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私營研究機構——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于今年9月20日宣布,始于2007年12月的經濟衰退已于2009年6月結束。
危機真的結束了嗎?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表示,目前美國正處在恢復的過程中,大企業購買IT設備、軟件和服務都在慢慢的恢復,特別是消費者的購買力出現雙位數的增長,“可以看出信心在慢慢的恢復,但是經濟恢復的過程將比較漫長”。
更大的挑戰
盡管憑借快速的經濟刺激以及靈活的貨幣政策,中國的經濟短期內迅速好轉。不過在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的今天,中國商業領袖和企業也難免遇到了一些挑戰和瓶頸。張亞勤表示,中國企業正遇到來自內部和全球的挑戰。
首先,企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領導人的視野以及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和企業競爭力相較過去進步很大,但是真正的全球競爭力還相對比較弱。
何為博?張亞勤認為,淵博的知識、廣博的視野和包容的心態是為博。何為領導力?張亞勤認為,領導力作為一個永遠不變的主題,在變化發生需要做出決策時,領導力就變得至關重要。
其次,在全球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壁壘有所抬頭之際,加上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中國加工型企業的出口將受到影響。
不過張亞勤提到,更大的挑戰是在于在此次經濟危機中,整個經濟環境和經濟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傾斜于東方,傾斜于亞洲,特別是中國相對的話語權,相對的地位都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是卻也造成了中國企業領袖產生了一些盲目自大和自我膨脹的心態。”
張亞勤注意到,無論是前些年的過度沒有自信,還是現在的過度膨脹,都是一種自卑的表現。“心態至關重要,盡管國外企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但是總體來講,其創新力和競爭力還比較強。中國國企在全球的競爭力盡管較之前五年十年已經強了很多,但還是相對較弱。”
對于國內民營企業,張亞勤認為也將遇到一部分強勢國企進入的挑戰,所以政策可以對綠色能源等產業實施稅收補貼,“但是對很多企業的補貼就有些不公平,目前最重要的挑戰是在半市場化的環境下,如何用市場化的方式去發展”。
對不確定性的管理
張亞勤也看到了中國國內企業當前發展的好機會。一方面企業要克服企業領導人原有的過度自信、企業缺乏競爭力和創新力以及國企過多涉足民營企業領域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借助IT、互聯網和高科技去提高生產效率,以加快國際化步伐。“可以趁著當前國際部分高端人才和專利技術資產價格較低的情況,適時引進。”
不過張亞勤提醒中國企業,當前仍處在布局階段,盡管中國企業已經具有資金、市場等硬實力,但是創新的能力、品牌以及產業鏈位置等軟實力仍需要提高,“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做出不理性的收購或者決定”。
跨國企業在中國經歷了三個階段,上世紀90年代是一個銷售中心,2001年以后成為研發中心,而2010年開始變成戰略中心,甚至很多企業都將中國作為其第二總部。張亞勤表示:“微軟也正在這么做。”
前不久,深圳市政府和微軟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微軟將在深圳設立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南方總部,囊括包括港澳地區的研發、生產和外包等業務,并幫助深圳市各級政府提供電子政務云計算平臺以及教育、醫療等云計算服務。
按照深圳市市長許勤的計劃,深圳將“大力發展互聯網等新興高科技產業,希望微軟帶動和輻射深圳的眾多企業一起進行產業升級”。
IDC的一份報告顯示,2009年微軟在中國每創造1元人民幣收入,與微軟合作的其他企業就會創造出合計16.45元人民幣的收入。
據微軟的戰略合作伙伴科通集團董事長康敬偉介紹,通過和微軟的合作,目前科通集團1500家合作伙伴中,有95%就是中小企業,“目前中國制造的任何一款手機中,里面就有一美元是由我們來提供的”。
張亞勤表示幫助深圳和中國發展“智造業”將是微軟的重要工作,“中國企業也將會迎來新的一次升級,通過合作以及技術創新升級,才能夠擺脫低端生產模式,真正實現:中國智造,惠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