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未來10年中國企業管理的方向問題,也是對中國經濟、技術以及產品和市場創新的探索。沒有優良管理的推動,很難說會有經濟水平、技術水平乃至產品質量的提升。中國企業未來10年管理創新與發展的方向,還在于實現由企業管理向公司治理的轉變。
目前,我國企業普遍重視管理的科學化和管理創新,企業管理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管理體制、內容、范圍、模式、方式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但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我國企業管理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整體水平和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從根本上看,我認為中國企業管理創新與發展的方向,還在于實現由企業管理向公司治理的轉變。因為公司治理要解決的是構成公司企業各相關利益主體之間責、權、利的劃分及相互制衡問題,它是企業運作的基礎和保證,只有實現了公司治理的轉型,才能促進企業管理、企業文化、企業發展戰略的轉型以及向國際化轉型。合理的公司治理不僅有利于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實現股東、經理人、員工以及其他相關利益者的價值和利益,而且有利于維護社會經濟的健康運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具體來說,由企業管理向公司治理轉變至少從以下幾個方面指明了我國企業管理的發展方向。
第一,履行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將成為企業管理的主基調。現代公司治理出現的一個新趨勢是,它超越了以往企業只對股東負責、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而是強調要承擔社會責任。我國《公司法》也指出,公司的運作不僅關系到股東、職工等內部關系人的利益,也對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產生重要的影響。
第二,由于董事會獨立性較差和董事職責不清等問題普遍存在,強化董事會的建設將成為我國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急需解決的問題。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董事會能有效進行決策并監督管理層的經營行為,才能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保護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才能構建科學高效的企業領導體制和決策體制,充分發揮企業家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以人為本,創造和諧的企業文化將成為企業管理創新追求的最高境界。這種企業文化要求轉變傳統的管制、監控、指示、命令式管理方式,實現人人都是管理者,全員參與管理,充分尊重員工的需要,為員工創造良好的人際環境和發展平臺;同時要切實提高公司運作的透明度,強化對投資者關系管理和企業社會形象管理。這樣才能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增加社會對公司的信任,以實現企業的目標。
第四,適應虛擬組織、全球供應鏈、戰略聯盟管理和企業國際化經營要求,調整管理組織的制度化結構將成為重新塑造企業功能框架的中心話題。新的組織結構具有松散性,層級結構扁平化,重點關注與企業和聯盟戰略目標有關的經營問題,而不介入其他經營問題。這樣才有利于打破傳統公司組織結構的層次和界限,使控制幅度無限擴大,支撐企業規模擴張和國際化發展。
第五,面對企業內部因財產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產生的委托-代理問題和企業外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強手如林的競爭對手,風險防范管理將成為企業的重點工作,為此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盡可能降低代理成本和各種經營風險,實現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作者系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