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領導人正處于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進退兩難:政府干預和保護主義開始抬頭;員工敬業度和信任感不斷下降。企業領導人有必要改變領導風格和領導方式嗎?
其實不然。百時美施貴寶公司董事長兼CEO James M. Cornelius認為:“優秀領導力無論在壞年景、好年景還是變化的環境中都是一樣的。”中國和印度的首席執行官關心的是責任感、溝通、激勵以及人才培養等問題,而西方的CEO也不例外。當然,發達市場和發展中市場具有極大差異,例如,發達市場的企業領導人可能需要在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市場為企業謀求增長。相反,發展中市場的企業領導人需要抵御西方企業的進攻,捍衛自己在本土市場的業務。
企業領導人正在充滿著政府干涉、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的經濟風浪中航行。正如惠而浦公司的董事長兼CEO Jeff M. Fettig所說:“我過去常常對我們巴西的員工說,有一天等巴西成長為一個市場,它就會像美國或歐洲一樣。而實際上,世界其他地區現在變得更像巴西了。”
顯然,對企業領導人的工作要求也比過去高多了。我們最近訪談了九位企業的CEO,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和全球不同地方。他們擔心的問題包括:向組織灌輸決斷力和責任感以及充分發揮人才的潛能。這些是領導力基因中常見的棘手問題。
決斷力和責任感,這是在經濟大衰退時期最需要的兩種領導素質。巴斯夫執行董事會董事長Jürgen Hambrecht談到了“以有條理的方式果斷采取行動”的必要性。澳洲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Alan Joyce回應了這一觀點:“危機來臨時,你必須在沒有完全掌握信息的情況下迅速、果斷地作出決定。然后在必要時再糾正它。”
發展中市場的企業CEO顯然也需要果斷的行動、清晰的職責劃分以及反應能力,即便他們的企業在過去18個月中并沒有處在風**中心。以計算機科學教授的身份開創自己職業生涯的東軟集團(16.52,0.25,1.54%)董事長劉積仁也認識到了面對互相沖突的選擇時決斷力的重要性。他表示:“人們對機遇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作為一名領導人,你必須作出選擇。”同時,劉希望他的經理們能夠有自信和信念積極行動。“如果人們可以自己作決定,如果他們承擔著義務和職責,他們會變得更加聰明。”
人員、人才和文化。人員推動企業的業績發展。這在服務行業(比如投行)一直是公認的事實,但是在制造業和其他資產密集型的行業也廣受認可。正如波士頓咨詢總裁兼CEO Hans-Paul Bürkner所指出的:“所有的企業都是關于人的業務。無論你是制造商、制**公司或者咨詢公司,人是創造不同的關鍵所在。”
所有的企業領導人都強調必須探索積極能動型員工所能提供的創造力和能量的寶庫。盧英德(Indra Nooyi)的百事公司和劉積仁的東軟集團處于企業頻譜中的不同位置,但這兩位CEO都談到了從情感上建立員工與工作的聯系以及企業培養員工的必要性。劉積仁說:“我們試圖為員工建立一個良好的職業平臺,并為每個人提供足夠的空間發揮他們的潛力。”
領導力正成為一個雙向車道。來自東方的企業領導人一直熱切學習西方的領導力實踐。劉積仁直接與西方企業競爭,并表示試圖學習他們的管理實踐。發達市場仍然有很多可以提供給發展中市場的東西,包括一些制度化的實踐,比如繼任制度和企業文化建設等。而中國和印度的企業領導人也有一些經驗可以傳授給發達市場的同行。
在中國和印度經營企業需要創造力、適應力和實驗性探索,這里的企業領導人都是實時推行戰略。在發展中市場,風險管理是生活方式,而不是后臺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