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運營與管理是要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經營策略的調整、企業規模與狀態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和優化的。前面我們介紹了企業運營與管理集中式升級的插件式方法和不等級進階方法,企業在進行集中式的管理升級時,可以根據自身的管理基礎、職工的專業素質及領導者對最終結果的明確程度來選擇不同的方法。
很多企業采取集中式的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的調整和升級,往往是因為企業在運營和管理方面的問題與不足已經積聚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已經嚴重的影響了企業的發展盈利能力甚至是正常工作的開展,為了減少企業不良運轉和無價值消耗的時間,使企業快速的進入正常和高效的運轉狀態,所以企業不得不進行集中式的運營模式與管理方法的調整和改進升級,以期快速結束企業的不良局面。
但是如果企業在日常的運營過程中就能夠及時的發現不足、解決問題,堅持對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持續的進行改進和優化,即通過逐漸的量變實現質變,則會避免問題的積累和積聚,實現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日積月累式的升級,就不必采取這種風險性和難度都很大的集中式調整和升級了。我們稱這種方法為企業管理升級的自助式進化方法。前面提到的插件式方法和不等級進階方法都是能夠治“企業大病”的方法,而自助式進化方法則是不讓企業得病的方法。
所以,對于那些當前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的不足與問題不很明顯,運轉狀態還比較令人滿意的企業,當然不會想到要對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進行集中式的調整和升級,即沒有這個必要,更沒有這個需要。對于這類企業,今天運轉狀態的良好往往不代表將來企業不會出現問題。其實很多企業問題的出現,都是由于一些小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這些小的問題長期的積累下來,就成了需要“動手術”解決的大問題。如果在企業運轉狀態整體都很良好的情況下,就解決掉那些不斷出現的小問題,或者即便沒有出現問題,也通過局部的小調整和小優化,把企業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進行局部的優化和升級,那么企業就會以“進化”的方式不斷提高自己,進而拉動(而不僅僅是適應)企業的運營與管理自主的外部環境、內部成長的需要。
在自助式進化這樣的企業管理升級方式之下,企業的運營模式與管理方法無論是在戰略層面的調整和升級,還是在運營層面的調整與升級,都是通過在比較長的時間內,通過潛移默化的、一點一滴的在作業點上的調整與改進來慢慢實現的,不需要那種翻底動根式的集中式調整和升級。就拿戰略性的調整來講,對于希望涉足的新產業,可以成立一個部門、購買一個技術、可以招聘兩個人才,真正能夠持久成功和發展的企業,必然不需要腥風血雨式的調整和變革 ,也不會等到身陷絕境才會奮力的反擊,應該總是能夠不斷提高和優化自己,事先規避問題和危機的出現。
1. 企業發展是一個進化的過程,百年企業必然是一個可以自我進化的企業
企業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升級,但是改進和升級的方法可以分為進化式和基因突變式。上面提到的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的集中式調整和升級就是基因突變式的方法。企業運營模式與管理方法基因突變式的調整和升級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惡劣的內外部環境,二是企業自身要經歷比較大的痛苦。這樣才能完成企業運營與管理的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的方式存在兩個弊端,一是成功率相對比較低,容易失敗,并且容易導致大的混亂和失敗;第二個是方向性不容易把控,最終的結果容易走偏。因此,企業運營模式與管理法基因突變式的調整和升級往往是在企業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不得不在短期內解決的時候才采取的措施。是不能經常使用的,任何一個企業,都經不起多次劇烈的調整和折騰。
