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投資良知如此重要,那么何為良知?王陽明的“良知”體系告訴我們,“事物之理”本來就在我們心中,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這個“理”就是我們的良知,比如側隱之心,比如誠信待人。這些“理”就是我們的良知,本來就存在于我們的心中,如果我們感覺不到,那是因為我們的心被“現(xiàn)時社會”混淆了是非。
在研究豐田的時候,有日本專家告訴我,日本最實踐王陽明哲學的,就是稻盛和夫。比如稻盛和夫說—— “所謂真我,就是佛性本身,就是宇宙中存在的睿智本身,也意味著事物的本質、萬物的真理,這些就存在于我們的心中。” “人類是極其崇尚真、善、美的,那是因為人類心中存在具備真、善、美的出色的真我。正因為是心中具備的東西,所以我們才不停地追求。” “遵從發(fā)自真我和靈魂的理性和良心”,“ “遵從發(fā)自真我和靈魂的理性和良心”,“以理性和良心抑制感性和本能,積善行德,就能磨煉心智,達到醒悟的至高境界。”
稻盛和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當年日本開放通訊業(yè)時,他非常希望進入這個行業(yè),但是并沒有急于申請,而是每晚就寢前審視自己的動機與意圖。這樣,反反復復經歷了半年的時間,才決定二次創(chuàng)業(yè),成立DDI(現(xiàn)在的KDDI)公司,因為此時他已經斷定:自己沒有任何的私心邪念。
雖然沒有任何行業(yè)經驗和技術,一切都必須從零開始,但是營業(yè)不久,DDI公司業(yè)績一直遙遙領先于同期參與的其他企業(yè)。而且業(yè)績不斷突破,成為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實質上,背后有一個追尋真我、投資良知的過程:首先是靜心,感受新事業(yè)遵循的天理,讓良知涌現(xiàn);其次是格物,分類自己的意圖,排除私欲,最后是專注,讓良知永駐心中,鎖定目標,專注重復。這才有了最終的成功,正像在人們追問KDDI為何成功時,稻盛和夫始終如一的答案:“是希望有益于國民的、無私的動機才帶來這樣的成功。”
現(xiàn)在,稻盛和夫老人又開始了人生的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即拯救破產的日航。他同樣回歸到良知的起點上,他說:“也許我并不稱職,但我將以我的方式盡最大努力來拯救日航的員工。雖說日航是日本國家的象征,但更重要的,我是為了日航員工的幸福。” 京瓷社長久芳徹夫也介紹說,他“是基于為世人、為社會的信念”。
可見,稻盛和夫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追尋真我,不斷投資、踐行良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稻盛和夫獲得了人生和事業(yè)的不斷突破。
業(yè)績的背后是團隊,團隊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心態(tài),心態(tài)的背后是投資。這是錫恩的業(yè)績定律,那么,究竟投資什么,才一定能獲得業(yè)績的突破,那就是投資良知!
什么是良知?一切經營企業(yè)、突破業(yè)績的道理本來都在我們內心中,這就是我們的良知!投資良知,活出真我,才能獲得業(yè)績的持續(xù)突破,對此稻盛和夫是最佳的典范,所以向各位企業(yè)家朋友推薦他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