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疲憊不堪的客人,走進了一家“多層”飯店。“要住店嗎?先填個登記表吧!”服務員說。客人填了有幾十個項目的登記表后,心想這下可以進房間休息了,卻聽到服務員說:“再去保衛科登記下吧。”無奈之下,客人又填寫了有無犯罪歷史等幾十個項目的登記表,心想這總可以了,卻只聽到:“去衛生服務站填個健康登記表。”再次填寫了有無傳染病等幾十個項目的登記表后,一心想住店的客人卻被告知,沒房間了。
過度管理的大企業病
這個“多層”飯店的故事,固然只是一個笑話,但在現實企業管理中,類似“多層飯店”的管理故事,卻比比皆是。豐田之所以出現召回門,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過度管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明善說:“企業管理要降低成本,如果降到最低,還要降,就會過猶不及,物極必反。豐田油門踏板的材料跟德國、美國的都不同,為了省錢,是用兩種材料在一起,由于溫度膨脹系數不同。所以出現了偏差,最終出現了大問題。”
患過度管理這種大企業病的,不只是豐田一家企業。LG大中國區移動事業部部長李傳剛說:“我在LG工作了8年,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大家都追求報告的完美性,一個報告要50到100頁。這看起來很完美,但決策效率低,應對市場不及時。當然,現在我們改了,倡導一種文化——報告要在數十頁以內,決策效率因此大大提高了。”
對這種現象,日本的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分析道:“一個很有名的法則是帕金斯法則,就是一個企業越大,工作就會越來越繁瑣,總部就會越來越龐大,流程就會越來越多,公司就會變得很笨重。所以企業必須每隔5至10年,進行一次變革,重塑自己,進行一次變革,重塑自己。”
信息化時代,管理更需以人為本
既然企業病了,就應該治病,問題是該如何治病,如何重塑企業呢?精確管理創始人、金和軟件董事長欒潤峰一語道出治病妙方,那就是管理應該以人為本,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企業管理更需以人為本。
企業之所以要有管理,之所以要有很多流程,都是因為要管人。欒潤峰說:“舉個例子,家裝企業管理中,設計師的管理是最難的。設計師會干點私活,拿點外快,老板想要管,怎么辦呢?有一個老板是這樣做的,引進KPI(關鍵業績指標),每一個設計師平均下來要考核21種指標之多,搞得一個設計師每日 填考核表就要花90分鐘。最后,老板都不知道,設計師填表是為了考核什么。其結果可想而知,員工大批辭職,好設計師都走了。”對于這家管理過度的企業,欒潤峰說:“在今天的信息化時代,這家企業完全可以用信息化系統,自動判別設計師的KPI,在不增加設計師工作量情況下完成考核。”
一句印第安人的名言是:如果我們走得太快,應該停下來,讓靈魂跟上我們行走的腳步。
在這個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的時代,對今天的中國企業管理來說,經歷了長時間的高速發展之后,應該理性地來丈量一下自己前行的步伐,看看自己是否犯了過度管理的大企業病,看看信息化是不是以人為本,管理是不是有利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防止“多層”飯店的笑話出現在企業管理中。