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積極進取、追求利潤的同時,不損害他人利益,是企業家必須遵守的游戲規則,也是當代中國企業家所必須補上的重要一課。
“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共有革命之后之所以有這么快速,是因為有企業家階層,他們有遵守游戲規則的精神。今天的中國企業家也必須跟法律結合,才能實現快速發展。”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曙光在10月26日舉辦的法商管理新財富論壇上指出,中國企業家需要補上法商管理這一塊。
在他看來,當代中國企業家對于“法商管理”知之甚少,而一個真正的企業家,應該首先懂得游戲規則,其次利用游戲規則,第三參與制定游戲規則,才能在當今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游刃有余。反之,企業家則很難走遠。
“法商風險指的是什么?是兩種變量,商業變量和法律變量交織著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過商業活動獲得最大利益,但是這個時候相關的法律規則、一種失范的因素在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兩種風險一齊爆發。”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MBA教育中心主任孫選中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
孫選中舉例說,華為代表了中國最先進的企業管理水平,因為在全球戰略里缺少相應的風險防控,在美國遭遇了思科的起訴,并付出了代價;白酒行業里的茅臺,一直按照傳統的方式在進行生產、銷售,穩定市場的價格,去年被發改委處罰,原因是壟斷價格,經營管理與法律規則有了沖突;黃光裕的鋃鐺入獄、加多寶王老吉的品牌爭論……都是中國企業不熟悉法商風險帶來的后果。
“中國企業如果要走出去,必須從三個方面考慮法商管理問題。”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哈佛大學高級研究員王輝耀認為,在公司的治理結構、人才和海外路徑這三方面,中國企業應該加強管控“法商風險”。
公司的治理結構,要遵循國際化的管理和法律原則。以聯想為例,聯想的董事會里面有一半的董事是來自于海外,這使得聯想在架構上做到了國際化。王耀輝表示,一個國際董事帶來更多的國際視野和人脈、國際資源和網絡。因此在這部分法商管理時就應考慮公司治理更加的多元化、國際化。
人才是管理的關鍵要素之一。王耀輝說,國資委前幾年做了統計,他們做了差不多十年的全球招聘,全球高管統計有45%招聘的是本企業人才,另外45%是其他央企的人才,真正從市場上招來的只有10%左右。王輝耀認為不遵循市場規律的用人行為,是影響企業做大的原因。
對外路徑是中國企業最應該注意法商結合的關鍵。無論是合資合營,還是并購,或者是來料加工,都應注意不僅靠政府行政資源調配,更多的是真正通過法商結合打開當地市場。
用法律和道德的角度重新思考商業行為,減少野蠻生長式的中國式擴張,是世界接受中國的前提,也是中國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