而企業運營模式與管理方法進化式的調整和升級也有一定的缺陷,一是對企業的要求、特別是對企業領導者素質的要求很高,因為能夠保持持續的改進是對人性極大的考驗和挑戰,也是對企業領導者的進取精神以及持續改進意愿的檢驗。居安思危這句話雖然說起來容易,但是在平安時期和正常發展時期,人們往往更容易志得意滿、樂于享受。只有那些成長欲望極其強烈的人、總是對現狀不滿意人的眼里,才會永遠看到的是不足、差距和改進的空間,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對調整和改進有著用不滿足的追求。二是這種改進和升級方法需要長時間的恒心和耐心。一時的興起和心血來潮對于大部分人來講都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會有心血澎湃和熱情滿懷的時候。但是如果讓讓一個人堅持十幾年甚至是二十幾年都保持一種進取和求索的狀態,將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和考驗。很多人往往是經歷了3-5年的艱苦創業和努力進取之后,就會變得懶惰和安逸,不再愿意處在高度緊張和壓力感的狀態下進行工作。另外,當一個人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后,包括在企業和經濟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往往就會失去謙卑的心態,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和觀點,也就更不容易在企業的進化與成長上游刃有余了。雖然有所謂這樣的缺陷(實際上也算不上是缺陷),但這種方法確實對企業來講最好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升級方式,是能夠保證企業長久和持續發展與成長的方法。
按照企業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的自助式進化升級方法是一種自然的改進、升級和成長,是可以持久和長久的,也是一個保持持續成長性的企業所不可或缺的,所以百年企業必然是一個可以自我進化式的企業,而不能是一個需要經常進行破釜沉舟、改頭換面式的變革 的企業。
2. 企業內部推動企業自助式進化的力量與動力
任何社會化、組織化群體的進步、發展都需要內在的推動動力,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的調整與升級也是這樣。在一種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企業可以通過一種模式和方法來尋求和塑造發展的動力和競爭的優勢。但是隨著環境的變化和條件的改變,企業的這種模式和方法就會失去其已有的效果甚至是阻礙發展,這就需要企業在塑造一種新的模式和方法,以便在新的環境和條件下形成新的發展動力和競爭優勢,由于環境和條件的變化是也不是象雪崩一樣兒突然發生的(除了特別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戰爭和自然災害之外),而是逐漸的發生變化的,因此這也就為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進行自助式進化的升級和優化提供了機會和機遇,而那些需要進行集中式調整和升級的企業,往往是沒有隨著環境和條件的逐步變化而進行逐步的調整,而是到最后不得不做的時候,才進行突擊式的調整、優化和升級。
但是無論是什么樣的調整、優化和升級,都需要推動力才能夠得以完成和實施。因為按照熵理論和組織能量的耗散理論,事務的自然傾向是向無序方面發展的,而建立有序的運轉則需要人的主觀努力。當企業的在一種秩序模式下的運行不符合環境和條件時,就會產生無序和混亂,而調整、優化和升級就是建立新秩序下的運營模式。當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與環境和條件不一致時,從舊秩序到破壞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建立一個新的秩序卻需要人們的主觀努力。
在企業內部,由人性、環境和政策主導著人們的想法和做法,同時也主導著每個人的想法和行為選擇。一般的情況之下,任何企業內部都會存在支持進步的人和反對進步的人,而企業能否發展和進步,關鍵要看這兩種力量之間的對比程度和大小程度。
1) 在企業內部,我們可以引導、激發和運用愛推動企業自助進化式改進和升級的動力來源包括以下的幾個方面。
a) 領導者的發展動力
作為企業的領導者,無論是企業的所有者還是高層的職業經理人,如果領導者的內心具有不斷提高、進步、成長的激情和追求,那么在他眼里看來,企業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永遠有不善的地方,永遠有需要優化的地方,這種對完美和成長的不斷追求就形成了企業自助式進化的核心推動力。這種動力如果不存在,則企業其他形式的自助式進化動力也就無法形成。
b) 職工的專業化意識動力
