、在線服務、搜索引擎和平板電腦等各個分部賣力的高管們,最后都離開了。這絕對不是巧合。”
![]() |
6、歐萊雅“內斗”引出薩科齊聲明
法國女首富、歐萊雅公司掌門人利利亞納·貝當古2010年6月18日向警方起訴親生女兒弗朗索瓦絲·貝當古·梅耶爾,理由是女兒參與竊聽自己與一名財務顧問的對話。案件涉及的談話內容是在利利亞納的私人宅邸錄下的。根據錄音內容,利利亞納可能涉嫌在瑞士擁有未經申報的銀行賬戶,其總額約為8000萬歐元。
據報道,錄音內容還曝光了勞工部長韋爾特和其妻子弗洛倫絲·韋爾特與這位女首富的關系。弗洛朗絲·韋爾特于2007年至2010年管理利利亞納的財產。為此,總統官邸經由發言人還專門發表了聲明,明確表示薩科齊支持韋爾特。
最終,利利亞娜·貝當古輸掉了這場官司。利利亞娜表示,女兒與她的爭斗都是為了財產,而梅耶爾則示,“母親年事已高,患有老年癡呆等多種疾病,精神健康狀況不佳時不能對自己的行為做出正確判斷,直接影響了歐萊雅集團和家族的利益。”
從1963年歐萊雅股票在巴黎證券交易所上市那一刻起,利利亞娜就成為法國最富有的女人。如今母女二人沖突導致家族財產控制權轉移,將給企業前景帶來什么樣的變數?業內人士都在關注,尤其令法國政府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