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還穿著冬裝外套,突然氣溫又上升到了近30攝氏度,人們馬上換上紗裙絲襪、短袖T恤衫,如此循環往復,這是最近經常可以在上海街頭看到的一幕。
由于氣候異常的變化,使冬季漫長,夏季似乎跳越過春季,直接進入人們的生活。當人們在擔心冷熱變化是否會引發感冒的時候,商家們已經“感冒”了。
今年春季太過短暫,直接導致春裝產品銷售下滑,同時,地震、火山爆發等異常地理氣候因素也給了不同產業業者不小的打擊。
短暫的春天、頻發的自然災害,對于商家似乎是個信號,不關注“氣候經濟學”,就可能無法避免經營風險。
春裝銷售下滑
每年冬季尚未結束時,都可以看到春裝已經“被”迫不及待地登場了。一些時尚的消費者往往穿著棉衣就開始挑選春季單衣了。
“我們有個盈虧平衡的計算法則,一般來說,新款在最初上市的時候價格最高,所帶來的利潤也最高,當然,新款都有后期打折階段,越早打折,則總體獲利相對較高,越晚打折則總體獲利較低。” 已經在一家連鎖百貨店內經營了3年少女裝品牌服飾的林女士說,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大家都選擇早一些上新貨,而且人們總有一種對新款的購物欲望,一般而言,新款春裝在現在的時間段應該是銷售最好的。
不過,讓她始料未及的是,今年春季異常短暫,這些提前登場的春裝頓時在百貨店內顯得“英雄無用武之地”。
氣候的“不配合”同時還給百貨零售商帶來了煩惱。由于消費者不確定購買的春裝是否有合適的氣候穿,因此購買者尤其是收入不算太高的年輕群體更加愿意以低成本購置春裝。于是價格比百貨零售店內便宜一半左右的網購分流了百貨店客源。
根據記者在采訪中的不完全統計,不少品牌服飾今年春裝的銷量都明顯下降,平均降幅在20%~30%不等。
當一批新裝變成“庫存”的時候,打折還是不打折成為一個大問題。
一家知名外資百貨內部人員透露,銷售下挫時,打折是挽回銷售量,以期待薄利多銷救市之策,但是經過了去年的瘋狂打折風暴,品牌商的利潤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然而,假如品牌商不參加折扣活動,則當季滯銷春裝將以不能產生效益的“庫存”形式存在,這對業者也很不利。
于是,一些相對弱勢的品牌商采取的是配合百貨業者來打折。不過與去年打折相比,愿意參加今年春裝打折活動的商家比以往少了起碼10%~15%,且折扣力度明顯減少。一些較強勢的“大牌”比如“23區”等采取的是幾乎不打折的策略。這些商家的考慮首先是品牌效應,其次才是利潤。由于一些高端品牌的售價不菲,因此只要他們可以像堅守房價的開發商那樣守住高價,即便銷售量下降,也可以保住一定的利潤空間。
當品牌商做出不同策略后,接下來由于氣候因素開始遭殃的就是生產商了。
“我們今年生產量是參照去年的,現在看來銷售已經受挫了,到時候結款會受到影響。”從事服飾生產的章先生坦言,當春裝滯銷的同時,設計師也被波及,因為部分設計師尤其是年輕的設計師,他們的收入是要依照各自所設計的服裝銷量來浮動的,如今這類設計師收入有很大影響。
冰島火山擾航空
或許零售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氣候經濟,事實上,近期一系列的異常氣候與天災已使得不少產業受累。
當百貨業受挫時,網購的確是分流到一些客源,但由于春季市場總體都走低,所以網購的銷售下滑只是比百貨門店略好。
“現在的確很多消費者更愿意來我們網店購物,但氣候的影響對所有人來說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原本預計4月的春裝銷售額可達60萬元,可惜現在只有50萬元不到。”在淘寶上開設服飾網店的朱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雪災時倒是讓網購火了一把,但由于網購需要快遞業配合,所以當氣候惡劣時,快遞滯后,也會牽制業績,連帶也使快遞業受挫。
此外,受氣候影響較為明顯的是航空業。冰島的火山灰致使法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空中航線停飛。
航空業受累所聯動的直接產業鏈相關者就是旅游酒店業。當歐洲大多航空公司航班無法正常運行時、歐洲各國間的旅游計劃被迫中止或延期,旅行社已經支付的酒店訂金則會損失。就在不久前,干旱使得桂林的漓江水位下降,船游不得不縮短一半行程,桂林旅游上市公司股價下跌。
氣候的商業價值
德國知名經濟議題觀察家弗里德黑姆·施瓦茨(Friedhelm Schwarz)的《氣候經濟學》稱:只要受天氣影響所產生的行為反應有絲毫的改變, 對經濟的整體影響是非常大的。
簡單舉一個例子,如夏天變得比較溫暖,每十個德國人中就有一人會比去年多買一件T-Shirt,如此一來,總共就額外多了八百多萬件;不過或許到了冬天,毛衣的銷售量會減少。這些“天氣經驗”將再度對許多人的決策、進而對他們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
氣候的商業價值會體現在細微之處,比如在夏天也可以將熱的關東煮(一種食品)賣得很好,這是7-11觀察氣候變化的結果。因為雨后的夏季會有一絲涼意,此時將熱食放在門口位置則會銷量大增。“用自己的肌膚去感受天氣變化,并做零售貨品的調整。”這是日本7-11各個門店的店長和店員必須要做的事情。正因抓準了細節和氣候的商業價值,才使得7-11在同業中脫穎而出。
不過,除了一些應季產品的商家,很多業者對于氣候因素的考慮并不完善。而專門針對氣候經濟學進行研究的專家學者也為數不多。
“多數零售企業都是在依靠經驗做事,今年的春裝市場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大家都是靠去年的數據制定計劃。其實業者應多了解氣候經濟學,一些比較常規的天氣變化是可以預測的。”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分析,他進一步指出,可能有些商家會有一套大致的氣候分析系統,但都是比較粗略的,不太細致,以至于一旦發生今年這樣的異常氣候,就會應對不了。
他建議說,各個產業經營者經過近期的氣候突變,應該建立一套長期且完善的氣候體系,比如英國零售巨頭TESCO就有一套較完善的氣候分析體系,在做一個階段的企業銷售計劃時就會對氣候做出專業細致的分析以及考慮,進而對當季的進貨采購進行調整。
“不論是零售還是航空、旅游或者保險等,這些會受到氣候影響的行業應該懂得緊急應對如今越來越異常的氣候變化。”時富金融消費類分析師廉波指出,異常氣候會引發突發經濟損失,企業應該時刻注意并設置預警和當發生損失時的備用資金,而不是當商品滯銷時連累整個上下游產業鏈。比如服飾廠商可以適當浮動涉及春秋裝,當春裝滯銷時,即刻暫停,將貨物用為秋裝備用,并暫停秋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