每個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當他發現某個事物或者某種做法達不到或者不符合他所認知的專業化標準和專業化要求時,他就會認為那樣是錯誤的,他就會有一種意愿和沖動你改變事物和做法,以滿足或者符合他所認知的專業化標準和專業化要求。作為企業職工的個人,他們這樣的專業化特點和職業特點正是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能夠實現自助式進化調整和升級的主要動力之一。職工這樣的職業化特點和秉性,才使得他們能夠發現具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優化和改進的方法及措施,這一個個小方法和小措施累積起來,就對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升級產生巨大的作用。
c) 職工的自我成長性驅動力
作為在企業里工作的職工,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包括得到領導的賞識、提升工資、晉級、得到表揚等等。如果企業有一個良好的氛圍,大部分職工就會為了表現出自己的能力、責任心和價值,不斷的去改進和提高工作,而職工的這種追求和表現,也會成為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自助式進化升級的主要動力之一。
d) 職工職業化意識的驅動力
對于大部分的職工來講,出于負責的態度和職業化的意識,職工們會把改進工作作為自己的職責之一。因此,如果職工正常的工作心態和心理沒有被打擊和挫傷的話,很多職工時愿意接受工作改進的要求的,職工這種職業化的心理也會成為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自助式進化升級的主要動力之一。
e) 職工對企業關心的驅動力
如果職工對企業有很深的感情和凝聚力,就會發自內心的關心企業、愛護企業、推動企業的改進與成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職工時愿意接受工作改進的要求的,職工這種職業化的心理也會成為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自助式進化升級的主要動力之一。
2) 在企業內部,可能會阻礙企業自助進化式改進和升級的阻力的來源主要的包括以下的幾個方面:
a) 自滿心理與安逸意識
無論是企業的領導者還是企業的一般職工,作為一個正常的人來講,當獲得一定的成功之后,都會產生自滿的心理和安逸的意識,自滿的心理和安逸的意識必然導致人們滿足于甚至是驕傲于現狀,更會導致對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改進意識和優化意識的喪失。特別是對于企業的領導來講,如果他們喪失了改進和優化的意識,那么也就等于整個企業喪失了改進和優化的意識。
b) 權力自尊意識
對于企業中很多“上級”來講,往往會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和權力意識,否定下屬人員提出的改進建議和改進方法,這一點是對于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的自助式進化升級來講是具有非常大的壓制作用。很多好的建議和點子就因為這個原因被壓制住和消滅在萌芽狀態了。這種情況不僅會發生在上下級之間,也同樣會發生在同級職工之間。職工們會為了自我保護而逃避責任與維持現狀,不愿意接受改進和優化,特別是當別人對自己的工作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時,職工就會想方設法的證明自己的工作現在做的很好,而不需要改進和優化,其目的無非就是為了保護自己。
c) 非專業化認知不足造成的阻力
雖然職工當中有些人會專業的角度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但是同時也會有職工因為不專業而無法認識到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改進與優化的需要。這種不專業性而導致的認識盲點也會成為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自助式進化升級的阻力之一。
d) 擔心不確定性而造成的恐懼意識
另外,對于改變導致的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會導致職工們不愿意進行改變和調整。這種情況在基層職工中往往并不嚴重,越高層越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基層職工對最終的經營結果不負主要責任,所以也就不會擔心因此而對自己帶來的影響。
e) 利益不相關造成的漠不關心和冷漠狀態
