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報采訪稿
現在不少企業都在學習中國文化,希望能夠從中國傳統 管理 思想中得到一些啟示,運用到自己的企業日常管理中。
但是,雖然中國文化確實有其博大精深的一面,但時代的變遷和企業組織的結構都已經與過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么,在這個時代,我們該如何中國古代管理思想。
問題一:中國傳統文化對您的企業管理理念有哪些影響?
宋延慶: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和西方現代管理思想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在管理思想、觀點多元化的時下,最大的問題不是理論、思想問題,而是適宜性、有效性問題。例如監事會制度在現代企業治理制度中是一項很有效的制度,這在西方和國內部分上市企業中已得到了充分證明。但為什么在大多數企業中卻形同虛設呢?關鍵原因是我們的監督思想太多了,如審計、監察、內控、紀檢、民主評議、投訴信箱等等,以至于總想多管齊下,卻總做不好。再例如“和諧”。西方講求契約,而我們中國人有話都憋在肚子里,也不善于溝通,所以勞資雙方彼此都有一大堆意見。有意見怎么辦,就要提倡和諧。因此和諧比契約更有實際意義。
問題二:中國傳統管理思想是以“抗風險”,維護統治者的權利為目的,而現代管理學則是從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目的是“高回報”。您認為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如果運用到企業管理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宋延慶:我倒是認為美國是典型的重商主義代表,而中國更甚。你看房地產企業除了賺錢外,有幾家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的?而且在房地產圈兒還有一個有意思的規律:長江以北的開發商除了萬達外,幾乎沒有第二家做出全國性企業的;時下全國性開發商都是長江以南的,越往南越多。為什么,因為越往南重商主義越嚴重,嚴重到連賑災捐助都當作應付。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大都是“思想”,頂多可以應用到企業文化中,而西方現代思想的主要特征是“規則”,可以有效運營到企業治理和管理實踐中。企業文化如果沒有規章制度作為載體,是難以“落地”的。因此還是要注意結合。
問題三:當今時代的物理條件已經于幾千年前的社會有了很大的區別。隨著信息產品不斷豐富,您認為傳統管理思想在未來還會適用嗎?
宋延慶:未來居家辦公的人會越來越多。最近韓國就將此上升到國家戰略規劃了,要從制度、硬件建設上確保30%的人能夠實現居家辦公。但這在中國很難實現,至少可預見的時期內難以實現。現在國內居家辦公的大多是小老板和獨立工作者。為什么?因為老板不放心員工居家辦公;如果真的居家辦公,員工說不定十點起床,偶爾再做個兼職。這種善于變通的習性其實大大增加了社會成本。在多年的房地產管理咨詢實踐中發現,我們的企業員工絕不是傳統認識中的“被動型”員工,老員工總想著如何變通制度規則,新員工總想著用原先企業的東西改變現在企業的規則。我們提倡創新,但不能提倡利已主義的變通。畢竟,規則是“最大公約數”,沒有統一的規則,企業如何有序、高效運行?
問題四,和西方管理思想比起來,東方管理思想多是以各個片段的形式出現,缺少系統化的管理體系,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宋延慶:不知道國學大師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最近還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么中國沒有長篇史詩,卻有很多七言絕句?我們不缺思想,但我們的-全球 品牌 網-思想都是碎片狀的,不是系統化的。很多房企老總抱怨,營銷策劃人員腦子都很活絡,理念、主意很多,但就是難以轉化為銷售業績。不得不承認,有很多人投機、走捷徑的心態很重,而能夠潛心進行系統研究的人太少了。事實證明,潛心研究才是事半功倍的捷徑。創意只能是主意,系統思想才是方法論。
問題五,在中國傳統思想和企業管理方面,您對企業家們還有哪些意見?
宋延慶:中國傳統思想中有諸如勞逸結合、置身度外等古語。要想成為真正受人尊敬的企業家,包括讓你的員工尊敬你,就不能整天沉湎于日常繁雜的具體事務中。否則,無論你有多少財富,朋友、員工可能都認為你很艱辛,挺可憐,甚至認為你缺乏情致,沒有格調。所以建議我們的企業家們傳承思想并轉化為企業文化,建立一套有序、高效的規則體系,然后做些享受財富、又能夠真正激發自我的一些事。企業就像風箏,線在手中,收放自如,有什么可顧慮的,關鍵是境界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