如果職工對企業沒有什么感情,對企業的發展與否冷漠、不關心,那么職工就不會主動的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這種情況的產生既有職工的合法權益受損導致的,也有職工的積極性受打擊而造成的。但無論什么原因,這些都會導致職工對日常工作的改進與優化沒有積極性、缺乏熱情。
3. 引導內部力量實現企業自助式進化
對于企業內部的各種動力和阻力,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和激發,使其為企業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的自助式進化調整和升級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首先要引導職工建立起對工作持續改善的意識和習慣,鼓勵職工把對工作持續的改善和日常工作一樣看待,使職工保持改進、改善工作的熱情和激情,經常性的激發出改進、改善的建議和點子。其次要建立一個機制和規范,使職工的改進、改善的點子能夠順暢的轉嵌到企業的運營模式與管理方法之中。第三就是企業要形成改進、改善建議和點子的選擇機制,確保那些真正符合企業需要的改進與改善方法實施、落實到企業的運營模式與管理方法當中去。
4. 企業運營模式與管理方法自助式進化的機制設計
美國企業的經營模式借鑒了美國政府和社會的管理模式,通過股東大會選舉董事會,董事會選舉董事長以及換屆方式,可以不斷消化一種運營模式和管理方法下產生的缺陷、不足與問題,形成企業新的發展動力和成長路徑。
如果要實現企業運營模式與管理方法的自助式進化升級和調整,企業至少需要建立起以下幾個方面的機制。
1) 領導者動力機制,即要保證企業的領導者長久、持續的保持改進、改善、提高的意識和觀念,不僅僅是保證一任領導者這樣,而要使每任領導者都這樣。主要包括以下的方法和措施。
a) 一把手檢討機制,企業的一把手至少要每季度檢討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產生了自滿情緒和安逸心理,看看自己是否驕傲的誰都看不上。具體的做法可以使參觀更好的同行,或者是去參加學習,或者是寫懺悔日記,再或者是把職工的埋怨和抱怨錄音有時間聽聽。
b) 改進決策機制,確保決策過程中不會把有用的改進建議和方法給過濾掉。因為人們為了忙于完成手頭的或者日常的工作,往往會故意忽略那些讓人費心的新意見和新方法。具體的做法是,每季度專門設立一天,用于改進和改善事項的決策,并且硬性規定必須要有3-5項的改進措施。
c) 領導者功能結構的優化機制,企業的領導者是企業發展的推動者和引領者,他們往往要忙于完成眼前的業績目標,以拿到自己的獎金和薪水。為了確保企業運營模式與管理方法的自助式進化升級,要把企業運營模式與管理方法的自助式進化升級功能切入到領導者的功能與工作當中去,具體的做法可以借用平衡計分卡的思想和方法,并以季度作為績效考核的周期。
2) 職工與人員動力機制,除了保證企業領導者的改善和改進動力之外,還要確保企業的職工能夠積極地參與和實施。
a) 激勵和倡導改進,企業的領導者要積極的倡導企業的持續改進要求,對于通過工作改進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員要進行獎勵和鼓勵。
b) 發現變革 者引進變革 者,為了確保企業運營模式與管理方法的自助式進化升級,要不斷的在企業內部發現變革 者,如果企業內部沒有合格的變革 者,就要引進所需要的變革 者。
c) 清楚等級障礙,為了避免各級管理者因各種原因阻撓、阻礙運營模式與管理方法的改進與升級,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求各級管理者要定期的提出改進的內容、方法和措施,這樣各級管理者就會發動各級人員去開展這項工作。這些要求可以分為崗位層面的、部門層面的和公司層面的。崗位層面的要求一月一項,由崗位任職人負責;部門層面的要求一季一項,由部門負責人負責;公司層面的一年一項,由公司領導負責。這種要求要作為制度固定下來。
d) 平衡機制 各種力量、改與穩定,企業的運營,要在平穩中實現優化和升級,所以,要有效的控制改進與穩定的關系,不能頻繁的調整和改進,也不能一次大范圍的調整和改進。
3) 建立自助式進化升級的運行機制
a) 發現問題與改進的內容,通過學習別人的做法、聽從專家的建議、聽從職工的建議來發現問題,每月集中匯總一次。
b) 審議問題,通過每季度的改進與改善會議,對于提交上來的改進與改善建議、方法進行討論,并最終形成決議,該改的就改,不該改的就不改。
c) 設立目標,對于改進的內容,需要制定詳細的目標、方案和計劃。
d) 人員計劃 ,計劃 相應的人員去負責改進與改善工作的開展。
e) 工作計劃,將改進和改善列入到企業的工作計劃和考核計劃當中去。
f) 費用審批,需要投入費用的,就要批準相應的費用。
g) 成效評估,對于改進、改善后產生的效果進行評估。
h) 獎勵與激勵,對相應的人員要進行獎勵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